新能源革命带来的张力正在撞开绿色能源时代的大门。
在双碳目标的加持和倒逼之下,氢能产业链在被不断催热,躬行多年的从业者,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行业发展的曙光正在穿透积云、照耀而下。
但对一个全产业链都亟待升级的行业,技术发展走向何方、成本如何有效控制、场景要如何落地、模式如何创新并具可持续发展、产业链要构建一个怎样真正彼此赋能的生态、这个生态到底是真还是伪,以及什么样的公司才能被资本真正赋能,跳上改变命运的快车,都是横亘在发展面前的问题和挑战。
2021年4月23日,新能源领域先锋人物媒体「能镜」联合搜狐汽车一起,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以「无生态・不存活」为主题,邀请对产业具有深刻理解行业先锋,从宏观、投资、技术、以及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等多元视角,探讨了如何在更开放的世界,构建极具效率、切实可行的氢能生态体系,并希望以这样的力量推动产业健康向前向上发展。
今天,「能镜」从诸多干货中萃取此次沙龙5位主咖的15个精到观点。
稍后,从4月27日起至4月30日,「能镜」将逐日发布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克,凯辉智慧能源基金合伙人张利,武汉理工大学首席科学家、武汉理工氢电科技创始人潘牧的演讲实录,以及能镜互动沙龙的干货集锦,他们分别从宏观、资本、产学研以及真生态伪生态的探讨,来穿透氢能产业链生态的现在和未来。
A。潘牧@产学研视角
IDEA1
在能源体系中,氢能凭借可以助力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具有重要地位,现阶段的难题是制氢。
IDEA2
最理想的绿氢制造的三种方式中,中国在碱水电解技术上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欧洲主攻方向是质子交换膜纯水电解,这个技术无腐蚀性介质、无污染,但成本还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第三种固体氧化物水电解技术,全球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在高温环境下处理,效率比前两种更高。
IDEA3
终极形态的能源互联网,要与信息互联网一样有无数的接入点,每个房屋、楼宇等都将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而分布式燃料电池/电解水槽则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的路由器。不同于现在电网的单向传输,能源网络的每个节点,生产与消费都将实现双向转化,这对现有以电为主的能源网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最终实现的结果将是颠覆性的。
B。张利@资本视角
IDEA4
目前行业很热,但存在虚火。各式各样的创业者创业公司、各式各样的模式、各式各样的跨界都在出现。但当资本在行业金字塔顶端配制资源时,要看到他是不是真正理解行业本质,钱给到他,是不是能够对行业、对社会产生真正的作用,创造真正的价值。
IDEA5
能源行业的创业跟其他行业不同,需要资本、创业者和政府高度协同。在生态里,好资本是穿针引线的好工具。凯辉智慧能源基金的优势,就是从政策角度切入,从人的角度切入,从资本市场角度切入,多方位、主动地去赋能行业,和企业家一起把行业做得更好。
IDEA6
从投资角度看,氢能产业链目前真正有投资机会的是系统公司,它离现金流最近,最有可能把收入做大,最有可能上市。然后是电堆、材料公司以及核心零部件公司,他们也有非常大的上市话语权,另外,设备公司的国产化未来也是机会。所以,从业者在布局生态时,要看自己在行业核心节点中,有没有占据有利位置或跟他们形成了有利联盟。
C。王克@宏观视角
IDEA7
在能源体系里,强调要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再横能源占比将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氢作为储能配制,要跟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这是它的一个很重要定位。
IDEA8
氢能是交通、工业和建筑部门等领域减碳的重要出口。交通领域会先期布局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公路运输,接下来还会扩展到航空和海运的燃料转型;在工业应用中,氢能在炼钢、炼油、化工原料制造等工业子行业里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IDEA9
根据各机构测算,到2050年,氢能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有望达到13-18%,中国氢能的应用比例预计能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到2050年,氢能利用预计会产生25-60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
D。魏长河@应用端视角
IDEA10
今天咱们讨论顶层设计的审慎和地方虚火的旺盛,现在情况确实如此,一方面国家补贴政策落地缓慢、慎之又慎,另一个角度,地方虚火盛行,氢能或燃料电池被看作下一个风口上的猪,大家都在向这个领域聚集,在国家政策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全国已有23个城市或城市群出台了相应地方政策,补贴和产业扶持力度非常大,但事实上,对于这个产业的发展,我们都应该抱持理性的判断。
IDEA11
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也不是所有车型都适合,它不是一个可以包治百病的解决方案,还是要跟场景休戚相关,但目前来看有一点全面铺开的架势,我个人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顶层设计、一些部门需要从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个产业,认清这个产品。
IDEA12
大家都在算氢气价格降到多少可以和传统燃油车平衡。我们也做过一个测算,对于公交车和 来说,大约在三十五六块钱以下可以平衡,对于轻卡、中卡、物流这样的商用车,差不多得在三十块以下实现平衡,但对于重卡,尤其是续航里程在五百公里以上的长距离重卡,氢的成本如果降不到大概二十块钱以下,TCO可能就做不下来。
F。欧阳洵@产业视角
IDEA13
整个产业链目前还处于从国外引进技术、材料、产品,向国内自主研发切换的阶段,这个阶段行业可能会出现爆发性发展,也因此可能出现较大的问题。比如为了降成本,出现品质或安全性问题。倒不一定在出在燃料电池本身,也可能出现在比如氢瓶、瓶阀等材料和工艺上面,总之,这个阶段可能会走得比较坎坷一些。
IDEA14
这个产业最后能不能走出来,还要看商业化应用。要把补贴奖励都去掉,来看经济账能不能算得过来,这个很关键。所以我觉得先从细分领域做起来,叉车也好,钢厂短岛运输也好,先把细分领域的应用真正做好,让它经济上能够合理,再往更大的长途运输扩展,再上船、再上天、再下海,就具备了条件,路还得一步一步走。
IDEA15
对于创业者来说,可能短时间内会有一点走偏,但是得能回来,能回到主线,我觉得中国创业者特别需要这样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握住产品的主线,找到真正的客户,打造出真实的应用场景。这样企业不会只活两三年,十年二十年没问题,甚至打造一个燃料电池行业的百年老店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