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潍柴动力 重卡 自造发动机 

重卡流行自造发动机 潍柴帝国还能“霸”多久

时间:2014/3/31 14:54:00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耿慧丽责编:0条评论

 

在李子良看来,新一代重卡产品与技术升级将会对潍柴的重卡发动机业务带来严峻挑战。“潍柴过去在重卡发动机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是靠技术领先,主要是得益于市场环境,过去重卡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重卡企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快速抢占市场上,无暇顾及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但随着重卡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技术升级,重卡企业最近年纷纷开始布局发动机制造。一汽已经联和AVL和旗下发动机企业开发出新一代大功率发动机,中国重汽也和曼敲定引进曼新一代发动机技术,东风、福田、江淮则敲定合资伙伴,康明斯等外方技术实力雄厚,新的发动机技术引进只要谈妥条件很快就能引进。”

 

虽然财力雄厚的潍在进行技术研发,招募多名技术海龟攻关国、国等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但在李子良看来,情况并不乐观。“潍柴的发动机技术基础还是斯太尔的技术,是30多年的陈旧技术,再怎么提升也是空间有限。而且相对于康明斯等国际巨头,国内发动机企业在技术上长期差距巨大,不可能短期内追上太多。”

 

按照李子良的分析,潍柴的“老冤家”中国重汽已经开始引入曼的新一代发动机技术,一旦新产品能够成为主力贡献主要利润,中国重汽就能腾出余地让旗下杭发发动机降价抢市场,这将对潍柴带来重大打击,因为两者的技术同根同源,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政府主导下引进的斯太尔技术。

 

谭旭光魔咒的利与弊

 

也有一些分析师与机构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中金公司今年年初发布一份报告认为,重卡发动机进入门槛比较高,重卡企业自建发动机能否成功还有较大不确定性。潍柴过去十年在重卡发动机形成的规模与客户优势,使得其目前在重卡发动机领域的龙头地位不会被轻易撼动。

 

但在长期关注潍柴的资深行业分析师夏树看来,即便潍柴的重卡业务暂时无虞,企业近年来战略上的盲目乐观也使企业今后发展面临高风险。

 

“潍柴太低估重卡企业自建发动机的风险了,国外发动机与商用车都在想办法尽快进入中国淘金,与急于自建发动机的国内重卡企业一拍即合。国内发动机企业技术上又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以往的市场优势还是跟重卡企业长期形成的战略合作关系,都很脆弱。”夏树认为。

 

夏树认为,低估企业未来风险源于潍柴这些年沉浸于已有的成绩中。在2005年潍柴与当时大客户中国重汽决裂后,一下丧失每年至少4万台的配套,当时外界普遍认为潍柴处境堪忧。但潍柴通过豪收陕重汽、积极开拓福田、一汽、江淮等客户,随着红火的重卡市场快速发展还进一步巩固了在重卡发动机市场的地位。

 

而企业战略上的盲目乐观又和潍柴帝国的缔造者谭旭光本人有很大关系。上述重卡企业负责人以及多位了解潍柴的业内人士均向本报透露,潍柴内部个人崇拜非常严重,只报喜不报忧。“一开会就是克服外界困难,企业发展一片光明,谭总英明之类的话。”一位年初参加潍柴千亿庆典大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谭本人管理风格非常强势,潍柴没几个人敢在他面前直言。”

 

潍柴今日的成功,离不开谭旭光的企业家才干与强势管理作风。喜欢听斗牛士舞曲、身上充满不服输精神、企业经营上大胆敢闯的谭旭光,带领潍柴由最初只有几百人的濒危小企业,发展成收入超千亿、员工超5万人、业务横跨重卡、发动机、工程机械、豪华游艇的企业集团。

 

但在盛名之下暗流涌动,夏树认为:“成也萧何败萧何,中国企业家往往在带领企业由小到大的道路上没什么问题,但在由大到强上则很多卡壳甚至倒下。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家通常在带领企业壮大过程中不注重管理团队与科学管理制度的培养与搭建,甚至个人主义膨胀一言堂,导致企业出现种种问题。潍柴今后的前景,就看谭旭光本人能否通过自我克制与约束,克服国内企业家的通病,把企业管理向更好的方向推进。”夏树说。

 

即便潍柴自我调整到位,战略决策上不出失误,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独立发动机企业今后发展空间有限。“国际上除了康明斯,几乎没有第二家成功的独立商用车发动机企业。一个是不同于大规模的乘用车能够支撑分工,规模不大的重卡企业从战略角度考虑不愿意在心脏上受制于人;另外从利润角度,重卡发动机利润高达20%-30%,远高于整车,重卡企业也有很强的利益驱动造发动机。“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表示。

 

尽管外界质疑声音不断,但潍柴内部依然一片歌舞升平。年初刚刚举办收入超千亿庆典的潍柴,已经定下收入要超2000亿的宏伟目标。记者联系潍柴高管询问外界对于发展前景的质疑,但未获回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