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商用车    卡车 “四大四小”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终极格局? 

“四大四小”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终极格局?

时间:2009/8/28 10:00:39来源:凤凰博客作者:凤凰博客责编:0条评论

 

    目前汽车产业“四大四小”的格局,即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重汽,根据产业规划,国家支持他们对其他车企的兼并重组,那么是不是除了它们之外就没有更好的企业能发展起来?是不是兼并重组的重任都由它们来承担?“四大四小”是不是我国最合理的产业格局?“四大四小”能代表中国汽车走向世界吗?

 

“四大四小”格局基本排定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在未来三年,要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中国的汽车产业现在有160多家整车企业,这种分散的局面不利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所以根据规划,国家将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四大”汽车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四小”汽车集团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

 

    目前,国内的汽车企业主要有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重汽、吉利、华晨、江淮、哈飞、长丰、福建汽车、昌河、长城、比亚迪等,其中前10家的销量占销售总数的86%左右。截至目前,中国尚未出现年产销量超过200万辆的汽车集团。今年前7个月,上汽销量已经接近144万辆,一汽产销102万辆,东风达到97.18万辆,长安以78.93万辆紧随其后;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分别排在销量的5-8位。

 

    今年上汽的总产量预计将突破200万辆大关,将成为我国首个产销规模过200万辆大关的汽车集团,但是长安和北汽都制定了未来几年产销规模要达到200万辆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与一汽和东风的计划并不相上下。长安前7月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一汽和东风,有消息称,中航集团旗下的汽车资产哈飞和昌河可能会无偿划拨给长安汽车,如果成为事实长安汽车将马上增加40万辆的销量。北汽也是雄心勃勃,今年计划实现产销汽车113万辆;明年的产销目标为150万辆;2011年的产销目标为200万辆。为实现此目标,北汽正在国内外到处寻找收购的目标。最新消息称,北汽控股已与福建汽车集团达成协议,北汽将收购福建戴姆勒公司50%的股权,并将其改造成北京奔驰在福建的分公司,主营轻型商务车,北汽、福汽双方有望在9月份签约。而广汽依靠出色的盈利能力已经率先在国内迈开了收购重组的步伐,先是入主长丰汽车,再和菲亚特签署合资协议,不久广汽的产销规模将迅速提升。而安徽省方面已经明确组建“大安汽”战略,年内就会出台具体方案。虽然安徽省政府提出支持奇瑞、江汽、华菱、昌河、扬子、全柴等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联合重组,但并未提出具体汽车企业的相关联合重组事宜,其中奇瑞和江淮的整合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我猜想在将来,中国汽车产业可能呈现出的格局是:东北主要是一汽集团的地盘,华东是上汽集团的势力范围,长安集团立足西部,东风集团固守中部,而广汽集团则独霸南方,北汽集团在华北立足,奇瑞汽车、吉利和比亚迪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穿插游击,也占据不少二三级市场的份额。

 

并购重组可以是局部和温和的

 

    由于重组的政策时间跨度截止2011年,其中国家点名的“四大四小”的地位将逐渐突出,因此企业之间、政府之间的竞争就很激烈。

 

    但是,这种带有行政命令色彩的行业重组最终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吗?行业重组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在行政指令推动下的兼并重组,是否能完成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在当下国内160多家整车厂中,其实最急需整合的是很多年产销不足万辆,甚至更少的小厂,而它们正荫庇在地方保护的大伞下。由于我国汽车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中,企业本身要求重组的需求并不迫切,政府是主要推动力。但是中央政府意图大力推动,但地方政府不一定积极。此外,兼并还涉及到复杂的行业利益,如不同企业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主管,加上企业的互补性如果不强,会造成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从目前国内外发生的几起兼并案例来看,成功率并不高,上汽收购南汽1年多时间,还处于整合阶段,而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车企跨出国门的并购案——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已宣告失败。

 

    其实,一汽与华晨的收购风波就反映出这么一种现象,在华晨看来,并没有兼并重组的需求,对于当前的状况,自己还能够从容应付,并且华晨谋求自主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这让一汽的积极主动反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当然,在国内华晨是比较优质具有发展前途的汽车资产,并购这样的优质企业是大家都想的好事。但是像吉利、华晨、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企业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汽车的有生力量,“四大四小”在限期内搞兼并重组即使能够吃掉像华晨汽车、福建汽车、哈飞汽车、力帆汽车等企业,其结果无非就是暂时获得膨胀性发展,这是不是一种投机心态?

 

    兼并重组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也有很多种途径,不必不惜血本,也不必大动干戈,轰轰烈烈,搞成国家取得的光辉成就、地方的显赫政绩;兼并重组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局部的。要以企业利益为先,站在行业的高度,确实能改变国内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不是盲目求大,国家可以支持大企业与小企业、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支持整合国内资源发展新兴的特色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项目,从而真正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走区域化集中发展的必然路径

 

    从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汽车产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综合产业,兼并与重组是促使汽车产业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在当下的汽车产业竞和的格局中,市场力量和地方行政力量的推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独特图景。在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百万辆产能目标”的汽车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并购并做大”的机会。“四大四小”并购及重组传言的背后,是国家主管部门收紧产能审批权、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彻底整合的决心。但是,如何做到让重组的推手是政策而不是政府,如何让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自由组合,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已经明确表示,汽车兼并重组规划年内将出台,内容包括加快研究出台推进包括汽车生产企业在内的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解决企业资产的划转、解决债务的核定与处置等方面的问题,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兼并和重组来整合产品资源、提高竞争能力。

 

    此外,汽车产业不能再重回以前各个企业、各个地区各自为战的局面,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和互动机制,打破区域利益壁垒,企业和地区间进行广泛的合作,在国家有关部门协调下,一些项目可以合作开发,而不是互相争抢而形成内耗。当前的中国汽车工业地域过度分散,很多地区都在争当龙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汽车产业要具有高质量、低成本、多品种及个性化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处在产业集中区域之外,分散的、主要靠地方利益驱动和支持的汽车项目将越来越会面临淘汰和整合,汽车产业必然要走区域化集中发展的路径。

 

    中国汽车企业正在进行一场产能和规模的竞赛,而在政府收紧汽车新建产能审批权的背景下,并购和重组是现阶段汽车企业的重要选择。但调整好现有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现有产能资源,并在瞄准和追踪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这是车企更应当做好的当务之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