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蓄势待发 一汽“寂寞”之后有话要说

时间:2010/5/10 8:57:59 来源:搜狐 作者:搜狐 责编: 0条评论


5年前,时任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一句做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20年”激起了轩然大波,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以各种方式误读后,一汽成了在自主品牌上不作为的典型。此后,一汽当真“寂寞”了起来。


2007年12月,徐建一从竺延风手里接过一汽集团总经理一职后,一汽的业绩相当不错:2008年销售收入达21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00亿元,2009年又进一步增加了500亿;2009年,销量达196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约占40%。但徐建一本人与媒体则一直处于几乎完全隔离的状态,号称“低调务实”。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一汽举行“品牌战略发布会”,徐建一高调宣布了一汽全新的自主战略和市场目标。


这不是一次我们似曾相识的“放卫星”式的宣布,也不是一些企业频频发出的那类语不惊人死不休却又让人懒得认真的豪言壮语,这是一汽在“寂寞”中卧薪尝胆后的一声底气十足的呐喊,是一汽“干自主”这一传统意志的最新体现。而在此前,徐建一首次主动约见部分主流媒体记者,用了3个小时来一吐在一汽胸中隐忍多年的豪气。


“一汽骨子里就是干自主的”


面对外界对一汽干自主的种种质疑,徐建一试图让人们相信,一汽干自主更多的压力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身,而且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自身的压力有主要两个:


一是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是一汽自主开发的,可以说“一汽诞生于自主,或者叫起步于自主……我的前任一代一代传下来骨子里就是自主的,所以我们觉得自主事业对一汽很重要,过去一直在抓,这两年我们进一步地把它突出出来”;


二是一汽并不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命脉,处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但作为一家央企“总得有一个价值”,一个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价值和责任,这就是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支撑或拉动作用,所以,自主创新是必然要求,是一汽作为央企的一种使命。


徐建一坦承:“一汽干自主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我回来就点火,不是我搞的,都是竺延风搞的。我们6DL(发动机)搞了4、5年,6DM(发动机)半年就成功了,完全不一样了,我感觉现在一汽具备这种实力,使我们能认真规划未来,我们确实在一汽自主事业上有用武之地了,不光是有想法,关键是能干成事。”


徐建一明确提出: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干自主;理清思路、统一目标干自主;科学配置、统一资源干自主。“我们已经把自主事业作为一汽最核心事业来考虑,作为必思、必想、必干、必争、必拼、必胜这样一个事业。”。


按一汽一些人的说法,徐建一是在“不顾一切干自主”。听起来有点非理性,像是对那种认为一汽缺乏自主骨气的说法进行报复。
“想都不想干不成,没有能力也干不成”


当然,徐建一并非真的“不顾一切”,他认为:“我们干任何一件事情两方面很重要,一个要有意识要去干,第二要有这种能力能干成。你想都不想干不成,没有能力也干不成,这两个缺一不可。”


一汽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实力与包袱一样雄厚。强大的实力,使人们对其自主开发寄予厚望。奇瑞、吉利这样新兴的自主品牌企业都能发展迅速,一汽这样底蕴深厚的大企业就不行吗?但沉重的包袱往往被人忽略。与同样是国有大企业的上汽不同,一汽在相当程度上做的是存量调整——相当于拆迁重建,难度远远大于上汽的增量扩张——在一张白纸上作画。


十几万人的传统企业,从托儿所到小零部件之类的辅业与主业搅合在一起,按徐建一的说法,“厂里的决策很多精力是用在孩子升学率不高了、冬天煤气不足了、热水不够了,有一半时间是讨论这个”,这类问题涉及一汽厂区内30万人的切身利益及方方面面的关系。不解决,无法轻装上阵;要调整,难度极大。


另一方面,一汽与上汽一样,虽然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但实际上在相当时期内并不具备开发一款具有当代国际水准轿车的能力。二者又都有外方合作伙伴,像其他自主品牌厂家那样,靠模仿来做大自主品牌,的确也不光彩,所以,以往只能靠正规的技术引进来做自主品牌轿车,成本较高,销量大大低于几家主要的自主品牌厂家。


搞技术出身的徐建一说得很简单:合作伙伴卖给我发动机,我先用着;同时我自己也搞着发动机,比你的发动机好,我就把你的给换了。


“合资企业在我们身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机会,这个你得承认.现在一汽情况是这样,我们的班组长都在丰田轮训,干一两年换一茬子,丰田还给他们钱;我们干一个事业自己就提出来,把人员派去培训,就是跟人家干着学。现在在旁边最方便是全体系的学习,我们也考虑,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怕考虑不全,最可怕的事情就怕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我在合资企业工作过,很多干部都在合资企业干过,一汽干部随时随地用到你就调回来。”


他认为,通过合作得到人才、管理、技术方面的知识,对自主事业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是这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把握,就是我们跟人家合资合作的过程当中,切记最重要的要时时刻刻注意培养自己的体系能力,这个非常关键,要尽快消化、吸收那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page$
打好基础,蓄势待发


