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左延安 江淮汽车 重卡 专用车底盘 纯电动  

江淮领军人左延安:品质长征者

时间:2011/8/10 1:40:07来源:中外管理作者:中外管理责编:0条评论

 

从“中国自主品牌”。到“世界一流品牌”。左延安不认为这是在“造梦”。媒体总在谈论。中国人的“汽车梦”,其实在他看来,企业是为了持续成长、长久发展。

 

品质长征者左延安

 

JAC,江淮汽车,业内一直不温不火的一家地方老国企。

 

但实际上:2007年1月17日,江淮才拿到轿车资质,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后一个造轿车的”,却在四年之后的2011年5月,推出了585辆纯电动轿车和180辆纯电动 。江淮动真格儿了,就不在乎央企搞什么电动车联盟,也不在乎比亚迪有巴菲特的“新闻炒作”!

 

$Next$

 

左延安,1990年执掌江淮汽车。20年来不离不弃。

 

即使1992年改制的长春一汽,耿昭杰、竺延风、徐建一,董事长是换了一茬又一茬;1992年更名为东风汽车的二汽,最著功勋者苗圩,也已回归政界;而上汽集团胡茂元,做总裁、董事长的履历,也只有左延安一半的时间。

 

20年前,当央企都以汽车“换型”振奋士气,以“改制”、“合资”寻求出路时,左延安兜里根本没钱,外出求访也找不到愿意“拉兄弟一把”的合作伙伴。那就“避开大路,占领两厢”吧,放弃整车,改做底盘。不曾想江淮还真掘到了第一桶金,起死回生。

 

这“刺激”了左延安,下决心做中国“自主品牌”。

 

到2010年年底“十一五”收官之际,JAC第200万辆下线,当年销售各类汽车超过46万辆,实现收益366亿元。1990年,在清一色的汽车国企中,江淮排名第29位;2011年,在所有国企、合资、民营汽车企业中,江淮已经进入前8名。

 

2011年“十二五”开局,江淮汽车宣布五年之内要达到年销售突破160万辆,总体收入突破1000亿元,并且要积极参与国内国外的兼并收购。左延安更强调: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

 

从坚持做“中国自主品牌”,到“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左延安、JAC,不是没有“野心”!

 

“真干”,新能源汽车!

 

来到左延安办公的江淮汽车集团办公楼,竟一下触动了记者深处的记忆。

这是一幢很有“年代感”的低层建筑,全然比不了那些高耸入云的现代大厦。它就坐落在合肥市区的一条老街上,只从人行道跨上几步台阶就能进入。而它的拨动记忆之处,更在内里——那正是上世纪的“筒子楼”——左延安该有多少脚印踩过了这条岁月的通道?

 

如今上规模的企业,这样的集团办公“重地”已经很罕见了。进入二楼小会客室,沿墙边一圈的黑色沙发除了充分显示它们的功能之外,没有任何的时尚元素,一如这所建筑的整体风格,简朴。

 

可入座后的左延安,谈兴浓浓的却是新能源汽车,这可是时下一个最潮的话题。

 

左延安告诉记者,就在4月17日江淮首批585辆纯电动轿车投放市场的活动上,科技部部长万钢亲自剪彩。“他本来不准备接受记者采访的,但是开车后,当然是非常专业的测试驾驶,他主动地摇下车窗,接受了媒体采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万钢做官之前,曾在德国奥迪长期研究燃料电池,后受聘为中国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的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当时他有一句话我最爱听:‘看来,你们江淮汽车做新能源是真干!’” 左延安说。

 

即使再低调、再沉稳的老板,也会按耐不住这样时刻的兴奋与幸福。这发生在2011“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左延安舒展着由衷的微笑。

 

$page$

 

作为一家地方国企,江淮从未拿到过国家投资,也不曾轻易卷入一浪又一浪的合资高潮,它在大型央企和跨国公司的夹缝中求生,又遭遇同区域内民营汽车的轻装崛起。

 

可它还是“惟一”地成长起来了。就像左延安那句名言:“企业小不是美,大也不是美,演绎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才是美。”

 

在业内,左延安似乎也很独特。1990年41岁时就任江淮汽车的掌门人,到今天,在国企老总的位置上一干20年的——中国还真不太多。

 

他追求什么?

 

江淮汽车的愿景很清晰,那就是:从“中国自主品牌”到“世界一流品牌”。左延安不认为这是在“造梦”,他说媒体总在谈论中国人的“汽车梦”,其实企业就是为了持续成长、长久发展。

 

也许人们还不太了解,江淮是从做专用车底盘,让企业生存下来的;再做整车,如:轻卡、重卡、货车,各类商用车,让企业多赚些钱,发展起来;再做乘用车、轿车,让品牌能够走入消费者的心中;再做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让企业不断超越,进入前沿,跻身世界品牌之林。

 

左延安依然相信:从根本上看,“企业一定是长大的,不是并大的!”

