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商务部 贸易 货物 出口 

商务部回应“贸易虚高”质疑:部分货物提前赶在12月出口

时间:2016/1/21 8:18:55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责编:李秀芝0条评论


1月20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5年全年的商务运行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会上正面回应了12月贸易虚高问题。


他认为:“12月份出口如果说稍有异常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有一部分出口本来应该在1月份和2月份,往前赶了,主要是这个因素。”


展望2016年,沈丹阳表示,2016年中国外贸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非常复杂严峻,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不排除今年1月份出口 不会那么漂亮。


1.jpg

出口增加因季节性因素


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最新 显示,中国12月份以人民币计价进口同比下降4%,出口同比增长2.3%,12月份贸易顺差3820.5亿元人民币。


这一 表现要优异于2015年全年 。去年全国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


此前有分析人士表示,自2015年“8· 11”汇改之后,境内外汇差较大,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上升,这些虚假贸易往往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流转。


在被问到航运业时,沈丹阳借着话题列举了12月进出口表现回温的三个因素。其一是外贸稳增长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其二是结构调整继续优化,12月份一般贸易增长1.4%,民营企业出口增长7.9%,而机电产品出口在12月份也是正增长,增长0.2%。


另外就是12月份的出口增长有一个季节性集中出口的因素。“春节临近,加上大家希望在2015年出口能够稍微增长一点或者少降一点,所以12月份的出口,有一部分是在年前集中抢出来的出口,一些企业把1月份出口的货物抢在2015年底前出口。”


针对“8·11”汇改后境内外汇差加大,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在上升的说法,沈丹阳明确表示,“12月份出口如果说稍有异常主要是季节性因素。”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撰文分析虚假贸易推高出口 的说法不实,邓认为,12月出口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有效汇率贬值+外需回暖”。


面临较大贸易救济压力


2015年中国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涉案数量和金额确都有所下降,但“中国制造”在全球仍面临较大的贸易救济压力。


商务部 显示,全年中国出口产品共计遭遇22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5起,案件数量较2014年下降12%,其中反倾销案件67起,反补贴案件8起,保障措施案件10起;全年涉案金额80亿美元,较2014年下降24%。


沈丹阳说,仅以2011~2015年国外对中国发起的案件为例,每年涉案平均金额约110亿美元,累计涉案金额约550亿美元。国外救济措施实施期限最少为5年,而实际上大多数措施的实施期限达到10年甚至更长,这就对中国出口的抑制作用更为负面。


据他披露,每年对中国外贸的整体影响约为1400亿~1500亿美元左右。


日内瓦时间2016年1月18日下午,世贸组织紧固件反倾销措施争端案执行之诉上诉机构再次裁定,欧方对中国产品维持至今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表示,这是中国入世以来针对其他成员执行世贸争端裁决的措施第一次提起的执行之诉,并获得执行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全面支持。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08年,中国紧固件对欧盟出口金额达到10.8亿美元。经历近十年的跨国官司,尽管我国最终获得全面胜诉,但是到2014年已降至8000万美元,仅剩一个零头了。


沈丹阳说,当前,中国遭受国外贸易摩擦影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机电、化工等附加值较高的企业,涉及的企业数量很多,贸易摩擦直接影响中国相关产业的就业,也削弱了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