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8万公里
在辽阔的陇原大地上,四通八达的国省干线公路大动脉带动了一个个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而遍布田陌原野和高山深谷的农村公路,更为甘肃这片热土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甘肃农村公路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力支撑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公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黄金道”,乡亲们亲切地称农村公路为“致富路”“民心路”和“小康路”。
2012年,全年新建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林场通沥青(水泥)路、通乡油路和结转工程等6186公里,共新增1110个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建成3000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事任务于11月20日前全面完成。
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全省98%的乡镇、49%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为富民兴陇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学规划群策群力谋发展
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科学规划是基础。在选择项目时,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管理局既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又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全省经济结构布局和资源特点,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结合甘肃省情、路情,制定了“五个倾斜”和“五路优先”的工作方针。“五个倾斜”即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困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倾斜。“五路优先”即民族团结路、扶贫开发路、旅游资源路、工矿企业路、农业发展路优先。重点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不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
2012年,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管理局坚持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为载体和抓手,紧紧围绕实施交通提升目标要求,按照“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突出重点、统筹城乡”的原则,科学制定交通发展规划。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号召,按照“乡村公路建设全覆盖”的要求,尽快改善甘肃贫困地区交通落后面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按照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联村联户架金桥,富民兴陇通坦途”的战略思路,省公路管理局编制了《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农村公路全覆盖实施方案》。
2012年,加快实施了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解决了13个乡镇和1110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重点建设了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农村公路项目,着力解决交通运输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不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2012年,实施农村公路网改善工程932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旧桥51座,处治安全隐患路段1772公里,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安全行车条件。
加大投入凝心聚力促发展
面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瓶颈资金问题,全省各级交通部门群策群力、集智聚财,因地制宜提出解决之道。
2012年,各级交通公路部门坚持“向上争取、县级配套、社会筹捐、项目整合”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7亿元,全省各级地方政府自筹配套整合资金约10亿元,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天水市秦州区筹资1亿元完成通村水泥路101条387公里;宁县整合发改、财政、扶贫项目等资金1776万元,完成道路建设项目323公里;合水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筹资668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为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保障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交通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加强资金监管,杜绝资金浪费和工程腐败,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款专用,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在资金安排上,协调好资金使用与前期规划、计划管理的关系,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数量,量入为出,防止盲目追求数量而导致资金缺口过大。在资金使用时,坚持做到同比例拨付、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封闭运行。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推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用足用好每一分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努力多建路建好路。
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通车,当年的砂石路、搓板路,如今变成了水泥路、沥青路,农民出门难、行路难、进城难的局面已成为历史。
如今行进在甘肃农村的乡村大道上,农民兄弟们的交通运输工具早已由当年的毛驴车、自行车换成了如今的摩托车、大卡车和小汽车。
严格管理千方百计抓质量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管理局精心部署,推行了一系列提高建设质量的举措,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强制性指标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奖罚制度、黑名单制、质量缺陷回访制、项目公示制等“六项”管理制度及试验检测、巡回督查、专业质监、社会监督等“四项”监督机制。
为更好地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从2009年开始,省公路管理局以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质量年”活动为契机,以建设农村公路示范路和标准化养护路线为载体,以创建优良示范工程项目、培养优秀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路建设“双优双百”创建活动。每年在每个县(市、区)创建2-3项优良示范工程和2-3条优良养护路线,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式,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12年,省公路管理局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提前谋划,严格质量检查考核机制。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分解落实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同时通过召开全省农村公路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场会等方式,安排部署工作目标任务,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完成全年的建设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省公路管理局认真履行农村公路建设的行业监管职责,加大督查指导力度,督促各级交通部门狠抓行业管理和任务落实。各市州特别是县市区政府切实肩负起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实施,努力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想方设法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营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农村公路设计管理和建设市场管理,明确市场准入要求,严禁非法转包、分包和个人承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立“施工自检、专业抽检、群众监督”质量保证体系,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施工工艺关、质量验收关。全面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对关键工程、隐蔽工程实行全方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