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校车 宇通  中通  

首个校车展:场面热烈 厂商谨慎

时间:2012/2/18 21:06:30来源:经济观察报 耿慧丽作者:经济观察报 耿慧丽责编:0条评论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国内首个校车展与研讨会,热烈程度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Next$

 

作为20多家参展企业中唯一一家国外校车制造商,美国蓝鸟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2月15日中午短短两小时内就接待了近百家前来咨询的客户,既有对产品感兴趣的用户,也有想谈国内代理权的经销商,更有有意谈技术合作合资的国内车企。

 

热烈背后,各路车企对于潜力巨大但眼下商机有限的校车市场仍处于谨慎试水状态,多位 企业人士表示,在校车运营监管制度建立之前,校车市场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启动。

 

一方面,校车这样一个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的公益性产品,能否为企业带来足够的盈利尚属未知。如果运营监管模式设计不合理, 制造企业还会再度遭遇公交车销售中要销量还是要利润的两难选择;新能源汽车示范过程中本地车企优先的做法很有可能在校车推广中重演。

 

另一方面,去年年底闹得沸沸扬扬的校车技术标准之争,也为中国校车的推广带来另一层阴影。而这场争执的实质不是安全,而是商业利益与市场机会。

 

$page$

 

产品主打安全

 

“原想借机让主管校车的相关部门领导、媒体了解一下产品和技术,没想到意向客户挺多。”海格 一位参展人员表示,由于预估不足,参展车型资料在展览第一天上午就发完了。

 

由于当前的校车热缘于近期各地频发的重大校车安全事故,因此各参展车企都分外强调自己产品的安全性。

 

美国蓝鸟公司原汁原味的美式校车,因其醒目的外观、车里车外诸多人性化的安全设计与配置,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而国内车企同样想在安全方面凸显自己的优势。宇通 (600066,股吧)副总经理王文兵表示,国内车企在校车的开发经验虽上不如美国车企丰富,但更了解国内市场,也更能贴近用户需求。

 

作为国内首个开发校车的 企业,宇通 在校车开发领域摸索了五六年。此次车展上宇通 不仅仅着眼于 产品本身的安全,同时也十分强调校车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并针对校车运营特点推出“安芯校车智能管理系统”。这套系统针对校车运营特点而开发,可对车辆的行程和位置进行监控,同时通过登记学童的上下车时间、学号和上车人数,上传记录与中心核实学号、人数。

 

同样已经发力车联网技术的两家车企海格 与厦门金龙,也都在校车上推出了智能运营管理系统。

 

标准之争背后

 

中国公路学会 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湖北省人大代表周洪宇等关注校车问题的专家都认为,校车要上路,首先要有法可依。

 

周洪宇在首届校车论坛上透露,经过修订的《校车安全条例》有望在两会后正式颁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后,为了配合这项条例的出台,由全国汽标委 分标委组织、宇通等 龙头企业参与修订的《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校车产品技术标准也于去年年底公布草案并征求意见,但这些校车技术标准却引发很大争议。有企业质疑宇通“绑架”技术标准、照抄美国校车标准不符合国情、标准太严会影响校车的市场接受程度等。

 

随后经过两轮的讨论,许多企业提出的意见已经被采纳。比如之前一刀切要求“长鼻子”式,现在已经不再要求发动机前置还是后置;对于车身长度、底盘地板高度也不再强制要求,轻客与大中型 都有机会成为校车

 

一位 企业人士表示,设定校车概念、制定校车产品技术标准过程中,意见最大的不是 企业,而是轻客与微车企业。因为按照草案里对于车身结构、车身长度的要求,大部分轻客与所有微客企业都被排除在外,而国内汽车大集团旗下有不少微车与轻客企业,他们有很强的话语权,因此《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后,反对声音很大。

 

在佘振清看来,按照修订后的标准,主流 企业大多都能达到。以标准过严导致价格过高、从而影响校车市场发展的观点站不住脚。与普通 相比,专用校车的价格并未高得离谱。比如目前大多 企业校车价格在20万至40万元,普通旅游 产品的价格比校车还要高一些。

 

$page$

 

而上述 企业人士更是直言,以标准、价格为借口的企业,本意是在争取自己的商业利益与市场机会,“标准低一些,就能有更多的企业、产品参与。按照现在 产品的定价,校车价格再低只能是通过降低配置、降低安全性及可靠性来实现”。

 

佘振清表示,截至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的近200种校车产品。可以预见,随着校车需求的逐步释放,进入产品公告的校车企业和产品还会不断增加。对于屡屡为企业一窝蜂投机、产能过剩感到头疼的主管部门而言,如何避免国内车企一窝蜂挤入校车市场,已经成为现实问题。

 

一位 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工信部等主管部门正考虑在校车推广中采取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方式,建立专门的校车产品目录,支持技术实力强、能够保证服务的企业进入。

 

金矿还是贫矿?

 

占美国校车市场48%份额的纳威司达公司校车事业部高层近期多次到中国,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介绍美国校车的运营管理经验。

 

但是这家美国校车“大佬”似乎并不着急行动,近期中国 企业纷纷传出接到校车订单,纳威司达中国依然不急于将其校车产品引入中国。“在运营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车卖得越多,有可能死得越快。”纳威司达中国一位销售负责人如此解释。

 

事实上,这不仅是运营经验丰富的美国校车公司的感受,宇通、金龙、中通、安凯等积极开发校车产品的 企业同样对校车市场持谨慎态度。

 

不少 企业人士表示,目前校车的产品界定、技术标准基本有了眉目,但在运营监管环节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比如用于购买与运营校车的巨大投入谁来承担。“购买一辆校车花二三十万,但运营一辆校车所需的维修保养和驾驶员开支,一年至少需要10万元。但现实情况是,最需要校车的地方,往往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与城乡结合部,仅靠市场手段无法解决校车供需问题。”王文兵表示。

 

佘振清估计,校车采购成本有望达到3000亿元,而运营成本有望达到1000亿至1500亿元的规模,但目前校车的资金渠道亟待明确。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讨论的情况看,这笔巨大的财政支出很可能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也有两会代表、民间组织提出,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多负担、不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多负担的校车出资方案。

 

校车采购运营由政府财政补贴,在 企业人士看来是一喜一忧的事,喜的是有助于打破校车运营的死结,忧的是依赖财政补贴的产品很可能是赔本赚吆喝。

 

更重要的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补贴的补贴模式,很有可能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泛滥。这在新能源 示范推广工程中已被证明。

 

企业人士担心,如果技术门槛不严格把关,运营管理模式不合理,现在看上去潜力巨大的校车市场很可能由“金矿”变“贫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