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公路 客运 

湖北:宜昌交运欲与高铁共赢

时间:2012/7/10 11:32:19来源:湖北省交通厅作者:责编:0条评论

 

在深交所上市半年多后,宜昌交运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市场挑战:汉宜高铁2012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过去主要依托公路客运而快速发展的宜昌交运集团如何面对汉宜高铁,如何把握机遇?如何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宜昌交运集团的抉择是:与高铁共赢。

 

思想前瞻   未雨绸缪

 

“十一五”时期,我国迎来了高铁建设的高峰期,汉宜高铁和宜万铁路相继完成规划并投入建设。在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区域交通由中转型向枢纽型转变的过程中,宜昌交运决策层就已敏锐地预见高铁可能带来的冲击,审慎把握形势,未雨绸缪,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公路客运网络,无缝对接高铁,争取了市场主动和先机。

 

随着2007年沪宁动车、2008年京津高铁的相继开通,2008年汉宜高铁的动工建设,宜昌交运判断运输市场孕育着巨大变化,在多次针对高铁运营对运输格局影响的专项调查评估后认为,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生的运输方式,具有先进高效的运输优势,对同向运行的高速公路客运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同时,高速铁路的便利也将为宜昌带来更大的旅客和游客周转和流动,带来城市群的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为宜昌交运的带来更多的旅客资源和游客资源。而且,道路客运由于具有便捷、机动的比较优势,可在与高速铁路的对接配套获得发展,成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互为依托、功能互补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此种判断,宜昌交运在修订完善企业“十一五”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2008年起,宜昌交运开始谋局布子,积极开展了迎接高铁的产业创新和升级。

 

提前布局   主动对接

 

一是2009年在宜昌火车东站毗邻地块投资2.2亿规划建设了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形成与火车东站的主动对接和无缝换乘;并计划于7月1日汉宜高铁开通之际同步启用,通过功能对接,充分发挥道路客运产业自身机动灵活、班次密度大、门到门服务的运输特点,与铁路、公路、城市公交进行“零换乘”,积极寻求和铁路的共赢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交通服务水平。当现代感强烈的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投入运行时,“公铁无缝对接”,“运游结合、以游促运”的全新营运模式,预示着宜昌交运主营业务发展全新时代的到来。

 

二是先后斥资5200万购置了116台豪华旅游 ,建立了三峡地区最专业的旅游客运车队,准备为高铁时代来宜的旅游专列和各类旅游团队提供地接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将追加投资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公路旅游项目。

 

$page$

 

三是积极开展区域客运企业并购重组,先后在秭归县、点军区、猇亭区、兴山县、夷陵区、长阳县、五峰县等地布点,设立客运公司,建设客运站场,稳健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城乡客运,建设区域客运网络,积极为高铁旅客提供区域一体化的集散服务。


  四是2008年斥资1亿元收购整合了秭归信德港、太平溪港、宜昌港客运站的客运港口;2009年,与鄂西圈投公司合资组建三峡游轮中心开发公司,建设长江游轮母港;2010年投资近3000万元改造了三峡游客中心,为发展日益增长的三峡旅游提供了客运港站服务基础平台,形成车船港站产业链条和一体化联动优势。

 

五是跟进三峡旅游度假区的决策,围绕“让游客在宜昌多停留一天”这一目标,根据汉宜高铁开通可能带来的更大人流量,宜昌交运集团积极开发了高品质的“交运·两坝一峡”旅游产品,斥资5千万元高起点打造出“长江三峡1号”、“长江三峡6号”、“长江三峡7号”豪华观光游轮并投入运营;投入300多万元开展 “交运·两坝一峡”旅游品牌推广宣传。2009年,“两坝一峡”游客总数为3.7万多人;2011年“交运·两坝一峡”旅就吸引了6.5万多人的客流量。更令人可喜的是,“两坝一峡”游外地人占了95%以上,平均停留时间从1.5天增加到了2.5天,而 2.5天正是业界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天数。

 

前景展望   与高铁共赢

 

汉宜高铁的开通,将带来的巨大的人流、物流和商流,将为宜昌市创建省域副中心特大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注入更大的动力、活力和凝聚力,也将为宜昌交运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面向高铁时代,宜昌交运计划在“十二五”再投资10亿元,高标准建设三峡游轮中心,对太平溪港和茅坪港进行升级改造,继续建造“两坝一峡”新型游轮,购置环保旅游 ,完成区域客运网络的改造升级,在新的起点担当新的使命,积极推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创建集旅客运输服务、旅游运输服务、汽车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品质和专业化能力,创建国内知名的服务品牌,成为管理科学、业绩优秀、形象良好的上市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