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昌河汽车 北汽 重组 长安 

昌河重组前景仍步履蹒跚:北汽最快本月接盘

时间:2013/10/18 9:28:17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施璐玮责编:0条评论

 

对于这一说法,昌河汽车相关人士则郑重否认了铃木从昌河撤资的消息,表示双方仍为合资伙伴。

 

真正引起长安与昌河关系破裂的导火索则缘起于去年的那场罢工事件。“长安想把我们九江基地的轿车生产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后面的事(指罢工)你也就知道了,他们没拿走。”陈洱向记者表示。

 

“李黎(长安派驻、昌河汽车原总经理)走了之后,长安派来的财务总监职位还在,但也就没来上班了。目前我们内部已经把长安的标志都给撤下来了。”苏易告诉记者,“这些年长安在资金、车型、技术上都没给过昌河多少支持。”

 

“资金方面貌似都是空的,但是在车型方面长安有向昌河的合肥基地投入过一款福运面包车,原型车是他们的。但现在脱离关系了,车也停产了。”陈洱表示。

 

“(长安给昌河的)支持当然有了,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支持。”在电话中,中国长安集团相关人士激动地向记者表示,当被问到能否举例一二时,该相关人士只称,“比如就太多了,无论哪方面都有支持。”

 

当记者向前述中国长安相关人士求证昌河是否已脱离长安时,该人士表示昌河闹独立一事进行已久,“也没必要隐瞒什么,但‘昌河脱离长安’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现在来讲,还不是完全脱离。或者说是叫重组,相当于股权关系的划转,昌河由原来的中央企业划归到地方。”

 

而当被问到对于重组昌河的这几年有何评价时,前述人士生硬回答“没有评价”。

 

对于昌河独立后的基地分配,如同此前媒体报道一样,几名昌河员工均向记者证实合肥基地将作为补偿的“分手费”无偿留给长安,但此前合肥基地生产的车型将全部拿回江西。

 

“合肥基地生产的是我们的自主品牌,包括商用车。目前还处于迁线状态,所以我们十月份是没有生产商用车的。”苏易告诉记者。

 

“现在正在迁线,把三排货车这块生产业务迁到九江去,面包车这块则迁到景德镇去,这个工作可能到年底结束。”陈洱亦证实了以上说法。

 

而关于合肥基地的生产资质,陈洱及苏易告诉记者,合肥基地是昌河汽车的生产资质,只能生产面包车与货车,“昌河汽车与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都在昌河自己手上,长安也不需要这一块。”

 

对此,中国长安前述人士则持不同意见,“合肥基地本来就是长安的,生产资质也是我们中国长安的。”

 

而据记者从网上资料了解到,合肥昌河前身是原安徽省淮海机械厂,1997年昌飞将其并购成立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施股份制改革后,合肥昌河又成为昌河汽车的合肥分公司。2007年合肥分公司又变更为昌河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被中航定位为昌河汽车自主品牌产品的生产基地。

 

或借重组迎来春天

 

与长安的“包办联姻”以“分手”告终,好不容易单飞成功的昌河,下一步该怎么走,坚持独立还是继续找个好人家接盘?所有人都在观望。而以目前昌河的处境来看,重组似乎更有前景。

 

“在谈的有好几家,北汽、一汽、江铃据说都有来和昌河谈过重组,中通也有人提过,但是应该可能性不大。”陈洱告诉记者。

 

苏易则向记者表示:“听说省政府比较希望我们跟江铃重组,但是江铃里有长安的股份,比较复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猜测是跟北汽重组。”

 

北汽似乎是众望所归。今年6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表示,今年内至少会兼并重组一家车企,如果顺利,年底前兼并两家整车国有企业。有媒体爆料称在不久前北汽集团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徐和谊提及北汽未来还将有个江西基地,昌河呼之欲出。

 

“这个消息目前我也不清楚,还在了解中。”与昌河官方态度类似,记者向北汽集团公关部人士求证时,对方回答的也相当谨慎。

 

相较于对长安的抵触情绪,提及未来可能与北汽的合作时,几名采访对象明显颇为看好。“北汽的两个副总都是以前在昌河的老总,可能会给我们一定的支持。”苏易表示。

 

“如果要跟北汽重组的话,发展前景会好些。北汽自主品牌这块,有威旺、北汽汽车、绅宝,它的弱项是网络这块,我们从80年代开始做微车,2000年开始做轿车,这方面应该是我们的强项。如果跟北汽在车型和资金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表面上靠管理的话,前景还是比较好的。”陈洱则看得更远。

 

在车间工作的杨山则向记者透露,北汽已经把车型都给了昌河,可能下个月便会签约。“现在昌河有条新的生产线,本来是为了生产从合肥拉回来的福瑞达,未来应该也会生产北汽的车型。”

 

对于近年来积极扩张布局的北汽来说,拥有景德镇、九江两个基地30万整车产能、15万发动机产能的昌河汽车,在微车领域的经验丰富,又手握昌河铃木轿车生产资质和铃木车型,这不啻是个好选择。身为四小汽车集团之首的北汽长期“坐五望四”,超越第四长安已经箭在弦上。

 

但与此同时,要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北汽所需承担的显然并不轻松。如果重组成功,北汽身上肩负的还有几千名昌河员工的期望,而不只是个冷冰冰的基地这么简单。

 

自2009年国家发布《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指出,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家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后,一股兼并重组潮席卷而来,小车企们或持生产资质待价而沽,或垂死挣扎奋力一搏。从辉煌到没落,从“指婚”到再“择婿”,昌河的故事或许有其特殊性,却也折射出在这一波浪潮下小车企们的遭遇和故事。

 

那么,昌河的春天有多远?

 

“昌河这么多年了,我们家也一直都是昌河员工,看着它从开始的微车老大到现在的份额萎缩,也很无奈。跟谁合并重组并不重要,只要员工的待遇提高了,跟谁都没意见。”杨山无奈地说道,随即陷入沉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