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救不了中国 业 09年销量或降15%
近日,有 业内专家预计,2009年,中国 的总销量相比2008年会下降15%。据统计,2008年,中国共销售各类型 15万辆。15%则意味着超过2万辆的销量就此蒸发了。更有甚者,一些专家预计,数年内中国 业都需要在艰难中求生存。
曾有人这样形容中国 企业,“这是一个被中国政策遗忘的角落”。的确,“汽车下乡”政策让微车叫好又叫座,卡车则受惠于4万亿元投资计划。 业呢?就这么默默地被国家一系列政策所忽略。
新能源政策提到了 业,或许是对 业最好的安抚。但新能源能不能救中国 业?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样说,有三方面原因。
经济学讲究投入产出比,最理想的状况是投入小,产出高,这就需要比较各种不同的投入产出比,从中选择最理想的途径。
首先,投入高,回报小,这是新能源汽车之前受企业冷落的原因。在国家出台支持政策后,这一状况虽有所改观,但政策的持续性能有多久?两三年内有补贴,两三年之后呢?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将让企业陷入亏损泥沼。
其次,组装的性质决定了 企业不拥有核心技术,这意味着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全国大大小小超过20家 业的新能源 陆续推出,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它们购买国外的成熟技术,应付交差;它们成了国外产品的试验田。
最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需求缺乏。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公交企业之所以采购新能源车,更多地是出于政策引导和地方政府要求,而不是出于经济考虑后的真实需求。
中国的 业确实非常需要这数十亿元的资金,但不是用在新能源的开发上。有关部门希望通过新能源来扶中国 业一把,但好心不一定办好事。今年一季度,行业整体销量下滑了35.8%,就说明了新能源对于 行业来说,更多地是“画饼充饥”,中国 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解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 业深层次的矛盾是什么?应该是公铁竞争给中国客运市场所带来的致命打击。太原与北京之间的动车组开动了,太原—北京专线的客运公司已经面临倒闭的现状。还有就是一些不合常理、不合国情的政策,给 企业带来的诸多压力。比如对7米以下 征收消费税,比如国Ⅳ标准先行。长安 副总经理刘中领告诉笔者:现在国家要在农村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然而在匹配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例如找到合适的发动机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硬着头皮上,只会令 业“雪上加霜”。
有专家曾经呼吁,如果能够把这些资金直接投到农村市场,用于农村客运,我们会获得更大的回报。“汽车下乡”政策如果能够惠及 业,也将为 企业带来新的机会。新能源之于中国 业只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