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转型迫在眉睫 潍柴2010-2012财报分析
跟时间赛跑 加速战略转型
实际上,多元化转型,潍柴动力及其母公司潍柴集团在十一五就已经开始规划并部署实施。
“十一五”末,潍柴在除了山东潍坊本部、西安基地和重庆发动机基地之外,再布下两枚棋子。一枚布在扬州,借助收购扬州亚星 、扬州亚星商用车、扬州盛达特种车和扬州柴油机厂,潍柴正式进入大/中/轻型 、新能源、专用车和轻型柴油机等行业。2009年11月,潍柴与扬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把扬州打造成为潍柴在长三角地区的汽车零部件及船舶动力系统制造业中心;2009年12月30日,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2011年9月,潍柴收购亚星 获证监会批复。按照潍柴的规划目标,扬州基地的 、专用车、商务 到2015年销售要突破2.4万辆,销售收入60亿元;潍柴扬柴公司到“十二五”末要实现中轻型发动机销量43万台,销售收入50亿元,力争在行业内进入前三。
另一枚棋子布在重庆,通过重组川江汽车(全称为重庆市川江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潍柴在重庆市着手建立新的整车基地,生产微型车、轻型车等车型。2011年底,潍柴嘉川30万辆整车项目启动建设,主要生产微型 、轻客、SUV等汽车整车,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30万辆、产值100多亿的规模。根据潍柴发展规划,公司“十二五”将以重庆为中心,进一步加大对西南汽车板块的投资力度,建设中、高速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和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争取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以上的规模(整车+发动机)。
潍柴通过收购亚星,进入了新能源车领域
尽管已经提前布局,但行业形势变化的速度和方向,已经超出了包括潍柴在内的多数企业的意料。2011年和2012年,商用车市场尤其重卡市场快速下降,多数主流制造商都预测认为,未来几年中重卡市场将迎来微增长时代,十一五期间那种连续快速增长的外部条件已不复存在。
此时的潍柴,多元化的战略计划还没有收效,潍柴新兴业务板块还没有成为“现金牛”产品,还需要后续的更多投入。
这也就意味着,加快多元化步伐的推进,尽快让 、新能源、中轻型发动机等板块成为公司的拳头业务和主营业务,是潍柴必须全力解决的难题。而跟时间赛跑,更是潍柴当前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潍柴还有充足的资源来进行调整和转型——仍然富裕的现金流与利润,收购德国林德液压公司多数股权所带来的结构调整机会,以及潍柴国际化进程所带来的更多机遇。
2012年,潍柴业绩的下降,究竟是一个上升的开始,还是一个下降的中间点呢?从现在潍柴的攻守态势来看,似乎形势还不够明朗:重卡市场的其他攻擂者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潍柴在重卡领域外的开拓也没有更为强大的“火力”。2013年的潍柴报表,也许更加值得期待。
潍柴蓝擎WP12高压共轨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