 

企业一定是“长”大的

 

其实,就在左延安执掌江淮汽车之时,中国汽车工业也开始了国有企业真正迈开“改制”与“合资”的步伐,寻求市场、技术、资本的整合,从“脱困”中突围和崛起;进入21世纪,即使民营的吉利,也要横冲直撞,借并购沃尔沃迅速打造自己的国际品牌和平台。

 

其实不必急于评判“哪条道路通罗马”。但是,江淮汽车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做“自主品牌”?为此,是否失去了更多的机会呢?

 

“董事长当年专程出去过的,寻找过合作伙伴。但是人家没有看上咱江淮啊!我们走自主品牌的路子,或许就与这个‘刺激’有关。”江汽股份公司宣传部部长傅云霞回忆说。

 

左延安则更详细地谈了寻求合作的往事。

 

像国际合作,就找过日韩企业,五十铃、日野,包括丰田。最初丰田是看上了江淮6~7米底盘的。在轻卡这块业务,江淮也和欧美谈过。“但是谈得都很吃力。”左延安坦率地说,“他们总觉得江淮与别的企业有很多不一样,争话语权的意愿太强烈,在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学习力也很强。”左延安认为,一些外资企业是不愿意找“这样”的合作伙伴的。

 

而另一方面,“再从客观上讲,我们拿到轿车资质的时间也很晚,直到2007年才拿到。跨国公司当然首选有轿车资质的企业合作,而且愿意找那些更有政治资源、在地域上或者是沿海,或者是中心城市的企业合作。”左延安说。

 

这使左延安意识到:江淮还不太具备拥有吸引合作的资源和条件。这也使得左延安要培育民族自主品牌的愿望更为强烈,他说:“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动力!”

 

一种“根文化”和对现实的正视,江淮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更重要的还有左延安的坚定,一旦选定了,就不犹豫,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老是在跑步的时候左右看,这样你能跑快吗?我们就盯准自己的目标,不放松,用余光看对手,不要被人家的套路打乱思路。我相信,企业的素质什么样,就造什么样的车。”

 

“品质”,让技术紧贴市场

 

要做自主品牌汽车,惟有“品质”被市场认可。左延安认准了“品质”优先“规模”,这不是自主品牌汽车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是惟一路径。

 

2010年10月,江淮获得了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全国质量奖”,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鲜为人知的是,这已经是江淮的第四次申请,年复一年地争取,一次次改进,提高品质,心愿终于达成,在这一年58家申报企业中,拿到了这个奖项。

 

$page$

 

没有哪个奖项让左延安这么呕心沥血去争取。它既代表中国质量管理的最高荣誉,同时,又有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卓越绩效模式”框架,企业可以用高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综合实力。

 

品质的背后是技术与工艺的领先和精湛。

 

江淮确立了造车的“3J”理念:经典、简约、精益。

 

而在研发体系上形成了五层次结构:核心层——在总部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海外布局——在意大利都灵、日本东京建立研发设计中心;国内产学研实体——与同济同捷、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大、天津大学建立研合实体;牵手国外战略伙伴——与意大利宾法、英国莲花、韩国VENS、奥地利AVL、德国Hofer等优秀设计公司项目形成广泛的策略联盟;最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各事业部技术部门,而追求高效的产品研发,与国际同步。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品质是让客户感受的,更是要让市场接受的。

 

当年,左延安在一次出差时,因为乘坐长途汽车很不舒服,便突然想到,中国一直是通用汽车底盘,江淮为什么不能造舒适、安全、经济的专用 底盘呢?这一个想法,就让江淮填补了一项中国汽车史上的空白。而重要的是,这反映出一家企业能不能把品质用心在消费者身上,能不能把技术贴近市场。

 

江淮之所以一定要做轿车,因为惟有轿车市场的特性是走进千家万户的,其市场潜力不可估量。这固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蓄水池”,同时,也是企业追求品质、技术的根本落脚点。“从全球汽车企业看,不能想像不做轿车。”左延安说。

 

但在轿车中,在新能源汽车中,江淮为什么又率先推进纯电动汽车呢?左延安认为:这恰恰又是江淮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新能源汽车中,有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像混合动力技术,西方早已在做,丰田就搞了20多年,人家的机电耦合技术让专利全部包裹得死死的。中国自主品牌要做新能源,现在主拼这一块就极其困难。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产业技术、零部件技术、整体变速箱技术等等。而纯电动汽车,大家都在尝试。江淮就切入这个领域,一边研发,一边出产品。左延安说这是“以有限的资源做有用的事情”,能逐步把握关键核心技术,如:整车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再到核心零部件,把它们做深、做好。

 

要做品质,一定不能脱离实际。对于企业来说,还要找到成本能够满足商业化需求,质量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的商业模式。左延安说:“我们一些企业上来就搞混合动力,或者一头栽进了燃料电池。现在,全世界都醒悟过来了!”

