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行业当前形势下的突围之道

时间:2010/1/7 7:35:36来源:商用车与发动机作者:商用车与发动机责编:0条评论


    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态势来看,可以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企稳向好势头明显。在12月7日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中,定调了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方向,中国下一步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但是,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如11月25日发生的迪拜债务危机,亚太和欧洲股市因此普遍遭遇重挫,道琼斯指数下跌一度超过200点,由此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经济挑战压力增大。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也不牢固,今年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因此,今后中央保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是既要保增长,又要防止经济过热,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在国家支持买车的政策持续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就业和收入形势的好转以及汽车供给不断改善和增加,明年将在内需、民间和企业投资、出口方面成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综合多方面观点,明年的GDP增长将在8%~10%之间。


    2009年汽车在内需方面的贡献度达20%,在中国当前的刺激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汽车在前11月销量已超过122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39%,但出口同比下降已成定局,虽然11月汽车出口已由负转正,但综合全年出口情况,今年汽车出口同比将降五成。

 

行业2009年整体表现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时, 行业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随着经济的回升,汽车出口形势好转,国内 下半年销售形势急剧转好,前11月6m以上 整体销量下滑收窄至2.7%,全年实现同比增长可期。


    1、 出口下滑严重


    2009年中国汽车出口海外市场一直处于同比下降状态,其大中型 出口下降45%,难再现2008年以前的辉煌,已成出口的调整期,今后的出口还会放慢,主要是国际经济还处在恢复期。在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下,我国 出口形势严峻,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井喷”式增长后, 出口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明显回落,从高速增长到负增长的“拐点”已经形成,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 出口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外客户及经销商资金短缺,主要出口国提高贸易壁垒以及价格竞争力的削弱等外部环境的多层负面因素。


    各国经济下滑,中国 主要出口地区的经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很多国家的银行系统加紧对信用风险的控制,银行收紧信贷,导致市场需求下滑造成销售困难,原出口主要市场如中东、东欧、非洲和中南美等严重萎缩。


    原有的影响 出口的制约因素如信息不对称、恶性竞争、抗风险能力较弱、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依然存在且影响程度进一步加深。


    同时,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像印度、俄罗斯、伊朗等国家,一度曾是中国主要的出口目标国,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贸易保护,主要体现在进口许可证的严格管制作用、执行严格的进口认证标准、一定时期的高关税等,这对中国 出口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种做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在汇率方面,人民币表现坚挺,美元贬值趋势明显,欧元区出现相对贬值,其他主要 出口国的货币大幅贬值,使得中国 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为应对危机,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量注入,也同时增加了全球对通胀的预期。


    2、国内 各细分市场呈现新的特点


    显示,前10月国内7.5m以上 购置量同比下降17.7%,绝大多数省份需求萎缩,东部地区下滑超过西部, 大省如山东、辽宁、河北、广东等省下滑近三成,天津及北京更是超过50%。在整体不景气之下,国内各细分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


    长途客运在公铁竞争之下节节败退。客流量下降致使客运企业信心不足,车辆购置减少。客运企业在稳固中短途客运基础上开始寻找支线客运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交市场在奥运会结束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长态势受到遏制,前10月下滑达21%。


    但二三级市场复苏较快,成为主要增长力量。新能源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市场化加速。


    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游客大幅减少,国内旅游好于预期,前10月旅游 市场下滑幅度与整体持平为17.8%,据报道,在2009年国庆节及中秋双节期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达10.6%,这也说明经济危机对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如北京等中心城市,班线客运车辆需求将会萎缩,但旅游客运今后将蒸蒸日上。


    农村客运及城乡一体化开始成为热点。大部制改革后,城际间的公交客运统筹、客运的城乡统筹,各种运输体系的整合已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3、竞争格局出现积极变化


    2009年1~11月,各主要 企业均处于下滑状态,但从整体上来看, 行业主流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金融危机对 行业整体格局的影响已经体现出来,金融危机将促使 行业格局出现有效的分化,这种分化对整个 行业来说是一种有利的发展趋势。


