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可破解电动汽车产业化难题
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以纯电驱动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并将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但从近两年各地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情况看,由于电动汽车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期内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加上产业发展的配套环境还不完善,导致产业化进展非常缓慢,但通过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
商业模式创新是破解电动汽车产业化难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影响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几个方面:一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传统汽车加一箱油的续驶里程可以达到400—500公里,而普通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约100—150公里;二是由于动力电池价格高,电动汽车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与同级别的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售价大约是传统汽车的两倍;三是充电时间长,充电不方便,如果采用普通充电的方式,一次充电大约需要6—8小时,如果采用快速充电的方式,又会对动力电池本身造成不可逆的不良影响;最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以及规划的不合理性,使得充电的便利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再次导致“充电难”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难题,从而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从根本上要立足于技术突破。但短期内,在技术无法实现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解决电动汽车发展所遇到的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汽车商业模式不同,电动汽车可用的商业模式中,将有可能包含整车租赁、电池更换等新兴元素。这些元素将会从商业的角度帮助电动汽车克服产业化难题。例如,通过建立网状分布的电池更换站,使消费者在城市使用电动汽车时,随时可以在周围较小范围内(例如5公里)找到电池更换站,从而大大缓解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约束,解决“性能低”的难题。再如,建立电动汽车整车租赁的网络,可以解决“成本高”难题,使消费者不用承担高昂的购买成本以及长期不用车带来的资金“闲置”。
国内对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探索
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商业化运作初步形成了深圳普天模式、杭州租赁与换电模式和合肥定向购买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市场切入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为我们下一步推广商业模式提供了借鉴。
普天模式目前主要应用于电动公交车领域,可归纳为“车电分离、融资租赁、实时监控”,该模式重点解决了电动汽车成本高的问题。该模式的主要创新在于融资租赁和实时监控,由专门从事运营服务的普天公司整体买下电动公交车,然后将车和电池分开销售(租赁)给公交公司。公交公司只需支付不含电池的裸车价格,电池则以租赁方式分8年付款,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普天公司专门负责充电设施的维护与营运。
杭州在出租车领域主要是推行换电模式以解决充电难的问题。目前有近200辆出租车,在杭州的部分换电站,更换电池已十分方便,借助机械装置,只需用3分钟左右时间,就可将车内共计4组、每组65公斤的电池更换完毕。
杭州拟推行的另一种模式是由康迪公司主导的租赁模式,该模式可同时解决充电难和成本高的问题。这种模式可定义为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模式,只租不售,采用分时计费。该模式全部采用纯电动汽车和可充电式立体车库,租车站分布在城市的机场、车站、商业中心、居民小区等需建站区域,为用户提供一种在运营区域内租车自驾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