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汽再续前缘 昌河“二婚”再演“拉郎配”
昌河汽车的第二次跨区域重组已经箭在弦上。来自各方面的消息显示,北汽对昌河的收购正在接近协议达成的最后节点,而最终谜底有望在月底揭晓。
北汽方面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确认了相关消息,但同时谨慎表示,在长安和昌河还未完成“离婚”手续前,一切仍存在变数。
记者从长安方面了解到,有关昌河的资产交割已在进行中。在江西省政府主导下的昌河独立计划,将以昌河两大基地分离的方式进行,昌河合肥基地划归长安,江西基地则由江西省国资委接收并进行二次重组。
接盘者是五年前曾与昌河擦出火花,如今再续前缘的北汽集团。
早在2008年,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就在媒体前高调放言,重组昌河只差一纸协议,当年4月,北汽还将蔡速平从昌河汽车总经理一职上“挖角”到北汽,并委以“北汽控股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奔驰高级执行副总裁”的重任,而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北汽即将吃下昌河的前奏。
最终,中航集团旗下昌河和哈飞等汽车业务的整体打包剥离,并将其出售给中国兵装集团旗下的长安汽车,彻底打乱了北汽的收购计划。
五年后,昌河脱离长安闹独立,给了北汽一次再续前缘的机遇。
“北汽需要不断的兼并重组来实现其布局全国和快速扩大规模的目的,昌河则需要一个新的实力派靠山来扭转其持续多年的颓势。”独立汽车产业分析师夏树 认为,北汽收购昌河除了产能规模上的互相支持,包括铃木项目重启、零部件共同采购,甚至北京现代南下的代工机会都成为北汽重组昌河后的潜在机遇。
再演“拉郎配”
根据长安方面披露的消息,国资委已经批复昌河江西基地(包括景德镇、九江两基地)脱离长安,回归江西省地方政府管辖,昌河合肥基地则划给长安。不过,这一批复仍未出现在国资委网站公开信息中。长安汽车对外宣传负责人也谨慎地表示,尚未看到国资委的这一批文。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长安汽车已将昌河转给了江西省国资委下属的江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具体成交价以评估价值为准。按照2009年中航集团重组昌河时的价码,当时的上市公司ST昌河全部资产及负债预估值为4亿元至4.4亿元。
此次拆分完成后,昌河汽车的身份将从央企资产转变为由江西省政府直管的地方国企——江西昌河。
2009年,在国资委主导的中航工业与兵装集团的大规模重组中,昌河汽车从原母公司中航工业旗下划拨至兵装集团旗下的长安汽车集团。但在随后的两年 间,长安并未给予昌河所期待的丰富车型资源和市场支持,反而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爆出欲将昌河铃木并入长安铃木以及将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转移给长 安马自达的“暗箱”计划。
尤其后者直接导致了2012年1月震惊汽车界的昌河汽车停工风波。在陷入了“假重组、真觊觎昌河铃木生产资质”的质疑声中后,长安与昌河的关系彻底 破裂。经济观察报记者从长安方面了解到,虽然长安汽车之后给予了多项承诺,但对继续这段“母子”关系已经不抱希望,分手成为双方解脱的最好结果。
在过去近四年中,虽然长安宣称已向昌河注入国有资本金7亿元,并通过清理历史潜亏,在2011年实现了昌河的扭亏,但昌河方面并不“领情”,认为长安投入资源不足才导致企业增长乏力。
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昌河销量持续下滑,从18万辆缩减至11.3万辆。
按照江西省最初的打算,独立后的昌河将由江西另一大支柱车企——江铃汽车来接管,以达成打造“大江汽”的设想。但据夏树分析,这个计划显然遭到了当 事双方的共同排斥,产品重心集中在商用车和SUV领域的江铃并不愿接昌河小型车的“烂摊子”,而昌河对于江铃与福特、长安亲密合作的背景也颇为排斥。
暗战“第四名”
与2008年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高调宣布要收购昌河时相比,昌河手中的筹码显然已缩水许多。
昌河汽车拥有景德镇、九江、合肥三个整车工厂和九江发动机工厂,具备年产30万辆整车和15万台汽车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同时拥有两个整车生产资质,是当年昌河吸引大集团推进跨区域重组计划的重要资本。其中,两个生产资质一个归江西昌河所有,一个归合肥昌河所有,前者主要生产合资的昌河铃木汽车,后者则生产昌河自主品牌车型,包括福运、福瑞达微面和福瑞达单双排面包车。
如果说2008年徐和谊积极造势重组昌河时,昌河还有一个让北汽最心动的筹码——“ST昌河”的上市壳资源的话,如今这个“壳”也已荡然无存。在 2011年的中航工业和兵工系的大重组中,ST昌河通过重组剥离了汽车资产与业务,被置入中航集团旗下航空机电相关资产,并更名为“中航电子”。
昌河的上市公司壳资源早已被“前东家”变现,而随着如今江西省政府与长安主导达成的分拆计划,独立后的昌河不仅失去了合肥生产基地,两个整车生产资质也只剩下昌河铃木一个。
但残局中仍留有北汽希望抓住的机遇。首先便是扩大并深化与铃木方面的合资。这项合作如何继续也将是北汽接下来面临的第一个复杂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