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车合资浪潮大趋势分析
2013年1月26日,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以 55%+45%合资模式,建立战略联盟导入VOLVO先进技术,生产“东风”牌汽车,覆盖中、重型卡车, ,专用车和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这是中外车企在商用车合资历史中,中方最为强势的一次,世界商用车巨头被迫无奈退让。由此,中国目前重卡行业的合资已步入鼎盛;
北奔重汽与韩国现代欲成立合资公司正洽谈中。如果谈判顺利,双方不排除成立一家商用车合资公司的可能。早在2009年底,北奔重汽和韩国现代双方就已经签署初步合作协议,在协议中双方拟成立对等合资公司,并制定了2014年在中国销售10万辆重卡的目标。北奔重汽看中的不是现代商用车的技术,而是现代的系统集成、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与现代商用车的合作将推进北奔更适应市场需求;
长安汽车与德国大众商用车公司合资正在洽谈中。据悉,长安汽车与大众汽车商谈的合作内容为商用车,比较可能的方式为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引进大众旗下商用车车型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大众汽车目前拥有大众品牌商用车,并掌有瑞典商用车及公交车制造公司斯堪尼亚和德国曼两家商用车公司的股份;
大众汽车公司是较早进入我国,依托合资企业在乘用车领域已形成较大优势。在强势收购曼公司并挽手曼斯堪尼亚后,大众商用车规模将占据欧洲商用车市场30%以上的份额,从而超越德国戴姆勒公司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大商用车制造商。收购行动迅速弥补了大众的业务短板,拓展了世界市场覆盖版图。
近年来新一轮商用车合资潮有如下特征,笔者的好友,《 》主编谢光耀先生的观点:
一、大多数合资公司将生产自主品牌车型,而非以往完全引进外方车型。这在中国汽车合资历史上,确实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从广汽日野,到福田戴姆勒,再到一汽通用,在其合资的前提条件中,无不保留了自主品牌,如上汽依维柯红岩、广汽日野均为双品牌运作;而福田戴姆勒合资公司甚至只为打造福田旗下的欧曼品牌服务;一汽通用商用车公司暂未明确引进何种车型,却也明确表示仍将使用一汽解放品牌。
二、“技术转让+股权投资”成为商用车企业和外方合作的新模式。如中国重汽与德国曼达成的合作协议中,曼以60.48亿港元认购中国重汽(香港)25%股权,这使中方保持了绝对控股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未来用曼的技术改造过的更环保的新型中重型卡车产品仍将以中国重汽的品牌销售。
三、近期商用车合资项目几乎全都涉及发动机,比如通过合资,中国重汽引进了曼恩公司欧Ⅳ、欧Ⅴ发动机技术,福田引进了欧Ⅴ标准OM457发动机。
四、如通用与一汽重卡、欧曼与中国重汽、戴姆勒与福田、江淮与纳威司达公司等,国际巨头已经与本土企业实现了联合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整体性合作。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卡车大鳄们已不再强调单独品牌运作,而多数采用了中外方的双品牌运作模式。这种重卡的合资热潮,带给中国客户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全新的物流效率和卡车消费观念。
但笔者要着重强调的是我国重型卡车在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如动力系统、电控系统、制动安全系统、车身及底盘的结构优化等方面,与国外卡车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产品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薄弱,没有很好地掌握产品开发流程、过程、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和评价技术。具体表现在国内卡车企业在汽车电子方面的研究与投入都很不足,差异化产品创新缓慢,低价格同质化现象严重和盈利水平低等,制约了各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因此,任何一项产品技术升级换代大多依赖外方。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技术如大功率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车桥等领域,中方并未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还被合资外方紧紧扼住咽喉。
在关键性零部件如发动机高压共轨电喷或与催化转换器系统,目前国内由博世、联合电子、德尔福、西门子、马涅蒂·马瑞利、现代摩比斯等独资或合资公司控制。与传统零部件不同,电子类零部件的仿制难度较高,很多关键的技术一直受到外国企业的控制,中方根本就没有话语权。与整车合资政策门槛较高的差异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外资在中国投资汽车零部件并没有股比限制,新批准外商独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项目数量高于合资数量,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几乎为百分之九十五。其他如变速器、车桥和发动机被伊顿、ZF、康明斯、ArvinMeritor、雷诺、奔驰、Bosch和IVECO索菲姆所掌控。
从近年来,频现的重型卡车合资除整车外,基本上都附带有发动机总成项目,其实质为发动机之战竞争的合资。从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现有重卡情况分析,未来重卡将向着重型化、大功率、低油耗等方向发展。这将使重卡发动机朝着低排放、轻量化以及高科技装备化方向发展。近几年,欧洲市场上的主流重卡发动机已经超过700马力,扭矩也超过3000N?m,通过CR EGR DOC(电控共轨废气再循环微粒催化氧化器)、DPF(微粒捕集器)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 2ST(二次增压)、VGT(可变几何涡轮增压)等技术,使发动机排放能够满足欧V。预测在未来的10年内,国外卡车的最大功率将达到735kW(1000马力),整车总质量将达到100吨。柴油机也将采用更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新型的催化微粒过滤器等,以满足今后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