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成品油 柴油 汽油 

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如何练就

时间:2012/1/16 11:49:14来源:中国商报作者:中国商报责编:0条评论

 

有消息透露,争议已久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已基本敲定,将择机推出。在敲定的新方案中,曾经饱受争议的“定价权下放给企业”仍然保留在目,其目的在于向市场化靠近。但一些学者却认为,没有充分竞争就没有市场化,而在我国石油被三大公司高度垄断的前提下,不可能实现价格由市场调节企业定价。

 

日前,有消息透露,成品油定价机制基本确定,将择机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三个变化:“一是成品油的调价间隔从目前的连续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天;二是将基本的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三是改变原来三地原油变化率选取的标准,从原来的迪拜、辛塔和布伦特改为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并调整每次调价的4%红线标准。”

 

等待发布的时间窗口

 

众所周知,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两年来,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两个问题最为严重:一是调价具有滞后性,无法对市场供需关系做出准确反应,导致涨易跌难;二是放大市场预期,加重投机套利。

 

“油价改革大局已定,有关部门正在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国际油价等因素,等待时机适时推出。”一位熟悉成品油改革机制、不愿公开身份的人士也如是告诉记者。

 

记者就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新方案有关情况咨询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新方案出台,我们会通过正规渠道发布并在发改委官方网站刊登的。”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虽还未得到官方正式公布,但多种迹象证明上述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去年末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提出2012年将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发改委表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侧重于:“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提出:“要完善原油成品油定价形成机制,国家部门正在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国际油价等因素,等待新机制出台的时间窗口。”

 

官方正式会议和媒体的报道都提到了“择机推出”或“等待发布的时间窗口”的说法,那么这个“时机”是什么呢?

 

“主要是看国际油价的‘脸色’。”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一旦国际油价维持在比较低的位置,且长期走势稳定,那么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可能性就很大。但如果国际油价处于上涨,且波动剧烈,那么只能是“择机出台”。

 

众所周知,如果国际油价处于上涨且剧烈波动时,推出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就会引起油价上涨,政府方面将面临消费者和舆论的强大压力。相反,如果国际油价处于低价位,且走势平稳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方案,就不会引起国内油价上涨,甚至会下降,这样的时机自然容易推出。

 

事实也证明,当国际油价处于较低位置的时候,一般是改革的良好时机。如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处于30美元/桶至60美元/桶区间时,中国就相继推出了燃油税费改革和定价机制改革。

 

$page$

 

据了解,上个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小幅下降了300元/吨,即3%左右,但当时国际油价已经下降了两成以上,这意味着,如果与国际油价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仍存在下调的空间。按常理不难推断,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保持平稳下降的趋势,那么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时机也就日渐成熟了。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向记者分析说,近期国际油价总体回归低位运行,虽然2011年12月20日油价上涨幅度较高,但春节前应该会保持平稳。

 

其实,什么时间推出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重要,人们最为关心的是把定价权下放给高度垄断的企业,作为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与这些垄断企业讨价还价,会更吃亏。

 

成品油定价权下放

 

传说中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新方案,涉及到三方面的改革,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将基本的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尽管这一消息还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已引起了热议。

 

“把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油品供给企业,这不是让企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吗?” 一位网友发表评论说:“从理论上说是向市场定价机制靠近,但现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假如我开着车去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油,我嫌油贵了,我能和加油站讨价还价吗?显然不能,不管多贵只能被动接受他们定的价格,因为加油站基本上都是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不在他们那里加油就没地方加油了。”

 

民众不愿意让企业自主定价,而三大石油巨头似乎也并不愿意接受由他们自主定价。据悉,在征询意见的时候,三大石油公司就曾表示:“目前价格到位欠账较多,石油进出口贸易尚未完全放开,企业间竞争尚不充分。企业自主定价难度大,不易被舆论和消费者接受。”

 

其实,航空煤油定价权已下放给了企业。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推出航空煤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实行市场定价。航空煤油(标准品)出厂价格暂按照不超过新加坡市场进口到岸完税价的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这被视为是国家对定价权下放和定价计算公司透明化的探索,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试点。

 

“航空煤油的定价机制不能克隆到柴油、汽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一位网友指出:“航空煤油的消费者是几大航空公司,他们有资格和能力与石油公司讨价还价,而汽油、柴油面对的是单个消费群体,他们无能力与石油公司讨价还价。”

 

然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企业是消费者和石油公司都不愿意看到的事,为何在流传的消息中还似乎“板上钉钉”了呢?

