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陆集团的中国商用车视野
——专访德国大陆集团商用车部门全球营销总监Adolf Barisone、中国区总监熊福康
对于很多普通的中国商用车用户来说,他们或许并不熟悉德国大陆集团。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汽车行业内拥有很大的影响力。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尤其是飞速增长的商用车市场,大陆集团有着怎样的认识呢?日前,大陆集团的两位高管,大陆集团商用车部门全球营销总监Adolf Barisone先生、中国区总监熊福康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以更加国际化的视角来观察和认识中国市场,也许是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一:拓展
当记者问到大陆集团目前在中国市场布局如何时,熊福康先生介绍说:“大陆集团以在轮胎领域的成功树立了在自己在汽车界的地位,后来成功合并了特威斯、泰密克、摩托罗拉汽车电子业务,最近又并购了西门子旗下的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形成了今日的大陆集团规模。通过整合研发资源、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我们现在有了更为全面的产品体系。今天,大陆集团与中国市场的接触越来越多,并在上海、惠州、芜湖、长春、常熟、连云港、天津等地都设有工厂。目前大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已经完成,我们正通过在上海的亚洲总部、中国各地的25个生产设施及办事机构,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当然,这些只是计划的第一步。今后我们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在中国的影响。”
据了解,大陆集团已经和国内众多商用车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中国重汽、陕西重汽、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北方奔驰、北汽福田、三一集团、柳工、徐工以及中联重科等,这些知名企业都已成为大陆集团的客户。通过并购西门子威迪欧,大陆集团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同时市场份额也增长到19.1%。而在中国,大陆集团也通过这种并购完成了快速登陆。
关键词二:合作
当谈到大陆集团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展望时,熊福康先生说:“我们从2002年开始涉足中国商用车市场,那时候我们卖出了第一只车用仪表。2005年开始,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展望未来整个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我们相信它非常具有潜力。我们会把在欧洲应用得成熟的技术带到中国来,以开拓中国市场。预期在未来五到八年间,我们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业务量,每年都会有60%-80%的增长。我们也希望能与中国商用车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说到这里,熊福康先生举了个例子。他说:“DWP是欧洲巴士协会订立的一个安全法规。如果中国的 想要出口到欧洲的话,是一定要遵守这个法规的。我们希望可以利用我们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来帮助中国的 生产企业,协助中国企业逐渐在海外市场达到年销数十万辆的规模。”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一直致力于开拓全球市场。现阶段,大陆集团的业务重心在于开拓亚洲市场,并积极寻求与国内厂商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高端市场,实现互利共赢。根据统计 显示,2007年大陆集团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68%,欧洲的雇员比重也占到了66%。凭借自身坚实的市场基础和丰富经验,大陆集团有充分的能力协助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利润丰厚的欧洲市场。
关键词三:品质
目前中国用户在选择汽车配件时,更多地倾向于价格偏低的产品,但大陆集团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产品及市场发展战略。Barisone先生讲到:“我相信中国的乘客和用户不会永远满足于目前的质量及技术。这种情况在未来是会慢慢的改变的。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虽然价格上贵了些,但可显著提高安全性和舒适度,市场也会慢慢的朝这个方向发展,在未来会被大家接受的。”熊福康先生也介绍道:“当然我们也会在成本上做优化,但我们更愿意坚持高品质,而不是便宜的价格。我们希望用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品质打动中国用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用户选择我们的产品虽然一次性投入比较高,但这样的产品更耐用,最终核算成本反而是更经济的。”熊福康还指出:“比如在运输行业,使用传统的机械钢板悬吊方式可能更方便于超载运输,但这会损坏国家的公路网,国家需要用纳税人的钱来修路,这是非常巨额的损失,而技术的提升会节省整个国家资源。我们也考虑了国内用户对价格的需求程度,会根据实际情况推出相应的产品,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行车记录仪。我们了解到在欧洲的产品价格偏高,所以我们为符合中国用户的需要,开发了另外一个版本的产品。”
跨国企业所具有的经验、技术、管理和资本优势,使他们常常能够以更大的视角审视市场。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更是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的注意力。我们期待着国内商用车生产厂商在坚持走自主品牌道路的同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