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戴姆勒 北汽 

重组戴姆勒失手 “北汽”战略很受伤

时间:2010/5/31 9:11:48来源:中国经营报 岳伟作者:中国经营报 岳伟责编:0条评论

 

“准生证”(指工信部批准企业进行生产的许可证)20103月底到手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已经“板上钉钉”的福建戴姆勒被北汽重组一事,却最终可能无疾而终——日前,来自北汽和福汽(福建戴姆勒的中方股东)的消息显示,双方关于重组福建戴姆勒的后续讨论已经终止。  

 

  福汽一位内部人士对此并不隐晦,他认为,重组终止的原因除了价格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车市趋好,福汽独立发展欲望在加大。而北汽宣传部人士却以“不知情”为由谢绝了采访。

 

  “受伤”的无疑是北汽。这家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被确定为“四小”之首的汽车集团,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就准备借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海外和国内全面施展并购重组手段,但时至今日,北汽在最后一个能让其实现真正的并购重组的项目上,却再一次铩羽而归。

 

  “远大”的目标就在眼前,接下来,“大北汽”的战略将会走向何方?

 

协议:重组无奈终止

 

  “福汽与北汽就福建戴姆勒重组一事签署的框架协议不会再发生作用,目前,该重组项目已经停下来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福建戴姆勒将维持现有的股权结构。”日前,福汽一位高层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确认道。

 

  在福建戴姆勒的股权结构中,福汽占50%的股份,戴姆勒占33.78%的股份,台湾中华汽车持股16.22%。早在2008年初,北汽就与福汽就重组福建戴姆勒一事进行过接洽;20097月底,双方终于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福汽将转让40%的福建戴姆勒股权给北汽,自己保留10%的股权,从而让出控股权。

 

  不过,具体的重组行动却一直未能实施,这期间,有业内人士认为,是悬而未决的“准生证”问题阻碍了重组,“没有准生证,福建戴姆勒在北汽眼里的价值会有一定的缩水,所以双方在股权交易的价格上就很难达成一致。”不过,福建戴姆勒的“准生证”在20103月到手之后,重组却没有应声而至,直到今日,重组无奈搁浅。

 

  一位福汽内部人士表示,双方的分歧主要还是集中在重组的价格上,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福汽最终决定不再和北汽进行合作。

 

  据了解,对于收购价格,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最初欲以5亿元的价格将福建戴姆勒收入囊中,不过,随着中国车市的逐渐回暖,福汽在不断增加价码;后来,经过多轮谈判后,徐和谊将价格提升到10亿元,这才与福汽签署了重组福建戴姆勒的框架协议。

 

  时至今日,福汽又“变卦”了。“考虑到福建戴姆勒项目耗时9年才终于落地(2001年,福汽与戴姆勒开始商谈成立轻型商用车合资公司,2010年,“准生证”到手,唯雅诺和威霆两个产品上市)40%股权作价10亿元人民币,对于福汽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买卖。”上述福汽内部人士表示。


$page$

  “这个事情目前没有官方答复。”526日,北汽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愿透露关于重组福建戴姆勒失败的更多细节。

 

福汽:独立欲膨胀?

 

  “因价格分歧而终止并购,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福汽逐渐膨胀的独立经营欲望,才是其放弃出让福建戴姆勒股权的最根本原因。

 

”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对此,上述福汽高层也表示:“其实,早在20104月初,双方的重组谈判就基本上停止了。独立发展成为我们集团未来战略重心,而非重组。”

 

  福汽的信心或许来源于2009年的产销 。据了解,福汽集团2009年扭转了自2004年开始的连续五年产销持续下滑的局面,其产、销汽车各14万辆左右,同比分别增长40%。“经济危机期间,对市场的悲观情绪或许会让福汽放弃某些进展缓慢的项目,但经过了2009年的业绩扭转之后,福汽的心思势必会发生改变。”

 

