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中国重汽杭发公司08年上半年累计产销近4万台

时间:2008/8/2 9:50:09来源: 作者: 责编:0条评论

 

    “其实我们的生日应该是4月24日,但今年那个时候新厂的土建还没有全部完工,因此才顺延到7月28日这个比较好的日子。”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发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虽然对此表示遗憾,但眼前这个全新的现代化厂区显然更适合迎接客人。 

  从1958年到2008年,这个曾经位于西子湖畔的老国企尽管远离了城市的中心,但却在重型高速柴油机领域越来越成为核心企业。随着中国重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搬迁至萧山经济开发区的杭发公司也展开了一幅更大的发展宏图。 

  杭州市委副书记王金财,这个曾经的萧山区委书记,可以说见证了杭发公司从杭州市区向萧山搬迁的全过程。此次专程“回到”萧山区红垦农场红六路为杭发公司庆祝50岁生日,他还带来了更多的承诺,“杭州市将继续支持汽车工业及其相关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尽最大可能给予相关利惠条件,在钱江南岸打造出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除了全资控股的母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同日到场的近100家主机厂和配套企业代表显然也非常赞同这样的前景。他们与杭发公司的员工一样,相信这个已经走过50年的发动机厂,将在下一个50年中与他们一起实现更大的梦想。

重型柴油机摇篮

  尽管如今有吉利、吉奥、万向等整车和零部件的民营企业闻名全国,但浙江汽车工业的发端却是始于杭发公司。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成立于1958年。企业初创时期,正赶上大跃进,面对国际上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技术封锁,杭发公司积极探索和寻找发展方向,依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通过走“三结合” 道路,试制成功了浙江省第一辆4.5吨西湖牌载货车、浙江省第一辆西湖牌轿车、浙江省第一辆西湖牌 和浙江省第一辆645型无轨电车,杭发公司也因此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家庭。

  1960年4月,企业在长春汽车研究所的帮助下,开始进行6120高速车用柴油机的研制, 1965年4月,6120柴油机顺利通过国家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中国第一个专业生产汽车柴油机的基地从此形成。

  6120柴油机的开发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高速车用柴油机的历史,确立了杭发公司在汽车柴油机行业的领头羊地位,也因此,杭发公司被称为“中国重型高速柴油机的摇篮“。

  更重要的是,通过6120柴油机的开发和生产,杭发公司造就了一批掌握发动机设计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人才,而这款产品也先后荣获杭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优质产品和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继6120柴油机的成功开发,1983年8月,杭发公司又成功开发处于当时国内领先水平的X6130型柴油发动机,投放市场后,为国家解决汽车工业“缺重少轻”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先后荣获汽车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1983年6月开始,杭发公司对引进的斯太尔WD615.65型柴油机开展测绘和试制工作,并于一年后获得圆满成功。到1990年,斯太尔WD615型柴油机国产化率达到了92%,零部件和整机的可靠性及耐久性全部达到了斯太尔公司的标准要求。其间,根据X6130型柴油机需求的不断增加,杭发公司走“以老养新,内涵发展”道路,完成了斯太尔8条主要零部件加工线的成线任务。1991年10月29日,斯太尔发动机技术引进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预验收。在以后的10多年里,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斯太尔柴油机的技术又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吸收和提高。杭发公司在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重汽“发动机”

  作为中国重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自2006年潍柴与中国重汽分家之后,杭发公司这个此前不为人所闻的企业,用自己优质大量的发动机供应成为整个中国重汽高速发展的“发动机”。

  杭发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我们的发动机产能80%都供应集团公司,去年集团公司销量大增,我们几乎是加班加点,许多外销的单子都没敢接。”

  2006年,杭发公司开始从杭州市区搬迁至萧山,为了保证对集团公司的供应,杭发公司采取了产能分批转移、两边同时开工的过渡措施。一方面,在萧山红垦农场这片甘蔗林中新厂区加速建设;另一方面,每建好一个厂房,生产设备就同步搬迁开工,而老厂区的设备也没有停止运转。

  因此,围绕“生产经营和企业搬迁”两条主线,杭发公司2006年实现产销发动机45000台,刷新了杭发年产发动机2004年22837台的最高纪录。2007年全年仍实现生产发动机58700余台,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这也成为中国重汽对杭发公司重视的最大原因,在其20万台发动机产能中,杭发公司的地位无疑举足轻重。

  除了产量上的地位,在目前中国重汽的主要发动机产品中,杭发公司也参与了多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1995年至2000年,企业进行了6108、H493发动机的开发和双燃料发动机的研制;2001年至2004年,开发成功国内最大马力的斯太尔重型车用柴油机,到2003年7月,有9个机型60余种配置的斯太尔柴油机通过并达到了欧2标准,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斯太尔WD615柴油机达到欧2排放标准的系列化。

  杭发还筹措近一个亿的资金,与国外著名公司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D615欧3发动机,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07年,在中国重汽集团的主导之下,先后又成功开发了12L发动机和共轨国3发动机,还有填补了国内空白的电控EGR国3发动机的成功开发。

  “集团公司在章丘的发动机基地,我们也参与了建设,许多技术人员过去参与创建,有些还留在了章丘。”根据这位工作人员的介绍,在中国重汽的整体发动机产能规划中,杭发公司的角色显然不止一个生产厂这么简单。

  2008年,杭发公司的年产销目标是确保8.1万台,力争9万台;确保销售收入36亿元,力争40亿元。1至6月份,已经累计产销发动机接近4万台;而根据中国重汽的“十一五”规划,杭发公司要到2010年实现产销发动机10万台,销售收入50亿元。

  这样的 已经足够与全国各个发动机厂相媲美,而一位参与了搬迁建设的杭发公司员工告诉记者,“现在厂区西边的那片地就是留给我们的,将来在那里将实现12万台的产能规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