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延安:做自主品牌不容分毫懈怠
站在1800万辆的节点,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在数字的背后,众多有识之士正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出路焦灼。
3月初,最后一次作为人大代表出现在全国“两会”现场,时其已卸任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之职。与之相系的,江淮变革的序幕正在徐徐拉开。
更为长远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变局。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国内车企兼并重组的大戏即将上演。无论是市场还是话语权,中国自主品牌向何处去?这是每一个有使命感的汽车人无法绕开的问题。
江淮,在这场变局中,无疑是一个地方国有企业的时代样本。
左氏烙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江淮汽车全年生产汽车954辆,销售收入不足3000万元,亏损400万元。时隔20年后,江淮集团第20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这一年,江淮汽车实现产销40万辆,销售突破350亿。这一巨变的操盘者就是左延安。
41岁就任江淮汽车掌门人的左延安,是中国汽车界在董事长一职上“待得最久的人”。江淮的成长过程,无疑深深打上了左氏烙印。
军人出身的左延安领导下的江淮,是为数不多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汽车企业。每天升厂旗、吹军号、做早操、开晨会,是江淮一道独特的“风景”。特别是,江淮员工的工作服是鲜亮的玫红色,而非一般的蓝色工服,被业内称为“红军”。
左延安有着特别的“红军”情结。他常在企业里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支队伍,只有有了凝聚力,才会有战斗力。”2006年,红军长征70周年时,左专门组织了一次“重走长征路”的行动,并写下两句话:“江淮汽车重走长征路,民族工业再现新红军”。
此外,左延安主导下的江淮学习型文化在业内也很受推崇。直到今天,江淮内部的很多文化都成为业内学习的样本。上世纪90年代末,宇通 (600066,股吧)曾专门带队到江淮汽车取经,学习其“40+4”培训模式。时至今日,与江淮汽车一样,宇通 企业内部仍保留着做早操的习惯。
自主样本
连续15年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业绩神话”, 底盘连续十余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轻卡全国三强之首,重卡进入市场主流,轿车3年销量高增长……掌舵江淮汽车20余年的左延安成功创立了“江淮模式”。尤为特别的是江淮所走的纯自主路线。当年属于合资无门被“逼上梁山”,今天却成就了江淮坚持自主、实业报国的企业高度。
以行事稳健著称业内的左延安同样很赞同“速度经济”这一观点,“好比打机关枪,商用车是打单发,而乘用车则是打连发,你慢了怎么行,不学习怎么行?”
业内评价江淮20年的稳健发展和步步为营的布局成功有两点:一是左对市场的正确判定和决定,二是领导人发展风格比较稳健。
更具样本意义的是江淮独特的背景,很难将其归于当下中国车企中的哪一类。从企业背景来看,它是地方国企,处境与华晨相似,但其又没有合资背景;从生存状态来看,它像民营,比如吉利、力帆、长城,但头上又顶着国企的光环。鲜有受到“特权”的眷顾,却无法像民企那样豁出一条路来“野蛮”式生长,它只能在既定的制度下,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一定意义上讲,江淮的路无疑是于无路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悲壮,是一个国有自主品牌倔强生存的样本,无论之于国企,还是民营,都可以拿来解析借鉴,但反过来,它却没有任何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这或许是江淮最大的难点。
“战略缺失”
“做汽车犹如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似地经营着企业,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始终都有更高的梦想在激励着我们,不容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左延安的话道出了自主品牌的心声。诚然,草根国企江淮、草根民营吉利们有“筑梦”热情,但整个自主品牌面临的现况却令人堪忧。左认为,自主品牌、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的根本原因是“战略缺失”,而这来自于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两个层面。
左延安对记者说,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战略目标和关键战略举措不清晰,不可能有合适的政策。“这个搞清楚以后再出台产业政策,而不是先出台产业政策,几年来一个,几年来一个。”
企业层面,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大多数自主品牌做轿车更多仍旧是从低质低价起步。这引出两个问题:一是过早过大地刺激了合资品牌,再加上允许合资品牌做自主品牌,“我编了一个三字经,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就是叫"旧技术,新面孔,低价格,打自主"。”他说。另一方面,由追求规模向提升品牌转型的自主品牌碰到了天花板。要提升品质就面临着成本上去,价格也要上去,价格上不去就难以为继,“你不能老赔着做,赔一年可以,三年可以,五年十年你赔得起吗?”
在博弈的过程中,大集团可以有合资企业赚的钱作为支撑,但没有合资企业的纯自主车企,显然耗不起。他们的出路,更加值得关注。
“作为一个大产业,作为大产品,国家不使劲是不可以的。”左延安道,“如果国家有好的作为,自主品牌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