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中国车市 政策 

车坛风向标 2013年中国车市十大政策盘点

时间:2014/1/1 13:47:17来源:盖世汽车网作者:责编:0条评论

 

通过汽车“三包”,消费者购买汽车用品将获得更大的权益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消费者选择权保障、消费者权益受损时保障获得相应补偿。

 

点评:被戏称为九年磨一剑的汽车“三包”终于花开蒂落,消费者弹冠相庆,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终于有了法律保障。对于车企而言,本是对其念“紧箍咒”的汽车三包规定却受到了集体“追捧”,多数车商提前一个多月便开始积极布局,将提前实施汽车“三包”变为其冲刺“金九银十”的宣传手段。

 

不过,由于相关配套标准的不健全、第三方监测机制的缺失以及车商违规成本较低(根据三包规定,针对车商的罚款基本都在三万以下)等原因,汽车“三包”实施后的市场反响并未达到预期值,盖世汽车网曾据此采访多位消费者,得到的答复基本相同,在当前的国内消费环境中,相较于单薄的行业政策,消费者还是更加看重汽车产品的口碑。

 

五、 汽车召回条例

 

2012年10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令,《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召回条例的一大亮点就是不再做表面文章,提高了车商的违规处罚力度,一些应召回而拒不召回的行为或将面临上亿元的罚款。《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出现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隐瞒缺陷情况、经责令召回拒不召回三种情形之一,可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

 

点评: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无论是召回的次数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条例》的出台赋予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相关规定以更高的法律效力,势必将督促车商切实履行缺陷汽车召回义务。车市近几个月的召回案例也体现出了《条例》的权威性,特别是此前曾被百般遮掩的大众汽车DSG事件,在央视曝光后也最终开始召回检修,这对于中国消费者维权而言无疑是一大胜利。

 

然而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国内权益保护环境在好转,但消费者举证、维权的道路并非已经一帆风顺,相关部门的失察现象依然严重,同款车型在国外已经多次召回国内市场却不受影响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消费者极端维权的事件也还在不断上演。因此我们呼吁,面对已经实施的召回条例以及汽车三包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主管部门应该更加积极的予以应对,另外,政府部门应尽快研究出相关配套政策,以避免实际执行中可能出现的法律漏洞和掣肘。

  

六、 天津限购

 

面对严重的道路拥堵和雾霾天气,天津市也终于负重难行,成为又一个加入限购汽车行业的城市。12月15日晚,天津市政府紧急发布两条公告,《关于实行小 总量调控管理的通告》和《关于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其中指出自12月16日零时开始天津实施无偿摇号与有偿竞价相结合的限牌措施。2014年3月1日开始实施限行措施,每日和每周限行的尾号与北京一致。

 

点评:要数年末汽车行业最热门的新闻无疑就是“天津限购”了,媒体甚至认为限购前夜天津市民争抢注册车牌的场景与春运堪有一比。虽然对于天津市政府而言,限购汽车可谓是无奈之举,但各方舆论对此却是一片讨伐。消费者抱怨此举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不留任何缓冲时间的突然颁布实施也让人措手不及,而天津市是否到了必须限购的程度也颇受质疑。另外,以已经限购的北京、广州等城市为鉴,限购汽车对于缓堵治污成效并不明显,天津限购仍逃不出懒政思维的范畴。

 

在业内人士看来,天津限购最主要的影响并不在于其将重构当地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其示范效应很有可能将拉开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城市限购的序幕,有媒体已经报出,2015年前后或将有25家城市加入到限购汽车的行列。

 

七、 取消公务车

 

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共分12章、65条,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

 

《条例》中与汽车行业相关的规定主要针对公务用车,《条例》指出,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点评:除保有必要的执法通勤车辆外,《条例》规定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被业界定义为中央针对公车改革做出的最严厉要求。同时,由于《条例》规定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对于本土租赁业而言也是一大利好。另外,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虽然取消一般性公务用车会对其销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有业内专家指出,公务车采购政策往往伴随着地方保护主义,容易让自主车企形成政策“依赖性”,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而市场化运营反而有助于自主品牌的优胜劣汰。

 

不过,对于这一《条例》,业界也传出不同的声音,在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自去年以来,政府层面一直在强调加强公车采购自主品牌的力度,一些自主车商也纷纷开始布局公车采购市场,借机研发生产偏向于公车采购的车型,但是随着一纸取消一般公务车的《条例》推出,其之前的努力极有可能沦为无用功。在此观点看来,这种朝令夕改的政令缺乏一致性,在反对浪费的同时反而容量造成资源的浪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