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推广的瓶颈和路径:路还很漫长
3、管理部门对智能 发展的要求不足,造成 智能化发展缺少政府支持。
从管理 制造的工信部,到管理 安全的公安部,再到管理 使用的交通部,对 制造、上牌、使用,规定了许许多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规章制度,但唯独没见过一个部门对 智能化发展有明确的规划与要求,甚至连个发展思路也不曾见过。(不知是否是笔者孤陋寡闻)如果把GPS、行驶记录仪也算作是 智能设施的话,几个部委也是在这两个产品装备 多年之后,才出台一个管理性的文件,而且还是一个明显落后发展和制约发展的文件,令人啼笑皆非。 智能化是 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然而几个管理部门好象连一家像模像样的专门从事研究智能 的机构也没有,更何谈有无适当超前的指导规划意见。目前各 厂家在努力研发的智能系统也是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自主行为,没有半点政府要求。因此,这种政府对智能 管理要求的不足也是致使 智能化发展迟缓的可怕因素。
三、对公路 智能化发展的期盼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高铁竞争与挑战、面对越来越高的政府和社会的要求,面对越来越难的企业管理与发展,我们运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智慧 ”? 公路 智能化发展方向又该如何?笔者有如下期盼。
1、行驶智能化
行驶智能化是“智慧 ”的入门基础,所有智能车辆都把这作为首攻方向,目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如智能雨刷、智能灯光、智能空调等的应用已较为广泛,特别是轿车。而 现有的智能运营系统不管是“G-BOS、安节通、龙翼、行车宝”等,体现的就是行驶智能化。但这种行驶智能化还是初步的,浅显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有能力可以进一步深化、细化与人性化,比如对驾驶操作行为及有关部件工作状况的记录,要从实时记载事后分析,向实时显示、实时语音提醒、实时后台报告发展;比如各种智能感应识别,要从智能判断,向智能反应、智能自我调节、智能主动纠错发展;比如行驶路线,要从智能规划,向提前获知实时路况,提前修正规划路径发展;比如车辆应急,要从智能判断故障,向智能应急措施、智能自我处置发展。(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从而不断提高行驶智能化程度。
2、油耗智能化
这种油耗智能化,并不是目前那种通过对驾驶员操作行为的 建模分析,找出操作误处,达到节油的方法;也不是通过对油箱加油的监控记录,预防和消除加油中不良做法的方法。而是希望像变频空调一样,开发出一种“变缸发动机”,即发动机在不同道路、不同载荷、不同时速等不同功况下,凭借智能控制装置,正确判断车辆行驶对马力和功率的实际要求,同步调节气缸工作数量,始终只给予合符行驶需要的马力和功率。换句话说,只有当全负荷需求时,发动机所有气缸数全体工作,而当车辆行驶马力和功率需求降低时,发动机会自动暂停若干缸工作,或由几个缸轮流工作,实现变缸功能,使六缸机变成四缸机,甚至三缸机。这样保持车辆行驶始终处于最佳经济状态,从而达到节油目的。因为现在我们在 柴油机马力匹配问题上很纠结,一般都是选大不选小,从而造成实际行驶中车辆马力浪费现象较多,油耗过大,车辆经济性差,而如果发动机能实现这种“变缸”智能化,这将是一场发动机节油革命。(“变缸”带来的其他好处还更多。)
3、安全智能化
安全 是 智能化的永远主题,也是“智慧 ”最大、最重要的课题。安全智能化主要是通过应用感应技术和识别技术,实现智能识别、判断、纠错、处置等手段,提高 的预防安全和主动安全。现在 厂家主要在行驶轨迹偏离提醒、车距过近防撞提醒、驾驶员疲劳提醒等方面加强研发,推出各种措施,这是很好的方向。另外一些报警装置如胎压报警、制动报警的采用,对预防和主动安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安全智能化发展的趋向是进一步扩大安全提醒、报警的范畴;提升完善提醒、报警功能的准确性、有效性;增加提醒、报警与应急处置的同步功能,特别如行驶偏离与车距过近时的提醒与自动降速、制动同步集成等。同时通过对驾驶行为人和行驶车辆的实时监督控制,进一步加强主动安全。
4、管理智能化
管理智能化是 智能化的特点和必需。因为驾驶 行驶不仅是驾驶员的个人操作,它还是一种企业行为、企业的经营行为,因此必须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实行全程管理。这种管理智能化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车管理合一”,或者叫“车行千里之外,尽在掌控之中”。这种管理智能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远程实现对驾驶人和车辆的营运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消耗管理;这种管理智能化的表现形式是,在行车前可以完成诸如:驾驶人的身份验证,行驶路线设置、连续行驶时间设定等事前控制功能;在行驶中可以实现远程对驾驶人的实时监控、指导、帮助;可以通过特殊手段在必要时对车辆实行远程强制降速、熄火、锁定等。在行驶结束后能够自动整理行驶轨迹、操作 的规总分析,获取相关结论。因此,管理智能化既是管理者对 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管理,更是利用 智能技术自身的一场管理新革命,其现实意义远远大于智能管理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