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重汽 马纯济

马纯济:重汽梦需要中国梦支撑

时间:2013/7/18 10:21:39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 责编: 0条评论

毛泽东主席1960年视察山东时主动提出,要看一看中国重汽刚试制成功的黄河牌重卡,观后说:“很好!要发奋图强,自力更生!”

从1960年中国自主制造第一辆黄河牌重型卡车开始,到1989年第一辆斯太尔品牌国产化下线之前,中国只生产黄河重卡。之后,外资重卡巨头涌入中国,行业频出惊涛骇浪。

2013年上半年中国重卡市场 即将揭晓之前,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位权威人士处获悉,尽管有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于2013年7月1日实施的预期刺激,但中国重卡销售依然在底部运行,成为业内一个敏感话题。

之所以说“敏感”,因为这个“底部”非常可怕,它是在2011年到2012年中国重卡市场萎缩四成情况下形成的“超低部”。

所以,有业内人士据此预测“2012年重卡全行业亏损”,并且很难说亏势没有延续至今。

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或“新重汽”,其前身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简称“老重汽”)颇显“另类”,公开表态“我不亏”! 中国重汽“不亏”,是真?是假?

怪事:“不亏”成业绩

包括中国重汽在内的中国重卡企业,究竟遇到什么“烈度”的市场寒流,竟以不亏为“荣耀”?

业内人士给记者提供了一组佐证 :2012年1月:重卡(含牵引、货车、底盘)市场销售量3.4万辆,而前一年同期数字为8.5万辆,跌幅高达60%。

其实,恐惧在2012年之前已经上演。在2001年进入“十万辆级”门槛后,中国重卡市场2010年销量达到101.74万辆历史峰值,2011年开始变脸下滑至88.64万辆,降13.44%;2012年下滑到63.60万辆,再降27.78%。

市场萎缩原因,业内有共识:全球经济低迷,国内基建投资高增长后又急剧下跌,而中国重卡市场增量的60%依靠基建拉动。

进口车份额极少的中国重卡市场,鼎盛时期占全球半壁江山,其急剧萎缩势必导致厂家亏损,甚至“全行业亏损”一直在业内流传。

接受记者专访时,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回答说:“中国重汽强大的出口业绩,平衡了国内市场大幅萎缩风险,重卡业务才免于亏损。”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马纯济.jpg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马纯济

始建于1956年的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是中国重汽前身,1960年制造出中国第一辆黄河牌重型卡车,1983年重组成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并首家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1990年重组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由于亏损陷入破产窘境,“老重汽”被迫再次重组,核心和主体部门划归山东省成为“新重汽”,2001年1月正式挂牌。

和国际重卡巨头开始掰手腕

记者:业内人士透露,中国重汽是2012年中国重卡行业唯一不亏损企业。事实果真如此吗?

马纯济:至少中国重汽没亏。在出口拉动下,2012年全年销售重卡10.9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利税20多亿元。

记者:按照你之前的说法,出口业绩造就中国重汽不亏“神话”。能用 描述一下“出口业绩”吗?

马纯济:2012年中国重汽重卡出口2.65万辆,增长三成,连续8年稳夺冠军。

记者:出口增长三成算是很亮丽业绩吗?因为,整个中国重卡行业2011年出口增幅接近30%。

马纯济:中国重汽2011年出口增幅更高。从2005年开始,中国重汽重卡出口就一直维持业内第一好业绩,相比而言,出口基数大,维持高增幅不易。 2004年,中国重汽重卡出口还不到60辆,2007年就蹿升到1.5万辆,占当年中国重卡出口总量的60%。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重汽出口下滑,2010年又重拾涨势,出口超万辆、增幅高达66%;2011年出口突破2万辆,增幅超过50%。

记者:从国内视角看,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重汽重卡出口稳居行业第一,“八连冠”业绩确实耀眼。和世界重卡巨头相比,出口业绩又如何呢?

马纯济:我掌握的情况,像奔驰、沃尔沃和曼等巨头,2012年重卡产销基本在10万辆左右。所以,单从算术角度看,再略去把生产基地全摆布在国门之外的因素,中国重汽2.65万辆出口量,超过1/4出口率,在全球行业也算业绩不错。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和世界巨头比,包括中国重汽在内,中国企业还有明显差距。

记者:除了直观的漂亮 ,中国重汽还有其他可圈可点的出口业绩吗?

马纯济:我最看重的,是中国重汽能够和世界重卡巨头亮剑过招,开始在一些重要国际市场展开竞争。比如国土辽阔的巴西市场诱人,世界重卡巨头纷纷抢滩,中国企业很难插足。但在2012年,中国重汽不仅与巴西一次签订2000辆欧V重卡销售大单,还与其厂商签订合资生产“中国重汽”牌重卡协议。 中国重卡人为之非常高兴。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重卡主要随国家援外、国内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走出国门,后来开始“独立”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不富裕国家开拓市场。

记者:为什么看重这个业绩?

马纯济:因为,我们的产品从不贴牌,出口到巴西等重要市场、能和国际重卡巨头一较高下的重卡,也全部是中国重汽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产品。 这个业绩表明,中国民族重卡开始冲刺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重汽用自身实践反驳了中国重卡陷入“巴西式陷阱”、被国际巨头用技术扼住咽喉的悲观论调。

记者:不贴牌,追求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民族品牌,给中国重汽带来了什么?

马纯济:这关乎企业生死。首先,使用洋品牌是要付费的,一般说来是销售额的5%;其次,生产、销售要受到诸多限制。 “新重汽”“老重汽”不同的命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样遇到产能闲置、产品过剩,“老重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导致技术消化不良、产品瑕疵积压,没有独立品牌导致开拓国际市场受限,结果陷进百亿亏损泥沼;而“新重汽”,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打开国际市场,闯过国内市场急剧萎缩难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