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20种现象之-混合动力 的“大跃进”现象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入,混合动力 受到了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关注,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之下,准入瓶颈已消除,《混合动力电动城市 》标准也已经正式发布,混合动力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热点,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两个国家计划:
一是,“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从2001年起,中国就已将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列入了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其中一汽、东风、中通等企业先后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中的混合动力电动 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的 项目极少,混合动力 能够列入其中,是国家发出的一种信号,其发展前景被 企业普遍看好。
二是,“十城千辆”示范计划。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8年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科技部正在设想,通过连续3年对国内10个以上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千辆新能源汽车的试验,并形成新能源供应设施的规模市场,使我国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达到10000辆”。“十城千辆”计划为附加值较高的混合动力 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 市场上,使大家能够感受到一些若隐若现的市场机会。
于是,一大批 企业(或与 相关的企业)开始规划并开发混合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已有17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开始涉足混合动力 :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企业正在磨刀霍霍,准备一展身手,即将上马混合动力 的大有其人。
混合动力 是新生事物,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只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仅仅是从无到有的进步,要谈技术成就还为时尚早。因此,大家一拥而上并不可取,有一些问题应该尽早引起重视和警惕,比如:
1、轻视困难。认为只要是干 的都能够干混合动力 ,出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虚假繁荣景象,甚至有的老板高喊卖掉奔驰车也要干混合动力 ,试想如果国家的“863”计划和“十城千辆”计划靠卖奔驰车就能够实现,那也太儿戏了吧。这种大跃进时代的思想,对于真正推动混合动力 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混合动力 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真能够实现“大干快上”,以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工业基础,早就不需要我们去做研究了。轻视困难的代价不言自明,需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这种苗头。
2、不尊重 发展规律。纵观 企业的发展,凡成功者必须具备5个条件,一是产品的差异化特征明显,二是成本控制水平高,三是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四是营销网络比较发达,五是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脱离这些基本的元素,在 行业很难出人头地。有的企业干了许多年 ,年销量不过几百辆,基础一般、实力有限、市场表现较差,在 行业最多只能算三流角色,但一沾上混合动力 ,便仿佛脱胎换骨了,明明只有几百辆的规模,却要做出上万辆的规划,几千万的销售额,却要制定几十亿的“宏伟”目标,难道又回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了吗?
3、资源配置不合理。混合动力 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我们认为,科技部的“十城千辆”示范计划应该是一个十分宏伟的目标,也就是说,三年之后,混合动力 的市场容量最多能够达到10000辆(少量的出口在此忽略不计),以上30多家企业,每家企业的年度产销量平均只有100辆。市场规模不大,参与竞争的企业很多,僧多粥少,资源浪费在所难免。一方面, 行业的资金和人才本来就十分短缺,重复投入,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国家的优惠政策没有真正地落实到技术进步中去,而是消耗在众多企业的资源争夺之中,被过多的经营主体给摊薄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还会降低效率。
4、赌徒心理。从现状来看,有些企业干混合动力 相当于赌博,赌政策、赌运气、赌市场,最典型的赌徒心理有两种:
一种是以小博大。以少量的投入博取国家更多的项目经费,以图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中占有更多的便宜。以这种心态干混合动力 ,缺乏必要的技术和产品基础。有人认为,大多数 都是组装产品,混合动力 也仅仅是把混合动力系统组装在 上即可,至于技术含量,让总成供应商去解决混合动力技术问题,让 厂去解决 的技术问题,只要能拿到项目,将两种技术组合起来轻而易举。这种思想存在先天缺陷,因为它忽略了成本控制、忽略了营销网络的建设、忽略了售后服务的投入,也许能够得逞于一时,但不会长久,一旦实现产业化势必举步维艰。
另一种是想赢怕输。过于激进不可取,但具备条件不作为更不可取。由于混合动力 尚未形成市场规模,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担心投入过大、回报不高,最典型的是采取观望态度,畏首畏尾、想赢怕输的心理只会坐失良机。
现阶段,国家政策是推动混合动力 发展的主要力量,基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设置较高的准入门坎来建立秩序、提高效率、保障混合动力 的持续发展。
能够列入国家的“863”计划,说明混合动力 是现阶段 产品中的高科技产品,国家主管部门应该将产品研究和产业化划分为两个层次,鼓励多数企业参与混合动力 的研究,但对于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则应该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
其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混合动力 的重心应落实在 上,尊重 的基本属性理当放在首位,比如,必须重视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耐用等 产品的基本属性,可以这样说, 做不好,混合动力 也一定做不好,因此, 企业的技术底蕴和经验积累应该作为能否干混合动力 的前提条件之一。在 行业,有的企业具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有些企业具有省级技术中心,有的还设有博士后工作站,这些企业的技术基础较好,具有较高的进行 技术基础研究的能力和平台,在人才储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具备实现混合动力 产业化的基本条件。我们认为,无论是“863”计划还是“十城千辆”示范计划,都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层次与之相匹配,具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国家的混合动力 项目,才有能力实现混合动力 的产业化。
其二,要具有必要的市场基础。
企业的销量是一个经营指标,也是一个衡量 企业市场能力的指标,一般而言销量与企业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是相匹配的,销量较小的企业大多数都不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鉴于中国 的产品现状,售后服务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必要前提,为了保障混合动力 的正常运营,混合动力 必须共享 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如果售后服务达不到要求,用户会受损失,混合动力 的形象也会打折扣。另外,经营主体差距太大会形成无序竞争,降低发展效率,建立适当的市场秩序有利于混合动力 的产业化和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要涉足混合动力 ,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分析最近10年来 行业的发展规律,可以用2000辆、5000辆、10000辆三个指标将 企业简单地划分为4个层次,销量超过10000辆的是第一层次,目前只有“一通三龙”4家企业,5000辆到10000辆的为第二层次,2000辆到5000辆的为第三层次,其他企业可列入第四层次。我们认为,要实现混合动力 的产业化,企业的年度销量至少要达到2000辆,才有可能具备相应的市场基础。
其三,要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反映 企业经济实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