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头疼:两部标准能否交叉承认?
按照今年5月工信部组织召开的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工作推进会计划,7月底要完成企业摸底试验,8月份初步形成限值标准。今天是8月1日,企业摸底试验情况如何?能否按计划初步形成限值标准?记者在关注这些问题时,又发现新的问题,接受采访的企业表示,他们正在为已通过交通运输部油耗检测的车辆担心。
● 7月前的计划安排
今年5月1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会同产业政策司在北京召开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制定工作。按照与到会企业共同商定的时间表,6月1日~7月31日需要企业完成摸底试验。
具体工作包括:企业准备样车并按照计划将样车发送到指定试验场和实验室;检测机构按照约定次序在指定实验室完成底盘测功机法实车检验,发动机企业将有关发动机特性参数传递给检测机构;标准化管理单位会同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统计分析重型车辆油耗申报 ,必要时可追加部分车型的检验或模拟计算;召集有关企业和专家对摸底结果进行讨论,讨论后将统计分析结果上报主管部门。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选取了国内30家重型商用车企业提供400余辆样车参与此次摸底试验,如一汽、东风、中国重汽、陕汽、江淮以及“三龙一通”、中通、少林 等。
● 企业摸底试验进展顺利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各企业都很重视工信部牵头拟定的重型商用车燃油消耗量标准制定流程。“我们严格按照工信部规定的时间节点分步骤进行。”江淮集团负责此次重型商用车检测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7月底完成所有样车的摸底试验绝对没有问题。”
据记者了解,国内满足重型商用车油耗测试条件的检验实验室有5家,即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国家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国家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和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国内各家企业必须按照计划排号做检测试验,才能保证摸底试验顺利进行。
没有检验实验室条件的中通 ,将9辆样车分别送到天津和襄樊两地进行检测。按照原计划,有5辆样车于7月11~20日在襄樊试验场完成检测。另外4辆则在7月21~31日在天津完成检测。“时间有限,我们一直按计划执行,8月初肯定能完成全部检测工作。”中通 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他诸如中国重汽、陕汽、华菱、宇通等企业也表示,非常重视此次摸底试验,并严格按计划流程完成相应工作。
● 标准制定进入关键阶段
据了解,为重型商用车燃油消耗量标准制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汽标委),将会同中机中心统计分析重型车辆油耗申报 。
7月27日,记者致电汽标委相关负责人时,该人士正在内蒙古出席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制定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会议对《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的计划和方案、标准框架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位负责人表示,按照目前企业的工作进度,在8月初应能收到所有样车的试验 。标准制定工作组将在此次摸底试验的基础上,抓紧研究起草《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草案。
这是否意味着8月份是标准制定的关键时刻?对此,一家企业人士认为,摸底试验 上报之后,接下来就要看标准化管理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是否顺畅。按照正常情况,申报过程会很长。但汽标委的负责人告诉记者,8月份会力推行业标准,而由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需要更严格和更完善的试验 ,以及其他研究项目,因此时间较长。
● 交通运输部的检测算不算数?
谁也不愿自家商用车被阻挡在油耗标准之外而贻误市场商机,企业的积极配合让主管部门感到欣慰。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一个问题始终揪着企业的心。即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申报并通过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检测的车辆,在工信部正式公布并执行重型商用车油耗标准之际,此前通过交通运输部检测的车型还算不算数?
据记者了解,两个油耗检测方法对比而言,受工信部委托,中机中心正在组织讨论和修改的《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检测方法变型车辆确定条件》与《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同一型式判定条件》虽然更加科学,但仍让企业承担了巨大压力。一家参与此次摸底试验的企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滑行检测1.5万元/辆,台架试验3.5万元/辆,模拟计算0.5万元/辆,仅试验项目要花费5.5万元/辆。这里还没有加上样车费用、车辆运输费、维护费以及人力成本。
“从交通运输部开始执行《办法》以来,我们一直在做相关准备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个车型达标,花费了大量资金。如果这些做过油耗检测的车型不被工信部认可,我们又得重新为这些车型做一次油耗检测,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这位企业人士的话,代表了很多商用车企业的心声。
记者致电工信部相关人士询问这一“让企业揪心的问题”如何解决,但至今未得到明确回复。重型商用车油耗标准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是否会遇到新问题,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作为服务型政府,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行业、企业减负发展为重。如何解决棘手问题,记者将继续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