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中国重卡市场繁荣背后直面三大挑战

时间:2008/4/19 15:15:03来源: 作者: 责编:0条评论

 

    近年来,我国重卡市场增长火暴,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新亮点。2007年重卡行业增速达到58%,销量突破48万辆。俄罗斯、越南、伊朗、阿尔及利亚……中国重卡今年仍将延续去年的强劲出口势头。

 

  然而,中国重卡高歌猛进背后暴露出发展的三大短板,即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如果不加以改进,将会制约着中国重卡市场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创新能力仍待提升

 

  纵观国内卡车业发展历程,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的下线,到此后长达几十年的缺“重”少“轻”,直至后来的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失败,现在的东风与沃尔沃商谈合资,中国重卡也在对外合资合作中寻求做强做大之路。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斯太尔技术的引进开创了重卡技术合作成功之先河,那么之后的技术引进直到现在仍是我们技术革新的主要形式。但凸显的问题是:过于注重模仿,对新技术消化不足,技术人才也缺乏动力。最后,造成整个重卡行业创新能力的不足。

 

  近年来,消化吸收,再创新,已成为业内共识。重卡企业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已有所改观,但与国外巨头相比,中国重卡的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尾气排放、整车的匹配性、可靠性等方面,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撑,中国重卡业还需努力。

 

售后服务缺乏保证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市场竞争进入到了全方位、多元化作战阶段,产品本身的差异越来越小,服务成为众厂商比拼的重要内容。为此,只有强调并发挥售后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优势,才能保证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服务硬件设施老化,现场流程混乱,服务人员态度恶劣,配件价格偏高,网点布局也不够合理。更重要的是,服务人员的理念和意识严重滞后。

 

  对比之下,沃尔沃卡车的“全金程服务”、“全动感服务”;奔驰卡车的“24小时服务”,这些跨国卡车公司在服务人员的培训上狠下功夫。从客户进入直至满意离开维修车间,跨国公司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控制。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仍处于以产品出口为标志的贸易方式阶段,售后服务体系也不健全,必然带来了一系列的产品和品牌问题。

 

  HOWO车在伊朗遍地跑,但是“一件”难求,易损件更换等待时间过长,很多人对此持抱怨态度。

 

管理体系落后

 

  在原材料价格急速上涨、CPI指数上行、人民币不断升值、外部融资愈发艰难的今天,重卡生产厂家面临着巨大压力。

 

  显然,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

 

  从企业内部看,大多数重卡企业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内部的责任、权力、义务划分一直无法明晰,研发、采购、生产和市场调研严重脱节,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能有效执行和运营。

 

  从区域划分上看,由于地方企业与全国性企业从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管理上错综复杂,企业产品研发、市场调研、售后服务等重复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

 

机遇也会“变脸”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使重卡行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不仅如此,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我国重卡的升级换代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专业物流和运输公司正飞速发展,为重卡业提出高标准。而节能环保的主流意识以及国3标准的实施则直接催生技术的提升。

 

  当然,国外重卡巨头早已虎视眈眈。虽然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一旦潜在的质量和服务优势认可转化为购买力,国产重卡拓展之路更为艰难。

 

  掘金海外市场同样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否则市场很快失去。中国汽车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案例就很值得中国车企深思。中国重卡既要服务好客户,又要符合当地政策法规,做好适应性改变,并适时建立海外工厂,充分本土化,融入当地社会。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重卡企业,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实现从战略增长走向能力增长,才能把握住国际国内两种市场增长带来的大好机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