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万钢 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 商用车 

上海车展:新能源、新动力、新格局

时间:2009/4/24 8:59:12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上海证券报责编:0条评论

 

    于4月20-28日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精彩纷呈的新能源汽车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 

 

    据本报记者统计,几乎每家汽车公司都带来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不管是自主品牌的长安、一汽、奇瑞、吉利,还是国外的日产、福特、大众、通用、丰田、雪铁龙,都纷纷推出了混合动力、电动车、氢燃料等各种新能源的汽车或新能源概念车。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新的“异动”:电动车成为新能源车的最大“兴奋点”,汽车厂商们开发电动车的热情集体高涨;商用车领域新能源车的开发如火如荼;合资汽车公司对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重视,势必与自主品牌展开竞争;豪华车也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未来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也一触即发。 

 

    在车展现场,本报记者随机进行了消费者调查。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抱着好奇的态度,并不排斥,但对于混合动力车能省多少油、车价以及电动车的充电、续航里程问题都不甚清楚。他们表示,如果在车价和用车成本都不会比传统汽油车高的情况下,愿意购买新能源车作为家用的第一辆车。 

 

    新能源车的异军突起解释了当下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一个新的商业逻辑:新能源车为什么会成为成长性最好的一股力量? 

 

    事实上,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及汽车的广泛使用,日益对能源与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汽车业面临产业格局的大调整,汽车巨头此消彼长,推动未来汽车业发展的新动力必然是新能源汽车,并将由此重新划分未来汽车业大格局。中国政府正积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希望在本次汽车业大调整中,借助这一新的动力,改变中国汽车业依附于国外技术的处境,并在未来的国际汽车竞争中实现真正的赶超。 

 

    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上海车展上所说,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一场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又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引擎。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突破将扮演主要角色。 

 

汽车工业的新起点 

 

    本届车展上的新能源车,都不约而同地向着实用化方向迈进。虽然还不至于爆发性地替代传统汽车,但它们正迅速贴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商用车领域的新能源车是车展的亮点之一。郑州日产带来的“帅客”电动车,续驶里程长达260公里,最高时速140公里/小时,充电便利,自带内置式充电机,普通电源即可充电,快速充电0.5小时可充50%电量。据郑州日产总经理郭振甫向本报记者介绍,电动版“帅客”是由郑州日产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城市多功能商用车,除装载电池驱动的动力系统外,其他方面与普通商用车并无区别。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车发展的今天,郑州日产走在了行业前面。该公司自行研发的纯电动汽车,已在国家电网等行业客户运行2年,情况良好。今年2月份,又被河南省发改委确定为电动车在郑州、新乡、洛阳三地试运行的指定车型。 

 

    独立汽车分析师钟师对记者表示,我们十分清楚,在传统的内燃机领域,自主品牌车企已很难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只能不断缩小差距。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行业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捷径,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便挤入世界汽车强国之列。以插入式和纯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无疑给中国打开一条通往光明与未来的绿色通道并呈现财富矿脉。

 

    在这样的逻辑思路下,中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最重要的一次发展机遇。在今年的1月14日,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其中将新能源汽车提到了一个历史高度;2月5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给予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办法,根据节油程度和技术的高低,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可以获得4000元~25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商用车最高可获得60万元的补贴。扶持力度之大,相当罕见。

 

    事实上,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能源紧缺的困境。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的比率增长,预计到2010年进口依存度将接近50%。发展新能源汽车,用电代油,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

 

    “表面上看,正在蔓延的金融危机是由监管失控引发的,实质则是由于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高碳经济模式走到了尽头。”武汉凯迪控股投资公司董事长陈义龙上个月这样对媒体表示。

 

    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伯强对记者表示,尽管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价格回落,但能源短缺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时,能源问题仍将是突出问题。

 

    因此,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抢占未来能源竞争先机的战略意义上说,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对新能源车从研发到购买都制定了相应的促进政策,以此拉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在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中国市场,作为最有潜力的电动车市场,未来无疑将会成为竞争激烈之地,全球汽车工业的旧格局也将由此被改写。

 

    科技部部长万钢对记者表示,2010年前后将迎来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今后的10~20年,将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一个关键阶段。

 

    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已取得不小的突破,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已相对确立。在车展现场,比亚迪股份董事长王传福透露,比亚迪考虑为欧美汽车生产企业提供电池产品。“比亚迪正在与一家美国汽车制造商以及两家欧洲汽车制造商就提供锂电池进行磋商。”比亚迪去年12月推出F3DM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并开始向团体客户销售。虽然该款汽车发行量有限,但在全球汽车市场造成轰动,因其较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推出的类似混合动力车早了整整一年时间。

 

    但是,在喧闹的车展背后,也带给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新能源车距离普及到底有多远?一个需要正视的现状就是,除了混合动力车,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车,到现在还没有卖出一辆车。

 

    独立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和普及将面临种种挑战。“第一,目前国内有关插入式和纯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和政策法规依然不完善,产业架构尚不清晰;其次,电动车围绕电池的动力总成的可靠性以及实现电机系统的控制尚有待市场的检验。” 

 

    简而言之,中国新能源汽车要进入大规模产业化,还需克服技术、标准、配套等方面的“短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