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MAXUS大通 上汽集团 宽体轻客 

上汽大通:路途艰辛的“不归路”

时间:2011/3/4 9:59:10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中国经济网责编:0条评论

 

上汽集团发布了商用车自主品牌——MAXUS大通,将以宽体轻客切入国内商用车市场。至此,上汽实现了商用车产品的全覆盖。这是上汽继荣威之后,再次通过收购国外高端品牌,打造自主品牌的一项壮举。同时,也标志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东风、上汽全部完成了商用车的架构布局,确定了我国汽车产业主流企业乘用车、商用车并举发展的方向,可以说也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件大事。

 

我们知道,中国汽车产业是由商用车起步的,那时候,中国尚未引入“商用车”概念,“卡车”几乎囊括了中国汽车业的全部内容,它的功能主要是货运,轿车是只有极少数官员才有权乘坐的“奢侈品”,而没有轿车,汽车业就是一个极不完整的产业。

 

改革开放,中国汽车业终于有了发展轿车的机会,“轿车进入家庭”,几乎吸引了普通民众的全部眼球,以至人们说到“汽车”,往往指的就是 “轿车”,“轿车”简直成了汽车的代名词,商用车则离大众视线越来越远。但轿车在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也走上了一条合资的“不归路”,缺少自主研发和美誉度的自主品牌,成为中国轿车饱受诟病的软肋。

 

与轿车发展路径不同,在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商用车企业一直在默默的自主发展。中国汽车“摇篮”一汽,由于坚持不肯放弃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自主品牌“解放”,与跨国公司的合资谈判总是功亏一篑;东风与日产的全面合资,实际受惠的仅仅是轿车部分,商用车领域日产并不拥有领先技术,商用车领域实际还是东风人在“自弹自唱”。上汽在轿车领域取得暂时领先优势后,也将触角逐渐伸向了商用车领域,先后成立了汇众、申沃,收购红岩,兼并南汽依维柯。尽管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主导了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但终因起点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大大制约了产品品质与品牌美誉度的提升空间。

 

如何在不损害自主发展的前提下,让中国商用车获得一个高的起点?上汽MAXUS大通无疑是又一次有益的探索。

 

目前,乘用车自主品牌发展路径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像奇瑞、吉利完全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品牌;第二类是上汽收购罗孚核心技术,北汽收购萨博知识产权,自己重新打造一个全新品牌;第三类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整体购买一个高端品牌。

 

比较三种路径,第一种方式由低端产品起步,向上提升品牌,市场阻力很大,走得非常艰难。尽管自主品牌可以把车造的和合资企业同档次产品差异不大,但市场却就是不肯认同,即使性价比更高也卖不上好价钱。而吉利收购沃尔沃,如今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效果还需观察。但就现在观察,起步高,品牌美誉度好,但要将其完全驯化,成为一个中国血统的品牌,也非易事,产权层面没有问题,但要得到人们心底的认同,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转换,而且收购成本较高。

 

$page$

 

目前看来,荣威品牌向上走得势头很好,中国人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术,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开发平台和自主开发体系,后续不断有新车型推出,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因为这种“拿来主义”,技术获得是一次性的,不可能“引进、引进、再引进”,也不会像轿车合资企业,可以依托跨国公司的资源,源源不断的得到新的车型,可以“偷懒”。而在一次性购得知识产权后,必须在一个高起点上“强迫”自己尽快地吸收、消化、再创新,否则将会面临“后继无车”的窘境。所以这种模式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按照上汽规划,“十一五”是打基础,“十二五”是”谋发展”,商用车将成为它“谋发展”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产能规模将达到40—50万辆。上汽称,发展商用车采取“自主品牌与合资、合作并举”的战略,即既不放弃以往的合资、合作,同时推出自主品牌。

 

上汽虽然在轿车领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商用车还属于新军,新军如何后来居上,上汽的态度是“一定要超越和跨越”。如何超越?就是用做乘用车的方法做商用车。此次上汽推出商用车自主品牌——MAXUS大通,实际上就是在复制乘用车自主品牌的模式,拷贝荣威的成功经验。

 

我们知道,MAXUS品牌来自欧洲,来自英国,曾经与罗孚、捷豹齐名。英国商用车公司生产商用车已有百年历史,经过多年积淀,MAXUS的技术、品牌在全球家喻户晓,生产基地与客户群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上汽收购了MAXUS品牌、知识产权和技术平台,也聚集了它的全球销售网络。同样是把MAXUS的核心技术、软硬件设备以及品牌价值全拿过来,结合自身30年来形成的研发能力和制造系统,加之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作为商用车的发展基点,就让自己再一次“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此外,上汽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拥有一大批世界500强零部件供应商,他们是把优质的轿车供应商延伸到商用车体系,坚持高标准。按照这个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够把产品做得更好。

 

当然对上汽来说,推出MAXUS并不是“一了百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还很多,目前中国人对MAXUS品牌还很陌生,品牌美誉度与雷诺、沃尔沃、曼、奔驰等国际知名品牌还有差距。其次,上汽不像一汽和东风,有数十年的商用车经历,人才队伍建设也需要时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