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重组明朗化 暗合工信部产业新政
雷声大、雨点小的车企兼并重组终于看到了黎明曙光,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在上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北汽控股的重组对象已经锁定。而这也是北汽控股在去年发出重组信号后,第一次较为明确透露出合作方的身份。业界纷纷认为目标可能集中于福建汽车集团(下称“福汽”),对此,福建地方政府并没有反对,而是在内部进行通报,福汽将要接受优势企业的重组。这一来自于企业双方和政府层面的有力表态,倒是为工信部久已未能突破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盘推出了一步好棋,范本的力量无穷大,企业间愿意坐下来谈,政策制定方施行新政无疑顺水行船。
工信部顺势而动
在此之前,对于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细则出台,多数咨询企业并没有持太乐观的态度,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布局分散,企业众多,各地方政府都将发展本地汽车产业列入头等大事,“产业结构调整是个老大难问题,很难有效推动”几乎成了业界的共识。
这一论调的例证在去年就曾发生,上南汽“全面合作,融为一家”后,一汽对于华晨的自主乘用车项目就曾表示出好感,而广汽在这之后也在相关部门主导下与华晨进行了接触,但华晨对于企业发展的思维显然与福汽不同,坚持自我发展的道路,而这次,来自于福建地方政府的开明的态度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北汽的重组。
目前,工信部尚未公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细则,其产业政策司有关人士在2月16日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会制定一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而是在原政策基础上‘落实和完善’”,目前,该细则正处于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
显然,在最后完善方案出台前,政策主管方还是打出了余量。“真正有建设性的方案应该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一位曾参与制定2004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人士称,据他分析,在天一合作和上南汽合作后,涉及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处置和员工安置等一系列容易存在障碍的问题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明,“细则包含了这些内容,企业合并才能有章可循”。
另一方面,从中汽协公布的信息看,在最近中汽协对多家车企进行的摸底调查中,各大汽车企业的高层均表示,希望政府能为收购中存在的难题松绑。这些潜台词都在暗示,车企即使有愿望坐下来谈,也都各自希望从政策主导方口中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制定有利于己方的谈判条件,而在这之前,还没有一份具体指向性的文件可供企业参考。
现在企业有这样的需求,而作为主管方也需要通过一系列文件来确立自身在行业内的管理地位,在工信部成立之前,这一管理职能基本由发改委行使。而此次工信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似乎也表明工信部打算改变对于汽车行业传统的管理方式。
“最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工信部除了对大方向作出呼吁外,会根据目前重组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微观化的合理文件解释。”一位车企人士对记者表示,但细则具体会量化到哪一步,3月份出台后是否能立竿见影,这些问题尚不得而知。
北汽船到桥头
而真正点燃2009年重组大势第一把火的还是北汽,徐和谊在2008年年底其实已经对媒体发出了信号:“希望年底前大家能携手出现在台前。”当然,全球金融海啸的突如其来还是多少影响了北汽的脚步,这一携手被押后到2009年,对北汽而言,此刻已是箭在弦上。
北汽控股的重组其实与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8年,北汽控股销售汽车78万辆,销售收入750亿元左右,离1000亿尚有距离。从750亿元到1000亿元,北汽控股的增长幅度要达到34.3%。
根据徐和谊的规划,北汽控股2009年增速如实现10%,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830亿元。在此基础上,抓住北京市治理黄标车的机遇,预计可实现50亿元的增量。通过兼并重组,约可实现100亿元的增量(福汽2008年的销售规模基本在百亿左右)。此外,零部件项目的外延式发展和汽车服务贸易等其他收入,预计也可实现30多亿元。
徐和谊一直强调,选择“强强联合”的对象有几个原则:向南部去,希望在南方设立基地;双方在产品线上有互补性;两集团合作的人脉上,历史上多少有些合作的基础,便于今后合作企业很快能沟通。
显然,福汽符合徐所称的几项条件,其下属的东南汽车是由中国台湾裕隆、日本三菱和福汽集团三方组建的合资公司,鉴于克莱斯勒的授权,东南生产三菱轿车以及克莱斯勒大捷龙等车型。同时由于福建戴姆勒公司的成立,奔驰品牌也于2007年正式落户福汽集团。这样,北汽和福汽都共同生产三个同样的外资品牌。
业内人士称,如果北汽控股和福汽重组,戴姆勒、克莱斯勒以及三菱的重心或许重新向北京偏移,而三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也不用再三心二意,北汽控股将是他们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而从福汽方面传出的消息是,凌玉章从福汽集团董事长职位退下来后,并没有影响到福汽集团的重组进程。接任者廉小强仍然在继续为福汽集团寻找重组的可能。从以上这些迹象来看,这场传言中的联姻真的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