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华晨三年一次大折腾 人事变动不算啥?

时间:2010/2/8 9:32:13来源:吴琼作者:吴琼责编:0条评论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事不算少。其中一个就是华晨汽车的人事变动。坐守华晨汽车多年,从仰融时代到祁玉民时代的刘志刚——华晨汽车的二号人物,去年底就传出离开华晨了!


  1月29日,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携新任管理团队正式对外亮相。其中有主管金杯品牌和改装车项目的华晨金杯总经理王晖、主管中华汽车的彼得?阿茨勒、主管金杯、中华两品牌销售的华晨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沈毅、以及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邢如飞悉数亮相。


  在谈到人员变动时,祁玉民表示,“实属正常现象。”并称,“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部队也是这样,领导也是这样,为什么汽车产业走几个人你们就这么样感兴趣”。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走几个领导,我们关心的是一个企业的稳定性。因为,事实证明,人事变动得多的企业(尤其是高层变动得多的企业)通常都是不成功的企业。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的高层一直很稳定。最典型的是吉利汽车,尽管自称是个农村青年,仍然牢牢吸引了不少海归、国企精英们。人事变动较多的奇瑞汽车、东南汽车,明显就不及吉利汽车(看不上章法,看上去成功者也只看到产能扩张、产品扩张,但私下里打听,仍然是不赚钱!)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吸引高层紧紧跟随,以何吸引不了解你的消费者?产品需要忠诚度,企业需要一群忠诚度高的人。这些都需要企业的内在基因、文化作为底蕴。如果没有人作为支撑,我想,跑得再快的企业也无法持续。


  尤其是汽车企业,需要有研发作支撑,需要有销售体系作为支撑。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作为润滑剂。看上去走了一个人、走了一群人,可以寻找其他人继续坐上这个位置上,甚至可以来几个副总PK业绩。可是一时的快跑,能换来基业长青吗?


  远的不说,我们看看丰田汽车就知道。跑得如此快的丰田汽车,尽管两年前已经意识到麻烦来了,但是没办法——错已铸成,无法挽回。今天的质量门、召回事件,都是当初过于追求扩张、过于追求全球地位造成的。


  一时PK业绩,看上去业绩可能会提升,但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麻烦——小至经销商因薄利、亏损而萌动的“起义”,大至质量事件。前者有长安福特的先例,后者有当前的丰田、过去的三菱的教训。


  除了人事频繁变动外,还想谈谈对于融资的看法。据悉,华晨汽车将于“十二五”建立一个发展平台——包括产品平台、融资平台和品牌平台,其中资金平台和产品平台都是手段,旨在发展自主品牌。


  但融资和人事变动一样,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深层次问题。当企业追求做大,而不是做强时,会更多将注意力放在融资上,而不是产品上。资本市场多有意思呀,玩玩杠杆,就能将资产泡泡吹起。比起卖车来,这个容易得多。


  但是,请小心。这很可能是一条沦陷之路。品牌不会因为你的资产增值了,就受到欢迎。缺少了人作为后盾,产品平台从何而来?没有了产品平台,品牌忠诚度从何而来?更何况,不少企业尝到融资的甜头后,将资本运作和实业运作混淆了。以为,既然资产增值如此容易,那么销售、生产也可以变得简单。甚至不排除,用同一个指标、同种考核办法来评估两个要素市场的业务。


  无论华晨汽车上一次人事折腾出于何原因,其直接结果是——尽管提早构筑了资本、产品两大平台,甚至规划了自主、合资两条腿走路,但华晨汽车仍然错过了近六年快速发展匠机会。或许没有华晨汽车的错误,也不会给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如此多的机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