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蜀都  公交车 成都 

“成客谋略”:打造万辆 产业基地

时间:2013/5/23 8:22:16来源:成都日报作者:责编:0条评论

 

经过近年的不断完善改进升级,蜀都燃气 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保有量不断提高,其中燃气型12米和18米大容量城市 ,其产品品质已被行业内公认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成为国内城市干线的标杆车型。

 

近日,900辆精心打造的蜀都牌燃气型12米国五排放高等级城市 已开始陆续批量下线,140辆双侧开门18米 也即将调试完工,车辆将投入二环路BRT和其他主干线线路运营,助力“缓堵保畅工程”,为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再添亮点。

 

从2007年起,公司着手专用校车的研发,全程参与了GB-24407《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及相关校车标准的编制工作,成功研发出以安全、智能、环保为特点的5-9米全系列幼儿、小学生及中小学生专用校车,获得多项技术大奖。

 

在公路旅游市场,公司重点研发了以LNG环保动力为特色的7-9米级 ,非常适合LNG资源丰富地区的中短途城间客运,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优势,已成为一个新的市场亮点。

 

从18米BRT大容量公交到负责“最后一公里”的5米级微型社区巴士,从国四燃油到国五燃气车型,从并联混合动力到增程式混合动力到纯电动 ……以国际一流水平为定位坐标,“蜀都 ”品牌,正在诠释着“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立体公交系统新格局,进而打造“成都造”新标杆。

 

改革求“变”应万变提水平

 

打造万辆 产业基地提升“成客造”竞争力

 

在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一个细节,尤值得细品:在每名“成客人”的岗位前,都有一本介绍韩国三星成功崛起的书籍,它几乎成为一册必读本,而其核心要义,则指向一个主题——一切都要求变。

 

分布于两个产业领域,“变”的方式,如何“求同存异”?

 

“虽行业不径相同,但改革求变的精神与理念,是可以一脉相承的。”公司人力企管部部长谢华分析,“三星”可以用十年时间从一个三流公司变为世界一流,又再用十年时间从世界一流变成了世界第一,“我们公司目前的境况就如变革初期的‘三星’,‘三星’是我们的标杆,改革求变,就是要通过求新求变的理念,‘开采’我们在技术、营销、生产等系统的潜能,不仅挖掘它们,还要激发其创造更有价值的创新与活力。”

 

改革求“变”而应万变。

 

正是对标韩国三星等全球企业,一直未曾停步的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其品牌核心竞争力,正在放量延伸。据悉,目前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从结构件数控成型、外覆盖件整体冲压、模块化的骨架焊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处理及六喷七烘涂装工艺、到总装与整车检测,其工艺装备水平都已具行业一流水准。而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今年公司的产能已达8000辆生产能力。

 

“先进制造业企业,人才是发展之基,对于人才的培育与历练,可以说是不吝投入,也是不遗余力的。”谢华介绍,近几年,企业不断引进各类人才,并大胆起用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工资分配上,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级专业人才,不受行政管理职务制约,其薪酬待遇可以超过部门负责人甚至公司总经理,正是有这样一个发掘“千里马”的“伯乐”企业文化,在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人才流失率的数字远远低于同行业同比水平,而一支具有凝聚力、能吃苦、能打硬仗的核心团队,正是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踏浪前行最坚实的底气与资本。

 

变,带来了只争朝夕的快发展,也催生了继往开来前行的新动力。

 

去年7月,通过受让安达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所持的一汽 (成都)有限公司49%股权的方式,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参股一汽 (成都)有限公司,双方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由此,在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 8000辆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双方齐心协力,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将与一汽 (成都)公司共同形成年生产能力超万辆的 产业基地。

 

时间的秒针,前行到2013年的当下。

 

公司总经理王林博士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成都汽车产业正朝着‘万亿产业集群’宏图目标前行,作为一家在成都起步、发展的 生产企业,我们肩负的发展使命,是责任,也是动力,近年来,凭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技术改造、工艺调整、整合优势资源等各领域的重大创新,企业已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优势骨干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现代化专业 生产企业,更高的奋斗目标,正推动我们去加速超越。”

 

达到,为了再次启程。“打造万辆 产业基地”的目标已定,今后几年,成都 股份有限公司将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核心,保持、发挥企业在城市 、燃气 领域的技术优势,力争在城市 、环保 研制方面成为引领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并以创建国内国际知名的“蜀都 ”品牌为目标,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将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的 制造企业的同时,全面实现由“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的提升和跨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