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老总访谈 

赵建光:商用车价格上涨与用户购买决策

时间:2009/7/31 0:00:00来源:易车网作者:易车网责编:0条评论

 

    先介绍一下中外运久凌储运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外运企业。刚才张部长和黄总讲到, 和货运车相比较的话,估计黄董事长的日子会比火车生产企业好过一点,但是大家不必太担心,因为商业模式不一样。首先客运车是先买票后上车,现金流非常好。其次 现代装备化起码在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包括广州五十铃,南京依维柯、欧曼、东风等等,这就引出一个话题货运商用车的特点,中国汽车厂从制造到使用,最后到装备的水平,呈现非常有意思的特点。商用车如果和乘用车相比,沃尔沃说这是小学生造乘用车,大学生才造商用车,而在中国这种情况反过来了,低端在商用车,高端在乘用车,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去努力。

 

 

    三大交通网络其中一个是铁路,铁路最近初步实现了运输的现代化。从制造来讲,商用车未来非常非常有前途。刚才张主任也讲到货运商用车知识产权最多,中国造船业非常发达,内情是德国的主机,日本、韩国人的图纸,韩国或者宝钢的钢铁。在日本,给一个船刷漆会造成多少污染都可以查到资料。

 

    中国70%是通过陆路来完成提速,刚才黄董事长说中国70%的汽车是门到门的。07年汽车物流每吨公里的单价比06年降低3.5个百分点。当然这有特殊的结果,就是车辆大型化,车载率提高等等因素,但我想也在提升价格。

 

    在我们整个业务来讲,区域内做门到门,B2C可以,大家为了支撑B2B所以才做B2C或者C2C,B2B由商用车做支撑,同时B2B业务也挺大的,B2B方面主要是大型车,同时我们也提出了整合物流的概念。因此在装备的制造上,在装备的使用环境,在装备的配备上,以及与装备相适应的商业模式上就形成了这样有意思的行业。当然也极大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也有加盟者,不完全是我们自己购买,我们叫做可控制率。另外一方面也在阻碍这个方面的发展,在制造、设计和使用都阻碍了这个标准,国III要求就是长、宽、高,超载、超限,原来还数轴数,我们在应付国家标准以及压缩成本费用空间方面,我相信中国人无所不用其极,但我们要看的是大方向。 

 

    在座的主要都是一些国有的、旗舰型商用车制造、流通企业,但主流是什么?无论国III、国IV,杜林作为整车厂申请绿标,北京唯一的限制是北京的汽油达到国III标准,那么柴油车达到国IV都可以跑的。但可能杜林公关做得比较好,只有杜林五号做到了,别的都没有做到。先不说日本的五十铃水泥罐车没有问题,当时施行国II标准,烟度值可以达到当时杜林四号标准。在珠三角经济圈不仅要实行国III,还要让车辆的机动标准,性能标准提升,比如说低于300码不能上路,油耗要达到多少。这是外运这样的用户装备发展历程。原来珠三角过去很多是农民,为什么现在他们首先提出来装备现代化的问题?我们希望未来汽车制造、设计、使用,我们可以联合制定标准,国家说是欧IV,我们要求国家尽快定欧五,将来如果排放量低,燃油税是不是可以少收?我们要改变这些问题,因为成本增加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比如外运的装备发展历程,重点是四看尼亚、沃尔沃、美国的麦克,主要在港口的集装箱,中型火车当时我们用的是越野,长度有5吨、9吨,还有哈马斯等等,逐渐使用的都是进口的装备。当时外运自己的业务垄断经营,活干不过来,我要折旧年限里的使用频率。因此,我想首先考虑的是质量。实际算下来,由于每天行驶的里程数高。从制造业来说,大家要考虑,以前我们和专家聊天的时候,说为什么中国不使用美国的TOP变速器,因为中国的山地多了。除了购买策略以外,使用策略也是关键的因素,物流将是更大的策略,现在我们除了港口业务,进口车上,很少有内贸的业务。世界是平面的,一旦我们按高端去做的话,我们国内的合作伙伴是否能有这样的技术储备,未来商用车的发展,制造销售到使用会呈现一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国际化,更具体一点就是整合资源的问题。我们和中集在集装箱制造方面有合作,所以很熟悉,现在整机厂基本上就是这个价位,安装设备等等都是别人的,中集的箱子卖得很好,他给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整合方案,你要谁的头,要谁的机车?我可以保证给你做好。我一般超在箱和板上,不会超在机头,因为机头是国标的,客户对此非常感兴趣。还有一部分企业做箱子,扣完箱子就可以走了,船业也可以做大,因为他有整合资源的能力。物流同样有整合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趋势。根据交通部统计,中国物流企业每个法人的车辆大概…为什么船运价格高了十倍,是因为船运单位愿意支付这样的高价。我们会发现即便商用车、机车、卡车,我们有那么多的优势,但没有人愿意给你支付对价,也没有付高价钱买你的车。我不愿意多支付那100多万,因为我的客户不支付高对价,但会有人支付高对价,什么人?你的客户,比如说国III,一些高端客户,壳牌,有BBS认证,1.418很重要的一条由于不要违反国家的法律,我不违反是不是成本提高了?那么就可以支付对价。

