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国四 排放升级 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分析论证不全面 国四排放升级屡陷困境

时间:2014/4/24 9:07:42来源:方得网作者:姚蔚责编:0条评论

 

2014年4月23日,工信部官网正式公告,重型柴油车的国四排放实施时间推迟到2015年1月1日。此文撰写时,该公告尚未发布。

 

近日,笔者又听说重型柴油车的国四排放实施时间,再次被推迟。

 

据某商用车企业老总说,各大部委已达成妥协,将于2015年1月1日在全国内正式实施国四排放,同时,届时将全部取消国三车辆公告。据称,达成此协议的最终原因,还在于油品——2014年底才能在全国范围内保证国四柴油的供应。

 

在国四排放实施时间屡次推迟中,一方面是随着雾霾天气席卷全国,各地节能减排的措施不断升级;另一方面是,重型汽车的整车以及零部件企业早已做好了国四排放升级的准备,尿素行业也产能充足,并且早已迫不及待。

 

然而,国四排放为何仍一推再推?为什么环保部抱着大的决心——决意要在去年的7月1日实施,最终却依然要再延长一年多呢?

 

排放升级缺少可行性分析 屡遭推迟

 

笔者认为,国四排放不能按时实施的原因,不在于各类技术无法实现,而在于其经济过程的难以实现。

 

事实上,国四排放实施是一个经济过程,而并非是个技术问题。这就像要造出好的汽车来,是个经济过程,而不仅仅单纯是技术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按照经济规律来认识排放升级的问题。

 

但是,我国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发布,特别是针对产业发展等方面(仅看成技术实现的问题),不但在其之前不经过严格而专业的经济性、可行性论证的过程,也没有事先对这一政策实施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资源配置是否足够、人员配置如何等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可以说,很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比如,从30年前开始,我国政府上马很多大的工程,包括做投资、上项目等,开始有了可行性论证这个环节。凡是了解可行性分析的都知道,技术可行只是项目可行的一个部分。

 

做可行性分析时,我们一定要考察这个项目的前景和风险,且做定量分析,还要分析该项目所需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可获得性与未来的价格等等;另外,就要对于人员配备的分析,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包括可能会遇到的各类较大的风险,以及在这些风险下面的对策。除此而外,分析中还要涉及到对该项目的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最后还要对该项目进行所有投入和产出的分析,并且形成财务报表。可见,技术是否可行只是可行性分析中的一个部分。

 

尽量国家对于工程项目会进行可行性分析,但在出台政策时,可以说,基本不做可行性分析,还停留在对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的一个维度上。比如说,对于国四排放升级政策的制定,我们从当初政策制定的目标以及依据可以看出,该政策制定的依据就是技术的可行性,汽车及发动机企业的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并未对技术升级的经济环境、风险、资源配置以及时间因素、价格因素等进行详细分析,导致最初制定的时间表(2008年1月1日实施国三,2009年1月1日实施国四)完全无法实现。

 

而国四排放升级时间的一拖再拖,在于每次只推迟排放时间表,并没有对上述所有因素做出认真分析以及计算后,得出可以实施的条件具备所需要的时间,因此,每次推迟的时候,对于经济条件在推迟后的时间节点能否达到,也并没有底。

 

缺乏可行性分析论证 政策发布易陷一团糟

 

为什么我国的工程项目能够实施可行性分析,而经济政策却没有做可行性分析呢?

 

在这里,请允许笔者来讲讲这一原委。

 

笔者的研究生导师李京文先生是中国经济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倡议者,也是早期我国很多重大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组的组长。比如,他参与与主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京沪高速轮轨等项目的论证分析。

 

也正是因为,李京文先生对于引入项目可行性分析方面的贡献,他被称为我国技术经济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社科科学院的双料院士(社科院的院士称为学部委员,李京文是社科院学部委员,社科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李京文先生说,当时他们倡议国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包括工程项目和政策制定。不过,当时国家决定在可行性分析论证上,对工程项目先行一步,对政策制定延后一步。

 

不料,政策制定的可行性分析就一拖就拖的没了影,现在所有的工程项目必须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后才能上马,但是,政策制定和颁布就随意得多。

 

事实上,可行性分析往往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专业团队里面既包括懂经济的、懂管理的,当然,也需要懂技术,可能,还需要会计师等等。而我国很多的产业政策制定,往往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这个环节,很多是通过调研和开会(国四升级就开了无数无数的会议)来决定。

 

不能说,事先的可行性分析能够预测到一切外部环境和实际运作中发生的风险,也不是说项目的发展就一定会按照可能性分析的目标和计划来进行。但是,可行性分析这个工具,最基本地保证了项目及政策的正确性,而可行性分析的团队和过程,也是保证项目和政策不失败的重要手段和因素。

 

现在,距离我国重大项目实施可行性论证已经过去30年,然而现在政策执行仍没有一个可行性论证的科学过程。开会讨论、下基层调研这种方式,何时能够改成科学而严格的论证体系?何时能让专业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组来出具初步的报告呢?

 

假如依然不能够进行可行系论证,那么可以预料,国五的排放升级,也仍然会是一团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