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高产量只是表象 中国 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时间:2008/8/13 17:09:45来源: 作者: 责编:0条评论

 

    日前,笔者与重庆交通大学王健教授交流,谈及中国 业眼下的繁荣与发展,王健教授非常冷静:“中国 业没什么太多的竞争力。”他的话语虽然不多,但却点出了当前中国 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也与笔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中国 的产量已经连续数年占到了世界 总产量的30%以上,出口增势喜人,而且个别企业的年产量也已经超过了2万辆。近日,一份国内 生产企业数量的统计情况正式出炉。据统计,国内 企业超过了110多家,除了西藏、青海等省份外,其余每省都有数家生产企业。

  也许,这时候有人开始为国内 企业沾沾自喜、以 大国自居了。然而笔者认为:“数字不能代表竞争力。”

  以BRT 为例,在BRT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多数国产BRT 的关键零部件及总成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特别是铰接盘,大部分都使用德国虎伯拉电控铰接盘。据了解,一套进口铰接盘的价格在40万元左右。这让笔者不由想起在今年的苏州 展上,江苏一家 企业展出了已在常州投入使用的18米BRT 。该车采用原装进口斯堪尼亚城市 底盘、欧4排放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大落差前桥、门式后桥、空气悬架、液压缓速器、盘式制动器等,底盘还配备了具有自动水平控制、快速升降功能的电子高度控制阀,整车价格超过200万元,但其中80%的成本却采用了进口件。

  我们都知道, 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 的成本。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非常容易生产出性价比相对较低的 产品,这给我国内 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一定的“优势”。但据笔者了解,一些 企业除了组装出大量的低价产品出口到国外,在产品技术、研发能力方面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提升。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 企业在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低价优质的产品的同时,实际是在为世界其它国家打工,为别人谋福利,而自己只赚取了一点儿微薄的组装费而已。通过透支中国的“成本优势”来换取一时的高产量、高出口量,难道这还值得狂喜么?更为不好的是, 业界还弥漫着浮躁的心态。眼睛过于盯住竞争对手,不太注重研发,不太注重关注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快速变化。

  或许我们应该冷静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 业依靠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格致胜时代不在的时候,中国 业将如何应对?当印度、越南等这些劳动力成本比我们还便宜的国家兴起的时候,中国的 产业还会不会也随之转移?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要静下心来思考。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 业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离骄傲的地步,还差很远。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 在世界上的品牌影响力还很弱,缺乏驾驭供应链的能力,缺乏将关键资源配置到未来趋势的能力。

  记得重庆恒通 公司总经理邓平曾经说过,中国 业走向世界只需10年时间。作为有抱负的中国 企业,是不应该只满足于接受世界 业的产业转移,而应提升价值,塑造中国 的形象,从制造走向创造,走向“智造”,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高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