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下半年中国宏观走势将迎来四大变化

时间:2015/6/15 8:26:58来源:正和岛作者:责编:0条评论

 

过去30年,居民的财富积累经历过两个时代:存款时代和地产时代,而未来或步入新时代——金融时代,金融资产将成为未来居民财富增值的主要来源。

 

金融时代的开启有短期因素,央行从13年的高利率去杠杆转向14年的低利率去杠杆,而金融市场也从13年的股债双杀切换到股债双牛。而更重要的是长期因素,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意味着房地产和存款将逐渐日薄西山,唯有金融资产长期受益。

 

而人口红利的结束,也意味着劳动力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结束,工业化步入尾声。未来我们必须转向以创新和改革驱动的新增长动力,问题是,新动力靠什么支撑?答案是必须靠资本市场。在人口红利时代,资本稀缺因而资本回报率高,高成本的银行成为主要的融资工具,也是工业化的关键。而在人口老龄化之后,资本过剩而资本回报率趋降,因而必须转向成本最低的直接融资。而日美的核心差异在于前者融资靠银行、后者靠资本市场。

 

所以,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单单是帮助中国居民配置财富,更在于帮助中国经济配置资源,一如过去30年的银行和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与财富,但一定是有效配置资源。所以我们相信注册制一定会实施、债券刚兑一定会打破,未来将是良币驱逐劣币,大浪淘金。我们将迎接不一样的未来,但同样精彩!

 

 

居民财富大挪移

 

居民储蓄第三次分流

 

从居民储蓄角度看,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3次分流,最早一次是97年到2000年,第二次是在06、07年,而13年以来出现了第三次分流的趋势,而在14年这一趋势愈发的明显,新增居民存款仅4万亿,已经低于过去6年的最低值。而每次居民储蓄分流均出现了股票的牛市行情。

 

居民财富增长历史

 

从中国居民财富增长角度观察,过去10年财富稳步增加,每年新增财富都在20-30万亿之间,目前居民总财富已经接近300万亿。

 

8、90年代:存款时代

 

回顾中国居民财富增长的历史,在8、90年代的财富增长主要来自于银行存款,当时居民储蓄的年均增速都在30%左右,因为存款利率特别高,长期稳定在10%左右,所以当时所谓的居民理财就是不停攒钱然后存银行,银行帮老百姓把财富给打理了。

 

2000年以后:地产时代

 

而在2000年以后,居民理财步入地产时代。首先从房价来看,全国新房销售均价在过去10年上涨了3倍以上,部分区域涨幅甚至达到10倍,而且其中几乎没有明显的回调,也就意味着过去10年的任何一个时点买房都是英明的投资,这也就意味着过去10年房地产帮助中国居民把财给理了。

 

2014年以后:金融时代

 

总结而言,过去30年中国居民的财富管理先后经历了存款时代和地产时代,也就是银行和房地产帮助大家管理财富,增值资产。但从14年开始,我们发现居民来自于房地产的财富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而金融资产首次成为居民财富增量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金融时代。

 

居民财富配置多元化

 

以前居民去银行,通常只是存钱,或者找银行贷款买房。但是现在去银行,可以发现银行什么都在卖,除了卖存款,还卖理财、卖保险、卖信托、卖基金等等不一而足,几乎啥都卖。我们统计14年居民新增财富的17%来自于银行理财、16%来自于存款,12%来自于股票,其他还包括信托、基金、保险等,这意味着居民财富配置多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对金融资产的需求正在急剧上升。

 

金融为王、股债双牛

 

我们认为去年开始出现的股债双牛并非偶然现象,而是金融资产为王时代的开始。随着过去20年居民财富增值来源的存款、房地产均已日薄西山,而这也意味着未来金融资产将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主力战场,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将持续膨胀,而股债双牛的出现也并非偶然,因为股票和债券都属于金融资产、受益于金融时代。如果讲金融时代,意味着金融市场的繁荣短期不会结束,未来仍将持续,但是为何居民要增配金融资产呢?我们有两大理由。

 

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存极大提升空间

 

首先,我们比较居民财富在各类资产上的分配比例。我们测算目前中国居民总资产大约300万亿,其中居民储蓄大约60万亿、占比20%,而居民房产总值大约200万亿、占比70%,而居民各类金融资产的总额只有40万亿左右,金融资产的占比仅约10%、严重偏低,股市60万亿市值只有25%左右属于居民、而债市也与居民基本无关。而在美国的家庭财富配置中,房地产占比仅为30%左右,存款占比大约10%,各类金融资产占比接近60%。所以首先从体量的角度比较,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家庭财富配置从存款、房产向金融资产的转移才刚刚开始。

 

金融资产回报率一枝独秀

 

其次,从资产收益率的比较来看,目前由于房价从来没跌过,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租金回报率最多只有2%。而如果把钱放在银行,目前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2.25%,但由于存款上浮封顶50%,而实际上上浮比例多在30%左右,所以存一年最高也就是3%左右回报。而如果我们来看金融市场,目前代表性的5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仍在5%以上,很多蓝筹的PE就在20倍左右,倒过来算就是5%的隐含回报率,也就是无论股市还是债市的潜在回报率都远远超过了房地产和存款,金融资产仍是未来居民财富配置首选。

 

人口结构大拐点

 

中国人口红利拐点

 

