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汽车动力蓄电池企业出炉 依然不见日韩品牌
上周末,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公示名单,包括中航锂电、河南锂动、微宏动力在内的31家单体企业与1家系统企业入选,而此前备受关注的LG、三星等外资企业依然并未入选。
《规范条件》从之前的推荐性标准,到如今与我国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配套、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挂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一些未列入前三批次目录的电池厂商,充分利用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积极准备加入。本次入列的某一电池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准备的时间确实比较短。因为原来不是强制性的标准,变为强制性以后,对企业来说需要尽快应对,所以鉴于这次准入申报发生的时间关口,让企业不得不全力以赴,确保能够进入到目录中。”他介绍,由于自身条件还不错,因此只需提交符合申报要求的资料即可。
随着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的加大,产品质量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越加普遍,电池起火机率逐渐提升,《规范条件》性质发生紧急转向,目的在于过滤行业部分低端产能,降低行业无序竞争,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就曾表示:“政策对电池做出的要求是对的,电池安全应重视,不能没有门槛。”
不过,在本次公示名单中,也有原来在电池行业中知名度并不太高的企业名字,甚至出现了一些新面孔,本次入列的电池厂商数量,超越了前三批次数量的总和。行业人士认为:“从这批公布的入选企业来看,不难发现政策倾斜于自主研发产业。”
之前受到高度关注的日韩电池企业,依然未出现在第四批次公示名单中,一方面,这对于已经进入目录的国产电池企业势必构成利好;另一方面,包括北汽、上汽、广汽、江淮在内的国内多家车企均与日韩电池企业有供货关系。对此,一些行业人士建议,不妨为已经研发完成或者准备上市的汽车产品留出市场空间,待下一代产品申请公告时,再执行更换电池的计划。
据了解,第五批电池目录将在第三季度公布,据行业人士预计,如果松下、LG化学和三星SDI公司继续无缘第五批公示名单,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受到不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