  而支持福汽独立经营福建戴姆勒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缘于福建省政府的支持。据了解,在2009年年底,福建省政府为福汽集团确定了发展思路,并制定了关于重组的“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福建汽车工业,有利于福汽集团,有利于东南汽车的安定。同年,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了闽台(福建和台湾)合作的重要地位,福建与台湾地区将共同建设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以福建戴姆勒为例,其股权结构是福汽持股50%、戴姆勒持股33.78%、台湾中华汽车持股16.22%。由于涉及地方政府利益及海峡关系,使得福汽逐渐放弃了将福建戴姆勒项目出售给北汽的想法。”贾新光说。

 

  福建省政府的抉择为北汽重组福建戴姆勒项目失败埋下“祸根”。“如果福建戴姆勒被北汽重组,这不仅是违背福建省政府‘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同时也是其他股东们不愿看到的,让福汽自己来经营这个项目的效果会更好。”上述福汽高层人士认为。

 

  该高层人士所说的“其他股东”除了台湾中华汽车之外,还包括戴姆勒。目前,戴姆勒在中国有两个合资伙伴,分别是北汽和福汽,如果北汽重组福建戴姆勒,那么戴姆勒在中国的合资伙伴将主要由北汽来担当,“北汽在合资体系中地位的升高,或许也是戴姆勒不愿看到的。”贾新光认为。对此,戴姆勒(中国)相关负责人则以“戴姆勒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的官方口吻,回绝了记者的追问。

 

北汽:上市是救命稻草?

 

  无论如何,失去了福建戴姆勒项目,意味着北汽在近两年时间里开展的国内外兼并重组计划将“收效甚微”。

 

 

  早在2007年,北汽就制定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发展规划,按照徐和谊的表述,北汽要在2011年实现产销200万辆、销售收入2000亿元的目标,到2015年,北汽更是要实现产销30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目标。“大北汽”的战略蓝图跃然纸上。

 

$page$
  
但当时北汽集团年产销量还不足70万辆,于是,借助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北汽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准备借助收购因金融危机而发展有困的海外汽车企业,来迅速实现自己的产销目标。

 

  在海外收购战略上,北汽曾先后向克莱斯勒、萨博、沃尔沃以及欧宝等车企发起过收购冲击,但在自身实力及其他因素制约下,克莱斯勒、沃尔沃以及欧宝等企业逐渐离北汽远去,只剩下了一个一直处于商谈中的收购萨博的项目。无奈之下,北汽又将目光拉回至国内,福汽集团、东南汽车、……北汽在中国版图上圈定了一个个收购对象,但在收购价格、对方政府压力以及收购竞争对手的干扰下,北汽的国内收购计划再次无功而返。

 

  后来,北汽终于收获了一个令自己欣慰的成果——在重组福建戴姆勒的问题上,北汽与福汽达成了框架协议。随后,北汽趁热打铁,在20091214日宣布已与瑞典萨博汽车公司完成了相关知识产权的收购工作。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北汽此次收购的仅是萨博老旧车型平台,并不包括萨博新平台技术。在品牌使用权方面北汽并无斩获,而在萨博的海外网络方面,北汽更是无法搭上顺风车。于是,对北汽而言,真正的收购还将来源于对福建戴姆勒的重组,这将让北汽实现在商用车板块上福田戴姆勒项目与福建戴姆勒项目的整合发展。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重组福建戴姆勒的失败又给北汽泼了一盆冷水。

 

  2011年实现产销200万辆的目标就在眼前,在2009年产销量刚刚超过100万辆的背景下,收购战略频频受挫的北汽拿什么来兑现承诺?——上市融资,进而实现与现有合资伙伴和自主品牌两个层面的快速发展,北汽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日前,北汽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北汽旗下的北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6月份正式挂牌成立。”

 

  对此,联合证券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由于北汽集团旗下资产众多,在确认上市方案后,北汽能够借此理顺旗下复杂而庞大的资产,对日后发展有利;同时,合资公司的中方资产向来很有说服力,将这些资产打包上市能更好地提升融资规模,”但他同时也表示,接下来,北汽将面临说服外方同意将合资公司中方资产打包上市的任务,“因为这样做意味着整个合资公司的财务报表都将公开,出于对经营业绩保密的目的,外方一般不愿轻易同意。此外,现在受各方因素影响,中国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表现得都极不稳定,对于上市时机的选择,北汽着实需要动一番脑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