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 今起10工作日一调
由于此次价格机制的完善总体上属于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的适当调整,国内油价水平的影响仍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
措施
继续落实各项政策补贴
此次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出台后,市场化程度会更高,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由于新的定价机制将会使后期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繁,且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性更加紧密,对我国的经济和民生都将产生一定的压力。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完善后的机制要继续落实好相关措施,努力保障公益性行业正常运行和困难群众的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并力争有所缓解。一是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只增不减;二是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林业、渔业(含远洋渔业)继续给与补贴;三是对出租车在运价调整前因油价上涨增加的成本,继续实行临时补贴;四是各地将综合考虑成品油、液化气等调价和市场物价变动因素,继续通过补贴等措施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
业内分析
新机制对生产者最有利
卓创资讯分析师吕斌认为,新机制的推出对产业链上下游各方来说,生产者最有利,可以更有效地保证利益。首先,后期的销售价格将更能及时地反映成本价格的变动,意味着炼厂的利润更有保障,可以改善“两桶油”炼油板块频繁亏损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地方炼厂“夹缝中生存”的困境。
对于中间商长期来看同样有利,价格变化频繁将吸引更多中小贸易商加入。
短期看,成品油产业链上中下游会选择观望及判断政策走向,同时更加关注上游原油价格变化。但在初期,上中下游预期将普遍采取低库存、低风险方式谨慎操作,待政策被市场完全消化后再逐步加大投入。
消费者是赚是亏不确定
吕斌称,调价周期缩短至10天,对于消费者来说短期看是弊大于利的,会增加其用油成本,但长期来看,更加市场化的产品更容易受供需规律影响,所以长期对消费者同样有利。
易贸研究中心分析师温莎则表示,当前与国际油价紧密挂钩并不一定是好事。国内油价通常需要一段缓冲期来平抑国际市场非理性的波动,而缩短调价周期就使得这个缓冲期缩短了。温莎认为,国际油价受投机基金左右,两周内上涨10%的极端情况也可能出现,如果完全与国际油价挂钩,意味着国内消费者要为国际投机行为买单。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峰认为,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此时缩短调价周期有利于消费者接受,但是如果国际油价开始持续上涨,国内油价必然也要频繁地调涨,那个时候就需要消费者去适应。刘峰同时指出,若国际油价大涨,国家发改委需要做好国内成品油上涨封顶机制。
根据运行情况适当调整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认为,由22天的调价周期缩短为10天当然好,少一点是一点,这又向市场化走了一步。我国现在采取的是中间路线,政府指导下的半市场化状态,国际上如美国、日本、欧盟都是企业定价,该什么时候调、怎么调都是企业说了算,另一种就是政府定价。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走向价格完全市场化。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也表示,可以预期的是,调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并不是最终目标。今后国家每年将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情况包括调价周期是否合适等进行评估,再作适当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