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钢铁 

世界钢铁第一大省河北过冬 黑色产业遭遇蓝色困境

时间:2015/2/26 7:56:04来源:新华网作者:责编:0条评论

 

淑村的石灰业传承数百年,河北钢铁发展至今有其历史必然。长期以来,这一产业对社会发展、百姓生计的贡献功不可没。今天“向自己开刀”,是另一种意义的奉献。

 

完成6000万吨产能压减,影响直接从业人员20万、间接从业人员40万。拆一座高炉,千人下岗,常常还是一家男女老少一起下。

 

而压产涉及的不是钢铁一家,还包括水泥、平板玻璃、煤炭。四大行业全部压减到位,影响106万人从业。

 

全省上下都经受着割舍之痛。

 

政府,放弃的是经济增长速度。2014年河北GDP增长6.5%,全国倒数第三。增速之低,为三十多年来罕见。到2017年,压减钢铁将直接、间接影响税收500多亿元。

 

企业,失去的是资产。一座450立方米高炉,一关一开,就损失1500万元。无论高炉、转炉都是上亿元投资,拆掉就是废铁,最多卖几百万元,加上补助也就拿回千万元。

 

各级干部,则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两年间,已经有一名常务副市长、一名县长因当地违规新上高炉被就地免职。

 

而如何安置就业、培育新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是七千多万河北人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压产还是治污,河北执行的标准都严于国标。目前,河北钢铁已不存在“落后产能”。

 

钢铁行业利润降15.3% 上市钢企业绩两极分化

 

转身之难

 

一个企业家,完全退出钢铁,转向生物制药——此人名叫叶金保。

 

寒流来袭,钢铁人纷纷寻求出路,但跨界幅度这么大,还不多见。

 

十几年来,叶金保在迁安的一连串“大动作”总出人意料:创办第一家民营钢铁厂;第一个“拆小上大”,使产能翻倍;而在钢铁最红火的时候,他把厂子卖了。

 

从升腾的炉火中,他看到了逼近的阴影:“坐等乌云压城,不如未雨绸缪。”结果,叶金保与钢铁冬天擦肩而过。可隔行如隔山,转型的挑战超出他的想象——

 

研发难。医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大把的钱丢下去,连个响动都没有。从2006年就开始研发、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一种疫苗,至今没进临床试验。

 

销售难。以前炼钢,坐等市场,原料是欠账吃进,产品一手交货一手拿钱。现在,要一家家去推销,产品再好,也难把人心说动。

 

迄今,已投入4亿多元,还没赚到钱。

 

如果说叶金保的转行是“无中生有”——在钢铁之外另辟蹊径,李民的转型就是“有中生新”——延伸钢铁产业链条。

 

李民也在迁安开铁矿起家,后来转向高端冷轧硅钢板,现在集中精力“在钢板上绣花”——为食品罐、气雾罐等金属包装印制图文。

 

奶粉罐上婴儿小脸蛋印得不够粉嫩,套印偏差0.1毫米,就成残次品。为达到艺术品般的精致,李民没少交“学费”。

 

而在武安,冀南钢铁面对的困局更严峻。记者采访时,这家企业刚找到新方向——与捷克飞马特公司合作生产高档数控机床。如果成功,不仅冀南钢铁将实现由低端到高端的“华丽转身”,而且整个武安钢铁的转型也将基本成功。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项重任向冀南压来——退城进园。企业建在城区,但省里要求,在2017年底前和另外5家钢铁企业一起,迁往郊外的工业园区。

 

所谓搬迁,对钢铁企业来说就是重建,因为原有设备90%以上都不能用了。因此,历史上钢企搬迁成功的案例不多……

 

转型之路不是坦途,但没人轻言放弃,都在执着地前行。

 

尽管经常自问“我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叶金保心中的创业激情却从未熄灭。“我要做迁安的转型标杆,再难也要挺住。”

 

而冀南背后,有武安市从用地到资金的全方位支持。“以前没人帮,企业不也建起来了?现在政府主动帮,”总裁助理魏考增不相信迈不过这个坎儿。

 

李民引进的全国第一条、亚洲第二条八色印铁生产线,开始吸引众多知名客商的目光。他给企业取名“思文科德”,看到记者一脸困惑,嘿嘿一乐:“不是洋名,就是‘思想、文化、科技、品德’的简称。”四个字,标明这个矿老板的转型观。

 

重生之望

 

62岁的郭双庆下岗几个月,被工厂招了回来。他吃惊地发现,厂子变了。

 

他所在的武安方大团球厂原来生产炼铁原料,因污染去年被取缔4座竖炉。现在,与天津一家企业合作,利用尾矿砂制砖,不仅不污染,还吃掉大量铁矿垃圾。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时代,河北提出“绿色崛起”战略,改造“两高一低”的传统产业,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标志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这为钢铁产业指明了转型方向。

 

世界上早有范例。德国鲁尔区,经过40年努力,从一个烟囱高耸、厂房林立、乌烟瘴气的钢煤工业区,发展成生机勃勃的经济文化城市群落,获得了“欧洲文化之都”的美誉。

 

在河北,记者也看到这样的探索。

 

历史上的“铁迁安”,正凭借贯穿全境的滦河,由“钢城”向“水城”转变。以此为依托,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食品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显现雏形。

 

迁安市委书记李忠说:“迁安的铁矿还能采50年,但不着眼长远,等资源枯竭就晚了。如果不是转型及时,迁安将遭受致命性打击。”

 

大型国企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则在几年内变成了“世界上最清洁的钢厂”,彻底颠覆了传统钢铁企业“灰头土脸”的形象。

 

坚守“环境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唐钢的废气、废水、噪声等排放指标达到世界一流。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不仅生产不再采用地下水,还消化了全市60%中水。厂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0%。一尘不染的厂房掩映在蓊郁的丛林中,不时有野鸡、野兔出没。

 

这家建厂72年的老企业,历史上屡经劫难,可谓中国现代工业的一个精神标本。

 

新中国成立之初,唐钢工人从千疮百孔的战争废墟上起步,创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炉炼钢法,成为我国主流炼钢技术的发源地。

 

1976年,地震把唐钢再次夷为废墟,1788位职工、8602位家属遇难。王益元等幸存工友迅速赶回车间,头上包着纱布,腿上缠着绷带,带着伤痛和悲痛,在余震中恢复生产。

 

震后28天,唐钢炼出第一炉钢,取名“志气钢”,被邓小平同志赞为“奇迹”。

 

今天,唐钢“壮士断腕”式的转型发展,悲壮之志不亚当年。

 

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两座当年的炼钢高炉倾斜在寒风萧瑟的草丛中,经受40年风雨而耸立不倒,周遭环绕的则是一座秀丽的新城。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会有脱胎换骨的阵痛,但我们要咬紧牙关,因为这是一次没有退路的出发。”

 

在钢铁的冬天,一个浴火重生的故事正在上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