在第一部分我们提出中国居民理财正步入金融时代,原因有二,一是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偏低,二是金融资产回报率相对较高。但从过去几年看,这两点一直都成立,为何从14年才开始股债双牛呢,我们认为主要归功于两大变化。第一个是长期的变化,发生在2011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出现拐点,12年开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数和占比都出现了下降,这对利率和房地产走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居民财富配置行为。

 

人口结构与地产周期

 

首先,人口结构和地产周期有着重要关联,因为地产的刚需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口,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所有发达国家的地产市场都相继出现拐点。其中日本最早老龄化,地产泡沫最早破灭。而美国、欧洲在2010年前后先后步入老龄化,也出现了地产市场的拐点。

 

中国地产市场大拐点

 

从中国新房销售金额来看,从2000年的全国4000亿到2013年的8万亿,增幅近20倍。从新房销售面积来看,从1999年的1.4亿平米到2013年的13亿平米,增幅也接近10倍,这其中城市化以及人口红利带来的年轻人口增加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力。但随着人口红利见顶,而中国城市化率也超过50%,未来地产销量将面临历史性大拐点,而房价涨幅也必将放缓,房地产也不可能是未来10年的中国财富故事主角。

 

人口老龄化:零利率是长期趋势

 

其次,随着人口红利见顶,利率出现了长期的下行趋势。我们在14年8月提出“零利率是长期趋势”的观点,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改变。观察美国过去100年的利率走势,与25-44岁年轻人口增长速度高度相关,而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取向无关,这说明从历史角度观察,人口结构是影响利率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零利率全球蔓延

 

目前,我们观察到零利率正在向全球蔓延。美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仅为2.4%,接近过去60年的最低点。日本的10年期国债利率降至0.5%以下。

 

美国加息非坦途

 

美联储主席耶伦5月表示,表示如果美国经济能如预期那样恢复,今年在某个时候加息是合适的。而近期由于美国加息预期升温,引发全球债市剧烈调整。但从最近3年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看,一直徘徊在2%-3%之间,源于金融危机之后美国GDP名义增速降至历史最低点的4%左右,GDP实际增速仅在2%左右。我们观察到每次10年期国债利率升至2%以上都伴随着经济 的再度回落,源于10年期国债利率为所有长期利率的基准,而当前极低的经济增速难以承受其明显上升,这也说明美国脱离零利率之路并非坦途。

 

要素禀赋与相对回报

 

为什么当前全球利率普遍较低?由于利率是资本的回报,而资本是两大生产要素之一,因而我们可以从要素禀赋角度解释为什么劳动力减少会带来利率下降。当劳动力比较充裕时,劳动力相对便宜,资本则相对稀缺,所以利率会比较高。而当劳动力比较稀缺时,工资将趋于上涨,资本则相对过剩,所以利率会比较低。

 

全球人口增长及预测

 

从全球来看,过去50年人口增长迅猛,因而处于劳动力充裕和资本稀缺的时代,利率也普遍较高。而今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的放缓,意味着全球劳动力逐渐稀缺,与之相对的是资本相对过剩,因而利率也趋于下降。从日本到美欧,大家都经历了人口增长放缓、利率下降以至于零利率的过程,所以我们相信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从长期来看也将逐步进入零利率时代。

 

老龄化后资产配置长期转向

 

总结来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地产市场出现了长期拐点,而利率也出现了长期下降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居民过去的两大资产配置主体的房地产和存款将逐渐日薄西山,而未来的唯一选择将是金融资产,因为不管是债券还是股票,其价格都受益于利率的长期下降。但问题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出现在2012年,而2013年出现了股债双杀的大熊市,说明长期拐点很难解释短期的变化。

 

货币政策大转折

 

钱荒阴影、余额宝出世

 

为何股债双牛的拐点出现在14年?解释这个现象光凭人口红利的长期拐点是不够的,必须理解在13、14年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13年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钱荒,当时的货币利率一度超过10%。当年股市跌至1849点,而债市的国债利率也一度接近5%,为什么大家既不买股票,也不买债券,在买什么呢?13年是余额宝横空出世的一年,几乎在一夜之间规模超过5000亿,因为当时余额宝可以提供7%左右的收益率,也意味着无论买股票还是债券都没啥意义。

 

实体产能过剩,金融负债率高企

 

而钱荒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央行有意提高利率。我们知道,对中国经济而言,在实体层面体现的最大困境是产能过剩,而在金融层面则体现为负债率高企,尤其是企业部门负债率持续上升。如何解决负债率过高的问题?13年开出的药方是提高利率,央行一度以为提高利率以后借钱的人就少了,负债率就能降下来,但结果是债务率越来越高,因为债务融资需求是刚性的,这也就意味着高利率去杠杆是失败的尝试!

 

去杠杆三招:低利率、高权益、减债

 

而如果回到债务率的基本公式,可以发现降低债务率无非三种办法:一是降低利率、二是增加权益、三是债务减记,纵观金融危机之后的各国,都是遭遇了债务率过高的问题,也都是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去杠杆。例如美国的雷曼倒闭、欧洲的希腊债务谈判是债务减记,而各种QE就是在降低利率的同时增加权益。其中美国三轮QE下来股市屡创新高,而日本央行14年决定直接买股票,欧洲股市15年表现在发达市场中最佳,也是因为15年欧央行开始QE,加上实施了负利率导致债券买无可买,逼迫投资者只能买股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