 

    第二,物流服务商自己可以支付对价,就像中国讲可以消化这个成本。因为实载率在逐渐提高,因为这次权力很大,修改一些法规,我认为也需要装备制造商一块儿去努力这个事情。原来全挂车不允许上高速公路,现在他们认为试点企业可以,但没有大马力的机头不可能实现机车运输,挂个三列四列可能就拉不动了。技术的提高和运营模式的改进可以来支付对价。

 

    第三,一些新的趋势在什么时候出现,我们要引导,KSL(音)和金杯,没有按照这个标准来做,同时我们也没有提供这样的服务。美国私营收件的车比美国的信筒还多。到曼哈顿前面是UPS的,后面是阿达克斯(音)。准商用车,比如伦敦出租车,不是没有大巴,而是考虑到商业形象。我不是不建议大家做定制化的东西,但产品是多方面的,1000多个型号意义是什么?意义不大。在我看来,将来商用车的分化与地理位置比较类似于美国,美国低级重型车会继续发展,而且比较稳定,因此重型车可以在保持目前优势地位上提高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为什么大家说车辆要大型化,就是因为它在单位多少公里有效益,下一步要压缩和提升这个空间,要拼什么?私营为什么比大型企业做得好,第一在到达年限之前是否充分使用,比如说实载率高。第二,中间管理环节,其实管理水平大企业要比个体高,但间接成本比重大,而且预期比较高。我们之前说先试完货,有的企业都是没试完货就先拉回来。即便是这样,中国的政策法规有所松动,司机有法律协会、联盟等等,尤其在大型车,甩挂运输和牵挂运输会发展。同时中型市场会受冲击,中型市场定制化比较高,五年前中国深不知道这个车的尾板是什么概念?现在中型车和轻型车都在装尾板,为什么?带两个装卸工就很贵。中国的机电产品500公斤以上,1吨以下B2C的业务也非常多,假如有了尾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重型车方面,3—8吨重型车应该有现代化的装备,比如说欧一式的冰箱,还有冷热电,原来我们收购了一个冷电公司,然后去装备,他们说这有什么意思,马上操作人员告诉他,多乐士漆,冬天到新疆走20多天,就会被冻住了,车走不动。所以,重型车装备要做足。

 

    轻型车方面,轻卡有前途,但要呼吁,政策要有准备,现在日本韩国都有轻型单列式柴油车,大概半吨,只有这个东西进来,才能大大降低我们的配送成本,城市内配送物流是赔钱的,因为我们至少是一吨半、两吨或者三吨做配送,最多是130轻型车做配送,只能用更小吨位,更大灵活性,更符合环保标准的。

 

     最后,除了强调制造商作为使用者,使用的环境其实对于排放的标准以及最终的成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超载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国家也做检车厂,什么样的车最稳定呢?一般是水泥车,因为水泥车装备、底盘比较高,三桥基本上是日韩的,四桥基本上是欧洲的,装备水平高,使用就规矩,那一定工况好。有的六年才大保一次,甚至有的车能使用二十多年。

 

    在使用上要注重长期策略,在运行期间有专业化的分工,比较明显的是 ,当然装备水平是基础,但使用环境, 管理企业管理要很规范,不能随意甩客,不能随意驾驶。在制造环节、使用环节要创造非常好的环境,同时制造是所有的基础,商用车的消费使用,这个环节是根本。反过头来,你的使用、消费者、政策也是引导,为什么我们不发展大马路?因为按照现有的技术装备,40万我们可以做到,但现在让一汽、欧曼造一个和沃尔沃、依维柯、斯堪迪亚一样水平的,大家的成本一定不会比这个低。大众的董事长说了,3.0排量以上宝马的发动机,3.0排量以下是奔驰的发动机。目前在跟随,以后会不会有突破,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给我们多提供产品,我们改变这个商业模式,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