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中通  新能源  李海平 

大话商用车老总:中通导师李海平

时间:2011/11/22 8:40:09来源:方得网 姚蔚作者:方得网 姚蔚责编:0条评论

 

既是领导,又是老师,是很多人对中通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平共同的印象。

 

“您跟我研究生导师太像了”,10月 13日,笔者和记者孙艳黎一同去采访中通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孙艳黎一看到李海平,就脱口而出。笔者也跟着说道:“李总,您看起来真像大学教授,而不是企业老总。”李海平笑道:“我还真的做过老师。”

 

$Next$

 

其实,李海平不但做过老师,现在也正在做着老师。在很多人眼里,中通就像一个培养人才的大学校,李海平既是这所学校的领导,也是学校老师,这也难怪有些媒体称李海平是中通的“师长”。

 

爱学习也爱研究

 

要想成为老师,必须自己先掌握知识。李海平既像老师,又像学者。李海平有着非常强的求知欲和学习精神。他总是把目光投向未来,总是在为明天做准备。

 

要说明这点,就要先说说中通 。这家企业,地处交通并不发达的山东省聊城市,没有机场,也没有高铁。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却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 用户前来采购。

 

从销售额看,中通 一直位居 行业前五,出口则属三甲。今年,整个大中型 行业小幅增长,中通 则表现抢眼: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2亿元,净利润3803.4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3.4%和57.23%。

 

这是个有着40年历史的老国企,跟中通同时代的很多 企业都已经先后倒闭,或者偏安一隅,或者止步于中低端 ,无法转型。中通不但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而且还在新能源 等诸多领域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中通能紧跟时代步伐,有些方面甚至能够引领行业,就在于中通是个开放、具有前瞻性的企业。中通的这个特点,跟出任10年总经理的李海平眼界开阔与乐于学习的精神密不可分。

 

从2001年出任中通总经理开始,李海平意识到,作为老国企,中通一定要放开眼界,跟上时代节奏,学习国内外先进 企业的经验。李海平上任时,中型 还是中国 行业的主流市场,在很多企业都是主导性产品,中通也不例外。很多 企业,都在中巴车上赚的盘满钵满,良好的发展势头让很多企业一头扎进中型 而不能自拔。李海平则认为,国外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的明天。在发达国家,大中型 都是主流产品,中型 占比并不高,因此,中通要为明天谋划,就必须发展大型 。经过一系列国外考察,中通 选择了荷兰的博发 公司,引进大型 的先进技术,并派遣工人到国外培训学习。

 

$page$

 

几年后,中通 不但成功从业界排名10名之外,挤进了 业五强, 而且还具备了大中型 的研发、制造能力,成功跻身大中型 市场。现在,那些固守中型 市场的企业,不是在市场拓展上遇到了困难,就是面临着利润率低,生存艰难的问题。

 

李海平认为,追赶世界一流,企业的产品开发就必须面向未来,持续自主创新,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中通从2003年就涉足新能源 ,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有些 企业的老总直到2006年还表示,新能源 的产业化为时尚早。此时的中通已经有了新能源 样车,并开始了示范运行。2009年,国家扶持新能源 的政策出台时,中通 已经具备了数种产品,并且在混合动力 方面有了成功的运作经验。现在,中通能够在新能源 上收获颇丰,与中通 动手早紧密相关。“如果等到国家政策出来,再去搞开发,再去上公告,怎么能够赶得上呢?中通 在新能源 上订单众多,无非就是动手早几年,走过的路更多罢了。”李海平这样评论说。

 

李海平认为,做企业得始终看着明天,而不是盯着今天。“我们关注的是明天的行业,而不是今天。今天已经过了,今天就是昨天”。

 

造车也造人

 

李海平不但自己始终眼光向前,不断学习,同时,他也让中通变成了一所学校。中通的员工也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持续进步。

 

“现代管理已经到了‘不能只见物不见人’的阶段,没有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团队,企业不可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中通 而言,摆在面前的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 生产线,一条是人才生产线。我们要‘选车育人’。”正是这种思想,让中通成为了一所“学校”。

 

比如,中通大量的工人出国深造,在国内 行业就传为美谈。2000年,中通 与荷兰博发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从2001年开始,中通 共向对方委派120人次学习,其中一半以上是技术工人,学习时间为3-6个月。“每个人最少在国外呆一个月,与国外工人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回想起这件事,李海平这样说,“工人们都很珍惜出国的机会,回来后又把所学传授给其他同事,带动面很广。”李海平表示,这些一线员工出国深造带回来的不仅是国外先进的操作技能,也包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从而逐步确立了中通在全国高档 制造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2004年,中通 成立了 行业第一家企业大学―――中通教育学院,李海平亲任院长。2008年,中通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中通 的人才培养搭建起新的平台。

 

“昨天的团队,成就企业的今天;今天的团队,成就企业的明天。”这是李海平常说的一句话。

 

“我希望自己做一名‘导师’,不但是好老师,而且是好领导。好的老师和好的领导有一个共同点,即乐于成就别人。”在这种思想下,李海平把培养人,帮助员工成长,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教书也育人

 

除了让员工提高工作技能,李海平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中通的员工能够与企业共成长,要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文化。在李海平看来,中通就是要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培养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要让员工都有主人翁的自豪感。

 

李海平认为,企业培养员工是全方位的,“原来我们所说的让员工和企业共成长,只是从劳动技能和知识上有所提升,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让员工和企业共成长,还要使员工在思想上有所依托。其次,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但是给劳模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不能只让员工做老黄牛,现在的员工要做知识型、创造型、创新型的人才。”李海平表示,以前的企业,员工都有主人翁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企业改制以及社会变迁,现在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是持“打工者”的心态,“中通要努力重建员工的归属感,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要让员工对企业有自豪感。同时,企业也要让员工分享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分享企业文化。”

 

“用优秀的中通文化培育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用这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打造一家优秀的企业。让员工以能进入中通工作为荣幸,以正在中通工作为乐事,以曾在中通工作为骄傲。”这也就是近年来,中通把打造企业文化放到首要位置的原因。

 

“不要小看我们对员工的认识,一旦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企业的贡献非常大,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李海平也表示,今年中通的快速增长,与员工的积极性提升紧密相关。

 

“优秀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的软实力。”说起这句话时,李海平面带微笑,但就是这种语气平和的表述,让笔者感到了掷地有声的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