    危机之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部分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有方,产品开发能力强,市场和服务网络健全,品牌优势明显,在竞争中会处于有利地位。而部分弱势企业由于不能适应激烈竞争而逐渐被淘汰。目前,前六位的集中度已由2008年的52%,上升至2009年的55%,而且会形成逐步加大加快之趋势。


    4、 企业利润严重下滑


    近年来,部分 企业为应对市场不断增长,普遍进行了改扩建和技术改造,使产能得到大幅提升,但在危机之下产量下滑,规模效应降低,待摊固定费用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提高。


    由于市场运作难度加大,为争抢订单,价格成为现阶段竞争的主要手段。一是行业新进企业较多,他们虽没有品牌和服务优势,但却有资金优势,会采用低价格和优惠的付款方式争夺市场;二是行业内企业两极分化严重,优势企业利用其规模效应形成的成本优势和多年积累的释放采用低价竞争;同时,原被许多企业视为利润主要来源的海外订单,由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而使利润持续下降。三季度以来,一度滞后的大、中型 销售开始回归常态,但这并没有带来利润率的提高。以上市的 企业宇通为例,第三季报显示,宇通1~9月实现营业收入58.33亿元,同比减少1.2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减少15.20%,对应前三季每股收益0.65元。不仅如此,今年整个 行业的利润比去年低已经毋庸置疑,利润下滑部分源于销售结构的变化。大型 向来是 企业利润相对较高的车型,而今年这一车型销量出现了严重下滑。相反,中型 虽然表现突出,但是利润相对较低,从而造成总体利润的走低。这是多年来所未见的。


行业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1、加强 行业整体战略规划


    公路客运在整个交通体系中承担了85%以上的出行,而公交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分担率不断提高,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 产业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能够在全球形成竞争力的主要品种。当前的危机促使全球产业分工和 产业的调整,为中国在世界 产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提供了机遇。目前,有必要面向长远,立足现实,对我国 产业在交通运输体系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做进一步的明确,调整 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进一步促进 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整体规划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重组整合;重点发展适应高速公路和城市需要的高档 和新能源 ;鼓励 产品出口。促进 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市场是政策依赖性很强的市场,近年来的较快发展与国家政策高度关联。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年销售规模已达1220万辆, 所占的比例仅为1.6%,往往对其关注力度不够,成为政策“盲区”。


    自金融危机以来,除国家出台的调整振兴规划对新能源 产业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外,未出台其他相关政策。为有效加快 市场复苏,国家应找好政策着力点,放在市场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如解决营运 油价补贴、农村客运购车及运营补贴、中型商用 消费税以及提高出口退税等,充分体现国家支持的力度,从而促进 市场迅速复苏。


    3、大力提高我国 工业技术水平


    以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起步,我国 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世界 联盟主席卢克认为:中国 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较快发展,十年时间已基本赶上了欧洲,达到了全球制造水平,新能源 已领先于世界。他认为,中国与欧洲 的差距不但在核心技术,还在工艺细节上。客观上讲,中国 在动力系统、整车匹配、安全控制等各方面与欧洲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欧美手中。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 产业布局臻于完善,国内产业链条趋于完整,但中国只能算是 大国,而非强国,我国 工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长远来看,要打造我国 产业的长期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这就需要从行业角度和产业链高度系统审视行业整体的发展,确定零部件及整车发展的指导性原则,主动从长布局,从容应对,这对在目前基础上做优做强 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能源 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引导,核心零部件及整车控制技术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国家有必要对其做出整体性部署和规划。