面对一汽沉重的历史包袱,竺延风在任时就开始了剥离辅业的资产结构调整。徐建一上任后,按照国有资产要退出到位,债权债务要清理到位,员工身份要转换到位,员工安置要落实到位,这样一个“四到位”原则,做了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为止我们一汽辅业分离这一块完成了”。

剥离辅业不以其是否盈利为标准,而是以与主业关系密切程度为标准。以原属一汽的风动涡轮机叶片厂家为例,虽然利润丰厚,但与主业关系不大,也被剥离了出去。


经过调整,一汽盘活了40多亿元的资产,超过50%的剥离出去的企业已经盈利,一汽集团只保留了解放中重型卡车、 、轿车公司、夏利公司,微型车,以及一汽大众、一汽丰田,还有模具和铸造等,使一汽得以集中精力和资源,“干车最重要的心脏,干发动机,干变速箱,干桥”,这些都是自主开发的基本要素。


加上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问题,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速度的目标等一系列措施,一汽提高了至关重要的体系能力。


徐建一称:“这些年的工作也是一个打基础的工作,基础打不好将来有问题,我们一汽在这方面自身有教训的。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轻型车是后来起来的,轻型车起来那时候叫“清”兵入关,把哈轻干倒,把金杯干倒,兼并哈飞、沈阳,成都厂我们也拿过来。我们就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企业规模扩大了,品种多了、业务复杂了,你的管理能力跟不上。第二个问题我们发现我们研发能力跟不上,弄进来以后得给产品,把你产品分给他,原来一个人吃的饭分给两个人、三个人吃,都吃不饱……得想明天,不想明天没明天,得干明天,不干明天也没明天。”


“站着跳不高,蹲着就跳高了。现在都在蹲着,都在蓄势待发,真一跳起来能量很大,那是高水平、高质量、全体系,这种是非常非常厉害的。”按徐建一的说法,一汽已经摆好姿势,准备起跳了。


“现在已经开始动刀了”


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人们没有看到即将量产的新车。对此,徐建一表示:“今年在车展当中,我们有两件事:一个希望能够展示一下我们技术实力,关键心脏拿出来,核心技术、关键系数、总成有竞争力才能使整车有竞争力,我们认为竞争力还是核心差异;还有一件事是发表我们品牌战略规划,我们品牌内涵就是那三个词‘品质·技术·创新’。”


在技术实力方面,一汽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完整、在国内绝无仅有的自主发动机阵容:汽油发动机包括3缸、4缸、V6、V8、V12,采用最先进的缸内直喷技术;柴油机从3升到13升,甚至15升的柴油机也已经开发成功,采用先进的高压共轨技术。此外,一汽还拥有了开发、生产手动和手自一体变速箱、GPS等主要部件的能力。


“在新能源汽车我们这次展览当中有轿车B70混合动力,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这两款车都是完全自主的。我们混合动力轿车跟国内其他厂家不一样,是强混,节油率超过40%,综合节油率41%。还有一个特点:我们混合动力轿车突破了国际技术壁垒,我们这里是双电机驱动,有65项专利,其中38项专利是获得美国专利局授权。

徐建一特别强调体系能力:57年干了两块牌子,解放和红旗。我们把解放、红旗传承下去,留给后人的还有体系,体系是支撑品牌的。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今年在全集团范围内制定内控标准体系。我们都知道行业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要高于行业标准,你企业才有竞争力,才有差异。我们的标准体系是先搭一个骨架,有几千条,制定现在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未来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最后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管理和产品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然,说到一汽的自主事业,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红旗的命运,它承载了太多的辉煌、失望、希望与梦想。徐建一回答了记者的相关提问:


记者:一汽对红旗品牌有什么打算?


徐建一:红旗来讲品牌现在还有60多亿的价值,我们也知道红旗在人们心目当中位置。对我们今天来讲,红旗在是走一个复兴之路。红旗也很明确走高端道路。那么对红旗来讲,这个车我们是全系列考虑,也是整个产品系列考虑的,红旗大概将来是集中在商务用车,也包括类似MPV、SUV这种车,即使是小一些的车型,也是高端车,但是要一步一步走。


记者: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现在第一炮我们打响是红旗检阅车,这次参展你们可以看一下,确实水平比较高的。V12的发动机,非常平稳,点火的时候我参加我按按纽,我拿了五分硬币立在那儿不倒,非常平稳,国庆检阅的车,前面摄像你也可以看到也是红旗,后面也是红旗,非常平稳,操控、驾驶都非常好。过去老红旗有时候忽悠忽悠的,现在没有那种感觉。


现在一汽在紧锣密鼓地做含义是什么?2012年的含义现在模具已经开始动刀了,对我们来讲,光说不练也不行的。有的车是需要预热,有些东西不一样,我们这么热情的国民对我们企盼那么高,我们不用预热,但是商品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仍然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