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国四排放 汽车企业 

排放升级 谁来为汽车企业争取权益?(二)

时间:2013/5/31 9:56:35来源:方得网 作者:姚蔚责编:0条评论

 

对于国四排放标准的实施,其障碍确实不在汽车和发动机企业。无论是主流汽车企业还是发动机企业,比如一汽、东风、中国重汽、福田、陕汽、江淮,哪个企业不是从三、四年前就已经国四准备就绪?玉柴,潍柴、中国重汽、东风这些有能力造发动机的企业,别说国四,哪个不是都已经规划到了国五?

 

如果要想促进国四排放早日实现(不是假实现,不是靠改合格证实现,不是形式上实现),就必须督促石油供应商提高柴油标准。

 

作为以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时刻盼望排放标准升级,代表发动机企业利益的中国内燃机协会,是不是能够替整个行业向国家要合格的油品,向国家要更多提升排放水平的政策呢?

  

多为企业争利益 少给企业添负担

 

作为行业协会,作为一个行业中能够代表这个行业发出声音的机构,除了要约束自己行业内的企业,是不是也需要给自己的行业争取利益,保护自己行业内的企业不受“欺负”呢?

 

其实,每个公民都希望自己的政府在护照上写着:“不管你身处何方,政府和军队都是你强大的后盾。”而不是:“请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并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网上的一个关于中美护照区别的笑话)

 

发动机行业同样如此,每个企业在致力于技术升级,致力于为减少排放做贡献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配套和国家的支持政策。

 

对于一辆汽车来说,发动机提高排放水平固然可以降低污染,但是,含硫量过高的柴油不但可以让发动机的减排效果大打折扣,更有可能损害发动机。国外排放升级时,常常都是油到车到,油品的升级更是早于车辆升级半年;而中国的油品却远远落后于汽车和发动机。显然,国家在节能减排的要求上有失公允。

 

笔者认为,用车辆提前升级来倒逼油品升级不太现实,但是,用油品不升级,汽车和发动机行业就不升级来倒逼国家统筹油和车的关系,是不是可行呢?如果国家真的要给民众一个节能减排交代的话,面对汽车行业这样的诉求,是不是能更快地推进油品质量的提高呢?

 

做这些工作,显然不能由每个企业来做,行业协会应该能够代表全行业的诉求,向国家相关部门协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并且通过媒体大声疾呼。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的行业协会传来的声音基本是:“内燃机行业准备好了”,“企业都准备好了”等等。然而,现实是,“你们准备好了”,其他方面准备好了吗?要推动国四排放顺利实施,自然应该先扫除那些拦路虎,显然,拦路虎不是汽车和发动机行业。

 

另外,作为行业的代言人,能不能多为行业争取点国家政策呢?比如,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国家对多个行业都有补贴政策。比如,家电行业,对于一级和二级能耗家电,国家都给予消费者直接补贴;太阳能行业,对于农村地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也有补贴;对于城市社区,很多家庭都有一元钱的节能灯泡可以买……

 

其实,发动机行业盼望补贴政策已经很久了。玉柴董事长晏平曾经在多个场合呼吁国家补贴那些积极进行科技创新,达到排放要求的发动机企业。

  

另一方面,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中也提到,对于内燃机行业要“出台经济激励政策。在乘用车节能惠民补贴、农机工业财政补贴等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推广节能环保型商用车的财政扶持政策,带动高效内燃机的发展。研究完善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产品有关税收减免政策。完善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促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对内燃机产品提前达到节能减排相关标准的企业,在企业技术改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和科研开发等方面研究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台任何关于内燃机的具体补贴政策,内燃机协会可不可以代表整个行业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这样的请求,并在各种场合向媒体表达这样的愿望,通过媒体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呼吁。既然是市场经济,那么用市场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可能要比行政命令的手段更好。比如,通过向购买高排放标准车辆提供补贴的办法,逐步淘汰低排放标准车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行业协会,真的应该多为行业内的企业谋取利益,尽力确保行业内的企业获得跟其他行业企业同样的待遇。单凭玉柴的晏平董事长一个企业一个人的呼声,也许真的难以触动国家相关部门。

 

内部会少一点 外部沟通多一点

 

假如一个协会,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外协调沟通,争取行业利益,为行业发展奔走疾呼上,而不是仅限于一次次召集行业内的企业开会上,是不是能够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被更多业内人士记住,树立更多威信呢?

 

笔者发现,中国内燃机协会等机构从去年底开始,参与组织了2012年12月28日北京“贯彻落实国四排放标准工作会议”,2012年3月28日北京“贯彻落实国四排放标准技术交流会”,2013年5月21日至22日“推动贯彻实施国四排放标准工作会议”。不能确定的是,参加这些会议者是不是需要缴纳会务费呢?假如是,会务费加上差旅费,每位参会者参加每次会议都要数千元。如果每个企业每次会议仅去一人,三个会议全参加,恐怕要上万元。对于发动机企业来说,准备国四已然花了上千万元甚至亿元,而参加这些会议,又要多出这些花费。如果国四排放按时实施还好,如果还要推迟,那累计损失真是不小。

 

当前,就连国家政府部门都在例行节约,减少文山会海。27日召开的中央纪检清卡会议不一共只用了20分钟吗?为了一个问题不在内燃机行业的国四排放问题,就要在半年内开三次会,真的很有必要吗?

  

其实,发动机主流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储备应对国四排放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协会与其一次次开会,让发动机企业们表明大家本来就知道的态度、决心和能力,真不如把这精力放到推动国家相关部门提高油品质量,推动国家给发动机企业和用户节能减排补贴等上面。

 

假如同样都是会议,能不能多开点类似“推动落实节能环保型商用车的财政扶持政策”的会议呢?就算请不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也未必),让内燃机行业企业多发出点对“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产品有关税收减免政策”迫切需要的呼声,多讲点补贴扶持政策可以提高行业技术升级的道理,并把这些呼声和观点让媒体全面报道,是不是更加可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内燃机行业健康发展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