 

“合作”,看你给别人什么

 

尽管一直秉承“企业是长大的,不是并大的”,但左延安并不固执。在全球资源整合大势下,他所引领的江淮,在合作上的表现其实很活跃。

 

按照产品出口、海外建厂、成立合资公司的一般规律,江淮汽车已经在亚洲、非洲、南美和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其中,轻卡连续十几年为全国出口量第一。轿车虽然资历短,但出口价格已经比很多自主品牌高出5%~10%。而在2010年,江淮又有两次大手笔。

 

8月,与巴西SHC签署了《独家经销协议》,未来十年,江淮将向巴西累计出口整车62万辆。进入巴西市场,是因为这个国家虽然没有汽车制造,但全世界的强势企业都在那里建有独资公司。那里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而且成熟度高。SHC公司是巴西第一大汽车经销商,全球第六大经销商。它花了半年的时间考察了不少企业的产品,对江淮轿车也做了累积超过百万公里的试验,还将车子拆卸、检测。最后它选择了江淮的同悦轿车,结论是:“技术的原创性是中国自主品牌中最优秀的”。现在江淮在巴西一个月就卖出四五千辆,一部两厢同悦就卖25000美金,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这让左延安很欣慰。他相信:如果没有“品质JAC”文化,怎么让SHC选择江淮?

 

9月,江淮又与美国纳威司达公司、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谈判后,分别签署了两项合资公司综合协议,共同生产与销售中重型卡车和柴油发动机。江淮一下牵手两家世界500强,并在新的两家合资公司中都分别以50%持股,都有对等的要素投入,显然,左延安的谈判立场是坚定的,要的是对等权力。他反复向记者强调:这是真正平等的国际经济技术型合作,绝非拿市场换技术。

 

江淮近15年在国内也曾经整合了省内9家企业,并将安凯汽车改造为优质的国内上市公司。

 

今非昔比,语气自信,对于向“国内”、“国外”并购整合,左延安认为:要做,就一定要做成、做好。但显然,他也不是没有顾虑,他说:“强强联合,这样的事情一般做不到。因为并购最重要的一条,往往不是你从他那得到什么,而是能给他什么。”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解读:并购,一定要建立在双方都有意愿和需求上,才能双赢、多赢。

 

$page$

 

领导力驱动成长

 

左延安说自己62岁了,而“现在对管理才真正有了些感觉”。企业的持续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市场驱动型成长、创新驱动型成长、领导力驱动型成长。而在江淮,三者始终是如影随形的。

 

经常会有人问左延安,江淮多年来持续发展,诀窍是什么?左延安的答案是:没有诀窍就是诀窍。江淮在内部管理、营销、技术上孜孜以求,但江淮更看重在协调平衡上做事情,总是在不断地补短板子。事实上,企业文化以及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左延安的骄傲。

 

1996年,左延安第一次接触“学习型组织”概念,就有了特别的领悟和认同。江淮也就成为国内几乎最早接受“学习型组织”思想的企业,并坚持融入管理实践。而汽车产业是个大产业,汽车产品有着很高的系统“协调性”要求。也因此,江淮形成了“系统思考”的核心理念,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协调平衡、追求卓越,成为江淮的核心理念。

 

所谓系统思考,就是整体思考、连续思考、动态思考。在实践中审时度势,以有限的资源做有用的事情,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做正确的事情——这形成了江淮的动态决策文化。

 

协调平衡,则是企业强调系统创新的六要素平衡,包括:技术、管理、机制、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平衡。

 

在人事地震频发的汽车业,江淮的队伍保持着罕见的稳定性。无论是近年来的战略转型,还是组织机构调整,江淮从来没有发生中高层人才离职的情况。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是外来的人才,一旦加入到江淮队伍,也鲜有水土不服。

 

包容、信任,是左延安的不变“法宝”。领导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对‘度’的把握,大道至简。”左延安认为:在江淮,管理者最本质、最核心的能力,是善于调动人的激情和工作积极性。

 

曾经当过兵的左延安有着深厚的红军情节,在江淮,早上八点是要吹军号的,员工们“闻号做操”,工人们的工装是玫瑰红的,左延安喜欢称之为红军。2006年,红军长征70周年时,左延安专门去了延安,重走长征路,并郑重地写下一句话:江淮汽车重走长征路,民族工业再现新红军。

 

在他看来,江淮切入乘用车领域的战略转型,无异于一次新的长征。

 

其实,从做底盘到做商用车,再切入乘用车,乃至精准进攻纯电动车,左延安、JAC,在每个时期都在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禀赋把握战略定位的特点,坚定地“我走我的路”。谁能说,他不是一直享受在长征路上?管理

 

左延安心中的杜拉克五问

 

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左延安:我是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成长起来的汽车人,立志于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用毕生的精力追逐“成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梦想。

 

我善于学习、思考、修炼,以系统思维谋划全局,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我的价值观:敬天爱人,在创业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为员工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左延安:我是江淮汽车“新红军”队伍的一员,江淮汽车集团公司是省属国有企业,对公司我是决策者,而对于主管部门,我是执行者。

 

我应该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左延安:我的工作有八个字:战略、文化、用人、筹饷(资本运作)。作为领军人物,我有强烈的事业心、持续的创业激情和发展冲动;我希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虚怀若谷、善于合作;尤其重要的是,我要营造人才辈出的环境。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左延安:主动地倾听、理解、欣赏。在领导团队中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能通过反思、反馈和共享系统在组织内部形成和谐沟通的机制,让智慧和创意充满整个企业。

 

我的后半生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左延安:服从组织安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