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公交60年巨变:从小公交到“巨无霸”
20世纪30年代后,无锡创建了锡澄、江南、锡沪三家汽车公司和几个小汽车行,但仅是跑市外交通。1927年,从迎龙桥到梅园的开源路上曾通行过七、八个座位的城乡小汽车,全长8.1公里,这样的小汽车可算是无锡公共汽车的雏形。
1949年无锡解放后,无锡市政府对原有的私营汽车公司,汽车行及经营线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顿和改组。1951年,“苏南物产展览会”期间,锡澄长途汽车公司拨出6辆汽车,为参观者提供交通方便,成为无锡公共汽车之始。1953年11月,锡澄公司合营,为解决市内交通,市政府决定从锡澄公司长途汽车中划出部分车辆开辟市内和风景区共5条公共汽车线路,成为无锡正式开通的城市公共汽车线。
1956年:25辆公交车起步 1956 年,无锡市公共交通公司建立,由原锡澄长途汽车公司划出 25辆,职工108人,固定资产53.5万元,除保持原5条公共汽车线路外,增辟一条从市人民大会堂至华庄的7路公共汽车线。初名无锡市公共汽车公司,后改名无锡市人民汽车公司。
1956年——1957年期间,市政府两次共拨款18.6万元,于惠勤路新开河畔建成公司第一栋办公楼以及停车场、保修车间和集体宿舍。
1964年 首次用上了月票 家住棉花巷的老人唐秀华今年83岁,她是无锡第一批用上月票的乘客。她说:“首次发售月票是在1964年,当时3路、5路等线上下班客流已出现高峰,不能正常售票,漏票较多。为方便乘客,减少漏票率,在市区3、4、5、10路四条线上发售月票。发售对象为沿线工厂、机关职工、月票定价人月3.60元。到了1973年,为了减轻市民的负担,把人月3.6元改为了3.00元。”到1985年,月票发行量已达3万多张。
1985年:线路通向市郊 1985年底,市公交营运线路和站点已通向市郊各主要客流地区,公交网络初步形成。至1995年末,我市营运线路共有39条(含5条专线车线路),线路长度为564公里。
1997年:开始无人售票 1997年3月28日,无锡市第一条无人售票公交线路在环城线10路车上正式投入运营,一时间,很多带着好奇心的市民专程花钱坐10路车到市区走一圈,亲身体验没有售票员的公交车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自1996至2000年的5年中,无锡新辟公交线路24条次,调整、延伸、优化线路40条次,形成较为合理的城市公交线路网络。增开夜班线路10条,学生专线8条,开通了无人售票线路43条,较好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
2003年:空调车上路 2003年无锡新辟了公交线路13条,调整延伸线路35条,使公交线网得到较快增长及优化。同时,年内还新增了绿色豪华空调车189辆,延长部分公交末班车服务时间,使无锡市营运时间超过22点半的公交线路达20条,占全市公交线总数的20%左右。重点对中山路、人民路、学前东路等站台、站棚进行了美化、亮化建设、安装新型不锈钢候车站棚234只。
到2003年底,公交集团公司拥有新区、梁溪、中南、凤翔、马山、出租汽车和快速 7个分公司,无锡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2.18台。公交车在无锡地区的客运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线路重复系数已经超过北京、上海。市区公交车平均换乘次数已降为1.1次,中心商务区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下降为5—8分钟。
2006年:大容量公交落户 2006年,无锡在11路上试用大容量的公交车。这种公交车特别为司机设置了单独的空间。此外,公交车一次可以拉200多名乘客,比原来也宽敞了很多。
2007年以来,随着锡山、惠山以及新区农公班线的改造,锡山公交、新惠公交、新区公交也相继成立,目前全市营运的公交车辆已有2000多辆,其中空调车占到一半以上,营运线路近200条,日均客运量80余万人次。如今,公交车不仅开进了居民新村,而且还开进了乡间田头,随着无锡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进完善,全市公交“无缝对接”已指日可待。
展望:公交智能化指日可待 目前,有关部门又已着手对无锡锡山城际公交公司和无锡新惠公交公司两家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同时鼓励扶持新区公交企业的发展。这样,连同无锡公交行业老大无锡九龙公交有限公司在内,无锡市区1623平方公里(不包括江阴、宜兴在内的无锡7个城区)就形成3家上规模、有竞争力的公交企业。
同时,备受关注的公交智能化项目经过前期规划、招标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终于渐现端倪。今年年底之前,九龙公交营运调度、监控等两大硬件系统将初步建设成形,200辆公交车的监控设备安装到位,100辆公交车也将配备专门测算客流的红外计数器,而最能让乘客感受到便捷的智能化站台也将有望在火车站、南禅寺等若干个中心商务区站点试点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