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重庆 汽车产业 

重庆产业转型升级走向纵深 如何擦亮“重庆造”?

时间:2014/1/20 11:46:21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孙黎明 高亮责编:0条评论

 

重庆,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因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成功扭转曾经汽摩“一业独大”局面,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强。因有此“沉淀”,2013年,在国内外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环境下,重庆工业异军突起,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势头。

 

未来,重庆的产业转型升级怎样走向纵深,如何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昨日,商报记者邀请市政协副主席、台盟重庆市委主委李钺锋,市政协委员尹华川,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副主席王勇,市政协委员、雷科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雷珂,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刘斌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电动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挑战

 

1 自主研发水平尚处起步阶段,与合资产品相比,仍存在较大竞争劣势。

 

2 需要大量软硬件支持,仅依靠整车企业自身积累,难以支撑。

 

3 目前处于示范验证阶段,尚无法满足全商业化运营需要。

 

重庆恒通电动
重庆恒通电动

 

应对

 

1 围绕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示范运行环境、创新、资金、人才五方面做文章。比如,逐步增加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公务用车采购自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设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2 走产融结合道路,提高竞争力,降低金融行业的高杠杆高风险性。

 

3 “两化”融合,借助信息化,从成本控制、精准管理和产品提档三个方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把脉 重庆工业转型稳中提质

 

“重庆工业已培育出很多在全球市场叫得响的产品,如汽车、摩托车和笔记本电脑等。”尹华川说,近年来,通过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推进重大项目引进投产达产、支持新产品研发上市、开展企业降本增效活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重庆工业经济效益已不断提升,实现了稳中提质。尤其是在产业集群打造上,现已形成“6+1”支柱产业齐头并进格局,实现了工业产业结构有效调整,其中,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重庆工业两大主动力。

 

李钺锋说,台盟重庆市委曾对重庆摩托车产业进行过调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市率先推进摩托车产业发展,“重庆造”摩托一度占据全国生产量60%以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重庆摩托车产业在市场上的累计投放量,已超过4000万台,“重庆造”一度成为中国摩托车制造的领头羊。目前,重庆摩托车产业仍是重庆作为工业重镇的象征和代表。

 

作为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我市现有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19家,上规模的零部件生产企业1000多家,已形成500万辆以上摩托车、80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能力,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摩托车配套基地。李钺锋说,“摩托车产业曾给重庆整座城市带来了成长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为我市培育了全国最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而且也为汽车、其它装备制造业培养、锻造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我市摩托车产业完善的产业技术体系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此项优势让其他地区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复制”。

 

“除了摩托车,近年来,重庆的汽车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王勇说,例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重庆在电动汽车研发与应用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初步建立了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2008年,科技部将重庆列为全国首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

 

通过调研,王勇发现,目前,重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达785辆,其中,长安混合动力乘用车423辆,恒通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公交车362辆。同时,通过示范运行,重庆在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建立了一套示范运行模式。长安和恒通等企业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推广了一批新产品。重庆已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瓶颈 产业亟待进一步转型升级

 

多位政协委员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工业想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进一步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则是关键。

 

“以摩托车行业为例,虽然我市摩托车产销量呈现向好趋势,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因我市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忽视对质量和技术的追求、缺乏市场售后服务体系,加上国外市场价格战日趋激烈,尤其是国内市场销售疲软,在广东、江浙、鲁豫摩托车板块的强力竞争和挑战下,我市摩托车产业发展前景堪忧。”李钺锋指出。

 

他认为,当前重庆摩托车产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如,从1995年至今,全国有200个大中城市因各种原因先后采取摩托车限行措施,给主体市场带来挑战;其次,2010年7月起,摩托车行业开始实施国Ⅲ标准,因需对摩托车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导致投入成本增加,而增加的成本相应地传导到终端市场,抬高了销售价格,使摩托车行业产销迅速下滑;第三,此前摩企常用的模仿贴牌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发展。因在行业超额利润的吸引下,许多企业选择“组装”这一最快速最省钱的方式去占领市场,而忽视了自主品牌的打造,走的是一条模仿、组装、贴牌的简单加工生产之路。时至今日,我市许多摩托车企业已成国际品牌摩企的贴牌生产商,而自主品牌处于萎缩当中。据调查,重庆著名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的代工率为30%至70%不等。因没有形成自身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缺乏自身过硬的品牌和独立研发能力,当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各企业最终只有打“价格战”以抢占市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