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福田戴姆勒 重卡 江淮汽车 东风商用车 

从福田戴姆勒合资 看重卡业的四波引进浪潮

时间:2012/2/27 8:12:44来源:本站作者:本站责编:0条评论

 

记者 谢光耀 文/图

 

2012年2月18日,福田与戴姆勒历经9年恋爱,终于在当天举行了合资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仪式。

 

福田和戴姆勒进入正式的合资合作,不但让福田欧曼有了新的发展前景,也意味着中国重卡业的第四波外资引进潮到达了又一个高峰。它在开辟重卡行业第五种合资新模式的同时,也为更多自主品牌的跨国联姻提供了参考。

 

第五种合资模式

 

福田与戴姆勒的合资,具有卡车业第四波引进潮的鲜明特征——保留本土品牌,引进外方先进的管理方式,主导权在中方手中,而非简单的市场换技术;而外方也认识到,一味追求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并不能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反而有可能带来利益的损失。

 

在此之前,业内已有的整车合资模式包括东风-日产的全面合资、上汽与依维柯联合收购红岩的三方模式、曼以参股的形式联姻重汽,以及传统的50:50中外双方合资(如华沃、东风日产柴等)。福田与戴姆勒的合资,虽然遵循了中外50:50股比的外在形式,但在实质内容上可以说是大大突破了上述几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意义。

 

按照公开披露的信息,合资公司总投资63.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6亿元人民币,福田汽车和戴姆勒双方的股比为50:50。合资公司将生产福田汽车现有的“福田欧曼”中重卡产品和戴姆勒许可的排放标准和动力分别达到欧V和490马力的OM457重型发动机。

 

也就是说,合资公司是单品牌运作,“欧曼”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福田的自主品牌,也是奔驰在全球的中低端品牌,同时得到中外双方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合资公司成立后,北汽福田和德国戴姆勒还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地区建立合资公司,向全球输出欧曼品牌及产品。这种合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关于这一点,记者从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吴越俊那里也得到了更多证实。在成立仪式现场,福田汽车副总经理、福田戴姆勒公司总裁兼CEO吴越俊告诉 记者,合资对欧曼品牌的影响是长期的,主要体现在戴姆勒公司在管理、研发等方面的导入,将极大提升欧曼品牌的竞争力。
 

$Next$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仪式
 

$Next$


欧曼GTL中高端重卡在福田戴姆勒成立仪式当天上市

 

$page$

 

四次引进浪潮

 

福田与戴姆勒在中重卡领域的合资,也使中国重卡行业第四次引进潮到达高峰。

 

迄今为止,中国的重卡产业经历了四次引进浪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斯太尔技术引进为标志,中国重卡行业借此克服了“缺重”的局面,为重汽、陕汽和红岩三家斯太尔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次的引进不涉及国外资本进入和品牌进入,只是单纯的技术全面引进。

 

第二次引进潮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以中外合资和外国品牌导入为特征,并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典型事件就是东风日产柴成立(1996),以及奔驰与一汽的卡车合资谈判(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前者直接引入外方卡车品牌和车型,定位中高端,但至今曲高和寡,难以上量;后者以戴姆勒奔驰过于强势而告吹。这期间,不但是欧美重卡试水中国的时期,也是商用车合资比较密集的时间,德国曼与宇通的猛狮底盘公司(2002)、上汽与沃尔沃的上海申沃(2000)、奔驰与亚星的亚星-奔驰(1997)等,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先后成立。当其时,中国的商用车制造企业实力较弱,中国的重卡产业也还未获得大发展,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外方相对占主导,但多数是“起大早赶晚集”。不过,第二次的引进潮也为之后更多欧美跨国巨头的进入积累了经验教训。

 

第三次引进潮,则集中发生在2003年前后,包括东风-日产全面合资、济南华沃成立、华菱引进三菱扶桑重卡技术、江淮引进韩国现代重卡技术,以及陕汽与德国曼的合资合作谈判。这段时间内,中方实力有较大提升,欧美巨头在合资公司品牌保留问题上发生“分化”。华沃虽然是主打沃尔沃品牌,但东风-日产全面合资中,涉及中重型卡车业务的东风有限商用车公司,一直是“东风”品牌;陕汽先从德国曼引入MAN F2000重卡技术(2003年底签约),之后双方的合资谈判虽因潍柴收购湘火炬而中止,但据传,陕汽品牌在议定的合资公司中将得到延续和发展。“华菱”和“格尔发”自主品牌则是由星马和江淮各自引进国外重卡技术而创立(华菱公司于2003年成立、华菱重卡于2004年3月下线,江淮格尔发重卡于2003年10月首批下线),显示出当时的中国商用车企已经具备一定实力。
 

$Next$


东风天龙已被市场证明是东风-日产合资的成功结晶

 

第四次引进潮具有鲜明的“以我为主、面向全球”特色。它从2006年上汽联合依维柯重组重庆红岩起,历经德国曼入股重汽,到此次的福田戴姆勒合资时抵达高峰。这几起合资合作事件形式不一,但共性的地方在于,合资或战略合作后仍以中方品牌为主,导入外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研发流程,提升中国品牌的竞争力。而且,外方还把合资公司作为其中低端产品的全球运营中心,把中国品牌作为中低端产品的实际载体,向海外推广。福田戴姆勒则更进了一步,中外双方先从中国合资公司起步,实现战略互补,将来还要满足中国、印度和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对中低端重卡的巨大需求。
 

$Next$

 

红岩杰狮是上汽依维柯红岩三方合资的主要成果之一
 

$page$

 

继往开来 重卡行业的“催化因子”

 

福田戴姆勒合资公司的挂牌成立,很可能会给重卡行业带来新的“催化因子”。

 

一方面,它宣告了中国重卡前九强中,又有一个品牌身后有了跨国巨头的影子。对戴姆勒来说,福田在中低端重卡产品上所拥有的资源和市场地位,是它所急需的;对福田来说,戴姆勒公司的先进技术、全球化运营经验和资源,能够极大程度上助力福田海外战略的部署,并进一步推动其“2020战略”的实施。双方的结合,会给中国重卡市场的格局带来更多中长期的变数。

 

另一方面,福田戴姆勒的合资,将为第四波引进潮中的后来者提供宝贵经验。目前,可以预见的是,在福田和戴姆勒之后,将有更多中外合资事件在重卡行业内发生。“十二五”期间,江淮与美国纳威司达、东风商用车与沃尔沃的合资公司将陆续成立,而美国佩卡公司也有望找到心仪的合作伙伴。福田在与戴姆勒的合资过程中,对于中方利益的保护非常到位,甚至可以说是空前。无论是总裁副总裁人选、零部件采购等内部管理权的分配,还是商标的授权使用,或是GTL新车型的有偿转让,甚至是国内外销售权的分工,福田都直接保证了自身的权益,也间接保证了外方的收益。

 

仅这一点,福田戴姆勒就为更多自主品牌的“跨国联姻”提供了丰富借鉴,它既是重卡业第四次引进潮的又一个高峰,也在这波浪潮中发挥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人士预测,未来的三年将会是中国重卡行业发生大变化和大调整的三年,为了寻求自身规模和实力的壮大,自主与自主、自主与跨国的配对组合将更加频繁,重卡产业机遇中蕴藏着巨大挑战。
 

$Next$


江淮与纳威司达的合资获批只是迟早的事
 

$Next$


纳威司达“迈斯福”(MaxxForce)重型发动机将引入中国生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