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打基础明年谋上量 德国曼新帅新战略
记者谢光耀
进入中国30年的曼恩商用车,换帅后,能否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德国曼,在欧洲地区有着非常好的市场表现,但是,在中国市场,长期以来似乎都没有表现出德系汽车对中国用户的吸引力。
2013年,新上任的本土化高管团队,能否带领曼中国公司取得更好的业绩呢?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曼恩商用车辆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新任总裁董晨睿,接受了 记者的专访。这也是董晨睿自去年6月就任以来在媒体的首次公开亮相。
新帅就职 重心在“调整”
曼(MAN),是全球著名的商用车制造商,对于中国市场,也许算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到目前为止,德国曼在中国已经发展了30个年头。这家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虽然在欧洲是前三大中重卡制造商,但在中国却没有拿到它应有的市场份额。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德国曼在华销量始终在第三和第四名之间徘徊,跟奔驰卡车和沃尔卡车这前两甲的差距更是非常之大。要知道,中国进口重卡市场只有奔驰、沃尔沃、曼和斯堪尼亚这四家,依维柯才刚刚进来。”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究其原因,与其高层频繁变动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曼中国公司总裁这个职位几年就换了好几任;另一方面,这些人都是‘外来和尚’,对中国市场并不熟悉”。
也正为此,2012年,曼公司总部启动了高层人才本土化战略,任命董晨睿为曼恩商用车辆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新一任总裁。跟前几任总裁相比,董晨睿拥有自身的很多优势:他是意大利籍华人,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卡车市场摸打滚爬多年,曾先后在南京依维柯、依维柯中国、上汽依维柯红岩任市场营销部门负责人。
曼恩商用车辆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董晨睿
据了解,这位华人总裁,从上任至今一直在进行内部调整,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管理团队的调整。“我们去年调整了队伍,开始走专业化路线。”董晨睿告诉 记者,“首先就是市场的专业化,将欧洲先进的工具及理念带入中国,并根据中国国情不断调整。德国曼有先进的商用车产品,但要把它们销售出去,关键还要靠团队的执行力,因此,我们在去年进行了大幅度的人事调整,新的班子对于市场推广工作亲力亲为。”
“其二是网络的调整,有了好的营销理念、营销工具,还需要有好的合作伙伴来执行。”董晨睿认为,当前曼公司经销商队伍面临的问题,一是营销能力和市场能力不足,二是改装型经销伙伴太少。
为此,董晨睿从去年至今一直在系统培训销售队伍,并淘汰了少数不符合曼公司理念的经销商;他还在去年11月份与三一重工等上装伙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借助改装型经销伙伴的力量,拓展曼卡车在更多专用车细分领域的影响力。在他的眼里,新产品的引进、销量目标的制定固然是重要工作,但经销服务网络的优化、销售队伍能力的提升,才是这家德国公司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水到渠成 重“量”更重“质”
记者了解到,围绕渠道的调整和团队的建设,曼公司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战果”。
据董晨睿介绍,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德国曼在中国销售业绩最好的一年,当年销售增长率超过50%,年底时的累计订单增幅超过100%,为2013年打下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