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日出行量47万人次 分担率26.46%
这只是智能公交营运调度系统的冰山一角,从企业角度来讲,它最大的贡献来自于“大 ”的积累。
在解释智能公交营运调度系统在大 上的应用时,成都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曾彦给记者调出一张显示某天客流情况的波形图。
从图中可以清晰看见某个时段出现了曲线波峰,而其他时段客流则相对平稳——这些 都是通过乘客使用的IC卡统计,调度中心可以根据客流统计 ,按客流调度车辆发班解决高峰期乘车紧张问题。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成都公交在延时相关线路上做到了有的放矢:通过监测,成都公交发现一些热门线路末班车收班后仍有乘客滞留在车站,这就需要对相关线路进行延时。仅在2012年内,成都公交已经延时了67条线路,每条线路平均延时40至50分钟,最长的达到80分钟。
精确的 ,最终带来了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成都公交高峰时段车辆投放率由2006年不足75%,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千车公里载客量由2006年的3800人次,提高到现在的5200人次;智能公交系统的投入使用,减少了无效重复投放,杜绝里程虚报,全年节约里程2400万公里,节约费用达到了上亿元。
智能公交营运调度系统的成功,也让成都公交在智能化的道路上有底气走得更远:2010年,成都公交推出全新的服务网站,并推出全国首家手机智能公交短信查询系统——只需输入站点公布的GPS编号及线路代码组合,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下一班公交车目前距离你所在站点的站数,还能提供在线换乘信息、IC卡余额查询等服务;新增500座智能电子站牌安装完成,新站牌增加了天气预报、停水停电、公交改道、末班车是否收车、公交政策、高速路是否封闭、城市道路拥挤状况等信息,使之成为一个发布居民生活信息的综合平台。
记者在成都市首个立体智能化公交场站——北门川陕路旁的“动物园公交站”看到,该场站通过在每条公交车行车道旁和乘客候车区设置电子语音广播系统,以及乘客智能电子导乘系统,使乘客乘车更方便,场内公交车辆调度更加有序。
“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支持我们走了一条创新的道路。”陈蛇向记者表示,“这几年搞的智能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乘客展开了互动就是明证。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成都公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有资产在实现城市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财政可负担的情况下,带来了较大的社会福利,坐公交的人比原来更多了。”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成都公交已经大大改变了这座城市以及身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从仅有的几条线路,到269条线路覆盖所有城区,形成三个圈层的城乡公共交通客运市场一体化网络体系;从普通公交车到清一色大容量高档公交车;从阶梯票价到高档空调车票价刷卡只要1元,2小时以内可以免费换乘3次,每次充值最低额度1元。甚至成都市民从未想到的:下了公交车,在站内就有餐馆可吃饭、有商场可逛、有KTV可娱乐,也随着成都首个现代化公交场站综合体项目——“德源公交场站综合体”的开建而变成了可能。
香港《文汇报》曾在报道中写道——“成都城市公交改革的示范根本意义不仅在于为这个城市增加了多少的公交线路,也不仅在于淘汰了多少陈旧的公交工具,它体现于在形成一个贯通城乡的网络体系后,不断提升对于民众的服务力,不断对这种服务力予以创新。”这一评价,总结了成都公交作为一个公共产品提供者的应尽之责,也点明了其之后将奋进不怠的方向。
截至2012年12月末,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营运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9.84%;日均载客量447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6.46%,超过目标任务0.36个百分点;全年营运里程3.33亿公里,同比增加13.8%;客运总量14.98亿人次,同比增长12.12%。
成都公交用实践证明:在“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核心价值理念下,以市场化、高效率、高效益配置资源为评价标准,公交企业可以实现连绵不断的自我“造血”能量,不断提升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也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服务大众,构建宜人城市的传输系统——这是国有企业所迸发出的“正能量”,也是中国民众所期望看到的、国资天性中的惠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