    4、利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加快行业重组整合步伐


    目前, 行业散乱的格局未根本改变, 企业众多,投资分散,规模较小。在危机之下,市场及客户资源必将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使 行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企业集团,但如果只依靠市场,这一进程将需要较长时间且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并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为促进 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必要的政府干预必不可少。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准入门槛,产品节能及排放标准以及通过信贷、融资优惠、出口优惠等政策重点扶持数家已经具备较先进的 制造技术的企业向适度经济规模发展,鼓励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以这些企业为核心形成企业集团,加快重组步伐,不断提高中国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危机下的全球产业转移和市场再分配给我们提供了资源整合的良好契机。政府应鼓励有实力的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包括零部件资源、先进技术和销售渠道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间的重组整合,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占领全球市场,走出一条设计制造销售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从而在竞合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 产业发展新模式。


当前形势下 企业的经营策略


    目前形势之下, 企业必须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在危机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如何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利用危机实现弯道超车,加快发展?


    1、坚定信心,抢抓机遇


    企业能化危为机,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市场变化,深刻认识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但企业应该看到,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 行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村市场、城乡一体化、新能源 、二三级公交市场的启动都为 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同时,由于中国率先企稳回升,这将促使国际市场复苏进程的加快,高性价比的中国 仍会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2、精心策划,加大市场结构调整力度


    我国 行业近年的快速发展给 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很多企业热衷于在更长的产品线和更广的细分市场上寻求发展,但这一发展模式对企业成长是非常有风险的,经营环境一旦恶化,最先出现问题的往往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过度扩张企业。目前形势下,企业必须围绕核心客户、核心和潜力市场培育发展自己的业务,为企业长远发展谋好局,定好位。对于 市场来说,总体需求下降并不代表所有的细分和区域市场同步下滑。


    近年来,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中国 企业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而“走出去”成为许多 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海外竞争的加剧,企业应根据市场格局、规模、进入难易程度,做好海外市场的规划、布局和定位,并分阶段实施,从而形成海外市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3、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品牌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销力和盈利能力,而打造企业强大的品牌力的根本法则在于取胜市场的优秀产品。对于 企业来说,目前应重点加强如新能源、节能、降噪、整车匹配等基础性研究,要不断整合全球资源,联合设计,嫁接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并通过加大投入提高试验和测试手段。在产品开发上,要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大容量 、高档公交 、新能源以及城乡一体化产品进行研发,同时,还要对海外重点市场的需求做好调研。产品开发要充分考虑细分市场、重点市场以及区域市场的需求差异,把市场研究透,并结合本企业的产品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产品策略。


    4、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为核心,推动管理创新和转型


    首先,要夯实管理基础。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依赖管理体系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序良性流动,管理提升要重点关注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快速反应市场,还要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创新完善,并采用适当手段如信息系统等将其阶段性固化下来,实现公司管理的持久提升。


    其次,要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不仅能够应对当前的危机,还能够推动企业的管理进步。企业要建立内部预算控制制度,构建从产品设计到市场营销全过程的成本管控体系,动员员工对成本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严控不合理费用支出,增强企业应对危机能力。同时,加大存货和积压物料的处理力度,加快资金流转,以减轻金融危机下的资金压力。


    第三,整合资源,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现在的市场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整体之间的竞争,面对严峻的形势,企业必须以更宽广的胸怀与优秀的供应商一起研究和优化供应链体系,逐步形成面向终端的供应链联盟,从而谋求协同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同输共赢、互惠互利、责任利益对等的合作机制。


    5、加大融资力度,规避资金风险


    一直以来,融资问题是 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危机致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由于企经营业绩下滑,分期付款增加,导致企业库存和应收帐款占用较高,运输、材料成本及固定费用分摊增加,使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目前,必须利用好中央金融扶持政策和政府贴息贷款优惠政策,利用好各种信用担保平台,争取更多的贷款资金。对于上市公司,还可通过证券市场开展融资。


    同时,企业要努力规避资金风险。 属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种类多,原材料、产成品资金占用大,企业负债率偏高,利润率较低,存在资金流动性较差和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危机之下应收款项发生坏账及存货损失等风险加大。对于海外市场,企业还要针对危机下市场的新变化,了解海外市场的信用问题并研究不同经济体的汇率趋势,做好应收账款回收和汇率风险防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