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打新能源“算盘” 欲冒险转身
一场新能源汽车冒险之旅,再次把江淮汽车推到风口浪尖。11年来,江淮汽车经历过数次看似冒险的华丽转身。从底盘龙头企业转战MPV市场;在MPV市场获取丰厚收益后,又“一意孤行”扩展至乘用车领域;三年后,凭借同悦、和悦的成功,江淮汽车乘用车项目开始盈利。“十二五”期间,江淮汽车将如何解答外界的质疑,能否重演昔日不败的战略转型纪录?为此,记者采访了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
上海证券报:在中国汽车企业中,江淮汽车是一家高速发展的企业。1990年,江淮汽车年产汽车954台、销售收入不足3000万元、亏损400万元,201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1.60亿元,净利润68 4.78亿元。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随着江淮汽车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江淮汽车铺的摊子也将越来越多,公司资金是否充足?
左延安:江淮汽车是一个地方国有汽车企业,我们对资源更为珍稀,更注重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在有限的时间做有用的事。正因为这样,“十一五”期间,江淮汽车将重点放在战略布局上,即沿着商用车、乘用车两翼展开,初步形成综合性汽车企业的雏形;“十二五”期间,江淮汽车将实现战略突破,进行有舍有取地资本结构调整,以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比如,在新业务拓展上,新能源汽车等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海证券报: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左延安:率先从中重卡项目开始,从独资经营中重卡转向合资。江淮汽车和NC2 Global LLC(美国卡特彼勒及纳威司达的合资公司)成立中外合资企业,生产中重卡、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双方对等持股。这是基于对中国甚至全球中重卡市场趋势、产能、江淮资源配置能力的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以退为进舍的战略决策。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而不是单纯的合资。江淮汽车既保留了品牌、获得了技术,又得到了足够的发展资金。
上海证券报:刚在乘用车市场站稳脚跟,为何江淮汽车如此急于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且迅速抛出300亿元的江淮正道汽车项目?
左延安:抓住新能源汽车,就抓住了历史机遇。在充分考虑江淮汽车的资金实力和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做了充分调研,全面研究政策、世界前沿技术、大企业集团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力情况,最终选择了电动汽车为突破点。这一技术路线的选择,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这一路线,不至于浪费资源。此外,我们制订了三步并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整合全球资源先做出产品,和正道汽车的合资就是本着这一原则;第二步,在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成本满足产业化要求。第三步,在推进策略上保证资源投入,一定阶段通过合作可以取得江淮不具备的资源,比如设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