 

“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在确保国家安全和能源战略考虑的基础上,成品油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广大市场,完全由市场调节、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是未来成品油定价的必由之路。从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来看,成品油市场完全由市场自行调节,是有成功经验的。”这一学者的言论或许是国家发改委考虑最终要把定价权下放给企业的目的所在。

 

但早在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企业这一方案征询意见时,致公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潘伟尔就极力反对。

 

“鉴于我国石油行业还是垄断行业,在这种状况下下放定价权,不但不会推进石油行业市场化,反而会进一步强化国企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还会助推通胀,影响民生,增加腐败,后患无穷。”潘伟尔说:“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化,放开油价的先决条件是石油企业间公平竞争。事实上,我国石油资源由三家央企垄断,这"三桶油"几乎100%地垄断了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和进口。垄断与竞争水火不容,既然石油资源配置用行政手段,那么成品油定价也应该用行政手段。否则,石油市场必然被生产垄断型与销售竞争型两种对立的管理体制所扭曲,后果必然凸显。”

 

我国电信业也曾出现过把定价权交给企业的改革设想,但最终这一方案胎死腹中。2009年,有关部门曾提出将电信服务定价权交给企业,遭到社会广泛批评。因为我国内地电信业是行政垄断企业,人们对电信央企收费高、服务质量低相当不满。与之对比,拥有700万人口的我国香港特区却同时存在十几家电信企业公平竞争,让香港居民享受到全世界最廉价的电信服务。只有打破电信央企垄断,让几十家或更多非国企参与电信业竞争,电信服务价格才能市场化,人们才能享受到价廉物美的电信服务。让人高兴的是,在人们提出批评意见后,将电信服务定价权交给企业的提议便不了了之了。潘伟尔认为:“把成品油定价权交给石油企业,实在令人费解。”

 

$page$

 

“不能片面理解定价权下放给企业,成品油不是普通商品,不可能像集市上的萝卜、白菜一样,让消费者与成品油公司讨价还价,政府仍可能制定汽柴油最高限价,企业在此价格范围内自主定价,并接受政府监督。”以上那位熟悉成品油

改革新方案的人士告诉记者。

 

中石油规划院市场研究专家也向记者解释称:“成品油定价权,近期应该很难真正下放。现在大家提到的下放只不过是按规定行使宣布权而已。定价机制已把价格变化的相关指数制定死了,企业只是根据指数算出价格宣布价格而已。”

 

到底我国油品市场应如何改革?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市场化之路应如何走

 

“国家应出台配套改革措施,防止机制半途而废,确保全面贯彻执行。”中石油、中石化提出的建议是:“在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出台的同时,应同步改革成品油税费的征收环节和分配机制,将价内税改为价外税。”

 

中石油一份研究报告称,我国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占成品油终端价格的27%至30%,税收推高油价。他们认为,在高油价或者经济严重放缓的情况下,国家可以适度降低税收水平以利于经济恢复。此外,价外从量的税收制度可起到价格自动调节的作用,也有利于消费者明晰价格构成,主动节约消费。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认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油价上涨和油荒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油价问题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目前我国供油紧张的局面非常明显,但其实中石油、中石化方面并无多大缺口,更多的是民营企业的缺口,因为民营企业的进口总量是受限制的。民营企业供油一般还有另外两个渠道:一是靠买燃料油,二是靠走私。燃料油冬季价格较贵,会加大采购成本,这样民营企业就会暂停进油;而走私在国家的严厉打击下也是没有多少渠道的,这样一来,两个渠道都被堵死了,油荒也就出现了。” 韩晓平告诉记者。

 

韩晓平认为,目前国家对于石油供应量的总数估计也不一定是准确的,因为上述燃料油和走私油两块没有纳入其中。因此,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要比想像中的高,但如果对石油产业放任自流,石油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油价和CPI相关,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就使得油价问题更加错综复杂。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人士曾告诉记者:“缩短调价期限、增加石油挂靠品种只是对形成机制的微调,尚未形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那么应如何才能形成石油有效的市场机制呢?

 

“我国石油产业市场化的当务之急应是打破国资对石油勘探开发的垄断,改革石油资源配置方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尽快培育与国有石油企业规模相当的民营石油企业。只有这样,我国石油企业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国民才能在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有利于国家抗通胀、惠民生、促和谐。”潘伟尔说。

 

从国际经验看,韩国已于1997年完全放开石油价格,市场竞争形成定价,可为我国借鉴。韩国在对成品油改革的同时,同步进行市场体制改革,如放开国内成品油价格和销售毛利限制,允许成品油自主进口,取消对炼油产业的限制,加油站可经营多个品牌的油品,并规定成品油零售商必须具备60天储量的库存。价格放开后,不同石油公司之间的价格出现多样化,竞争程度高,成品油出厂价格也大幅下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