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戴姆勒、福田合资历程回望

时间:2008/8/11 9:57:04来源: 作者: 责编:0条评论

 

   当所有的热点都投向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时,戴姆勒·奔驰和福田这对相恋了五年的“恋人”,选择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步入“婚姻殿堂”。 

  此举意味着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四处开花的戴姆勒,已经落下了最后一枚棋子。戴姆勒在中国一个全新的局面开启了。 

终成眷属 

  没有盛大的红地毯,没有交错的觥筹,更没有绚丽的礼花,8月7日,一场低调的“婚礼”在北京举行。新郎是北京人,新娘是德国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北汽福田和戴姆勒·奔驰。 

  “本来说是8月1日就举行签约仪式的,但有些细节没准备好,拖到了今天(8月7日)。”对于这场迟到的婚礼,福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为了今后的幸福,“新人们”需要考虑到每个环节。 

  按照“婚约”,双方将在中国设立股比50:50的中重卡合资公司,提供中型和重型载重车和技术,并探索在全球市场中扩展福田欧曼品牌国际产量和销售的其他机会。 

  “福田和戴姆勒的合作为双方各自开拓全球新兴市场带来了战略机遇。福田汽车的经济型商用车产品资源和成本控制优势将有助于戴姆勒公司扩大在新兴市场的份额;而戴姆勒公司也可以为福田提供强大的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和全球销售网络的支持,为福田汽车海外投资提供保障。”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对这场迟到的“婚礼”颇感满意。 

  然而,面对这桩喜事,“新人”的一方,戴姆勒却表现得异常低调。“合资公司前期只是作为一个运营中心,并不会生产奔驰品牌的重卡。而且,在包括奔驰印度项目在内的海外市场,福田的欧曼也只会作为奔驰的子品牌销售。”有福田内部人士说,这对一向做惯了老大的奔驰来说,多少显得有些没有“面子”。 

  “未来合资公司中,欧曼品牌必须保留,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还会以欧曼为主。”福田党委书记证实了“合资公司初期将以运营中心形式运作”的说法,“至于奔驰所在的高端市场,现在还不是(发展的)时候。” 

  其实,除了上述原因外,让奔驰低调的原因还有一个。“这次签约毕竟只是合作意向,正式协议要等到(今年)9月才签。”前述福田人士表示,德方担心在合资公司审批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麻烦。对于这一点,戴姆勒·奔驰自然心知肚明。因为在这场“婚礼”之前,双方的“恋情”已持续了五年。 

命运多舛 

  “关于和奔驰合作生产奔驰卡车的事情,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谈判小组,由于很多东西都没有定下来,所以具体进展情况不便透露”。早在2003年6月,北汽福田高层便谨慎地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他们正在与戴-克(戴姆勒与克莱斯勒未拆分前的名字)谈判的消息。 

  事实上,这轮秘密的谈判是置于北汽控股与戴姆勒公司的一项长达20年的合作计划框架之下的一步。在2003年9月签署的这项计划中,双方合作总金额达12.1亿美元。除了成立北京奔驰外,还包括福田汽车与戴-克在商用车领域的合作。其中,戴姆勒公司将收购福田汽车部分法人股,共同组建中、重型卡车合资公司;讨论大、中型 业务合作的可能性等。 

  然而,这份诱人合约进展却并不顺利,尤其是涉及到双方商用车领域的合作。 

  作为上市公司,福田汽车曾于2006年11月底发布公告称,将向北汽控股和戴姆勒定向增发总数为426120955股的股票,其中外国战略投资者戴姆勒获得297007069股,占增发后新股本的24%。此举让戴姆勒一跃成为福田第二大股东。福田汽车党委书记赵景光说:“从2003年9月开始,福田汽车就在与戴-克商谈合资事宜,只不过当时由于政策规定的合资名额的限制,我们不得不走定向增发这一步。” 

  两个月后,入股在即的戴姆勒与福田汽车在2007年1月底签订了一份《联盟协议》,双方在商用车方面深入探讨了一系列项目合作的可行性。而这份《联盟协议》被福田汽车内部人士看做是“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的纲领”文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人开始对利用增发入主福田的合作方式变得不安起来。2007年10月,在福建戴姆勒奠基仪式上,戴姆勒总裁蔡澈向外界表示,“我们希望购买福田的一部分股份,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购买这部分股份需要有关部门的审批,现在还没有完成审批的过程,没必要对将来的合作方式进行揣测。” 

  果然,一个星期后,本已延期一次的福田定向增发案再次被推迟。没有人对这次被推迟的增发案给出明确的说法,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如果戴姆勒不能拿来真正的技术,对于中国汽车产业不仅起不到促进的作用,反而会像当初亚星那样,失去市场的同时并未获得技术——主管部门对于合资项目的审批必然变得异常慎重。 

收官中国 

  早在十多年前的1997年,戴姆勒便与江苏亚星 集团按50∶50的出资比例合资成立了亚星奔驰有限公司,生产奔驰品牌和亚星品牌 。而这也成为日后戴姆勒只能采取定向增发法人股的“曲线救国”的形式入主福田的主要原因(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一家外资品牌在中国只能有两家合资公司,彼时,除与亚星合资外,戴姆勒的另一个合资指标给了福汽)。 

  戴姆勒之所以“钟情”福田,缘于亚星奔驰这一合资项目并不成功。产品高度重叠、内部相互竞争,导致江苏项目从最初的年产不超过千辆,发展到双方最后分手前的零辆。“其中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奔驰不愿把更新的技术卖给中方,最终导致了双方的破裂。”在回忆亚星奔驰那段不快的经历时,有业内人士如是说道。“而奔驰也曾想通过由福田收购亚星,到达既不伤与亚星的关系,又和福田合资的目的。”但奔驰的这一如意算盘并未打成。最终,奔驰退出了江苏项目。 

  其实,亚星奔驰并不是奔驰在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在更早的时候,奔驰还曾与一汽集团谈过合资生产重卡,不过最终没有了下文。而除了投资,奔驰还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在中国市场拥有包括包头北重(生产重卡)、湛江三星(生产MPV)在内的多家合作伙伴。 

  “这不得不让外界对它(指奔驰)产生想法,奔驰的这种四处布点的做法并不是主管部门希望看到的。”前述业内人士说。而据记者了解,奔驰与一汽并未走到一起,就是因为技术转让和品牌方面的原因。 

  或许是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在与福田签署前述《联盟协议》时,特别提到了利用奔驰技术实施一项中型和重型卡车联盟项目,以提高福田汽车目前产品组合的竞争力。同时,授权福田汽车作为戴姆勒集团MB卡车中国区总分销商的可能。 

  在去年与康明斯成立合资公司后,福田在中轻型发动机方面已拥有了技术优势。而此次与奔驰合资协议中,则具体包括了引进奔驰的重型发动机。 

  “(与奔驰的)发动机项目不一定马上就上。但从长远看,奔驰的发动机技术肯定要好过康明斯,”赵景光说,“如果重型发动机的问题解决了,福田就会是具有世界上型号最全的发动机公司。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与奔驰合资,福田找到了核心技术;而对奔驰而言,奥运盛典前的这次“大婚”,或许也标志着其在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战略几近收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