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客运怎样跑赢市场?
在骤起的高铁时代,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快捷,安全,舒适度高,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无疑,这对公路客运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同时,省外客运大鳄加紧了“入侵”步伐。面对日益变小的客运市场蛋糕,公路客运企业如何尽量多分得维持生存发展的“一杯羹”,成为了公路客运企业当前的生死抉择。
并购重组:提升企业竞争力
据了解,在我省9472家客运企业中,一级客运企业只有2家,二级企业只有21家;总资产达到1亿元规模的客运企业仅13家,年度总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客运企业仅10家。企业一盘散沙,实力分散,在竞争中被各个击破,成为我省公路客运业的软肋。
外省客运“航母”开始在安徽加紧“攻城略地”。自2003年以来,跨省营运的新国线运输集团并购了灵璧县汽运公司;江西长运公司并购了马鞍山市、黄山市汽运公司;江浙一些民营企业,也在积极筹划与省内运输公司合作。安徽客运业,如何应对这一危局?
“谁强,谁才能跑得赢!必须通过并购重组,做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新成立不久的客运企业安徽交通集团汽运公司,在短短的2年多时间内,与安庆、巢湖、宣城市政府合作,先后并购重组了三市的汽运公司。并购重组后,公司总资产增加了800%,营业收入增加了900%,利润增了564%,省际、省内班线扩张到1047条,企业近30条优质的公车公营线路效益良好,突破了油价上涨、火车提速、外省竞争的“三重合围”。
公路客运业并购重组,加快了对全省优质站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安庆客运中心站、巢湖客运总站等一批重点站场开始建设,计划经济时代用了几十年的简陋站点被弃用,乘客又开始被宽敞明亮、舒适安全的新客运站吸引回流。
“站场资源是公路运输的核心,是唯一能和高铁竞争的优势,它提供的密集的点到点运输,是铁路运输不具备的。 ”安徽交通集团资产部负责人张春蓉说。升级站场设施,提升道路出行舒适度,是市场竞争的迫切需求。该公司仅2008年,就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9200多万元,“只有龙头企业,才有这样的实力。 ”
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运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通过全省一盘棋战略,这家公司实现了车辆保险统一,维修统一、采购统一等的“六统一”,大大节约了成本,实现了技术和市场信息共享。据了解,仅每年的保险成本就节约了8%左右,购车费用下降了10%以上,通过灵活调配运力,经营路线的实载率也大大提高。
“要大力改变客运市场‘小散乱’现象,安徽道路运输,才能应对激励的市场竞争。 ”省运管局一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只有抱团才能取胜。
公车公营:安全效益双丰收
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私人承包车辆难以调动,应急车辆难以组织。是一家家汽运公司的公车公营车辆,担当起了紧急输送旅客的重任。公车公营运力调配能力强、服务质量好、指挥效率高等优势,在那场生死之旅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走公司化发展方向,是我省一批汽运公司的战略成功要诀。2007年1月1日,安徽交通集团客运公司收回了巢湖至上海1台班线 的经营权,这台班车当年创造利润104万元,是承包经营的4倍以上。之后,企业又收回了和县至合肥、含山至合肥、巢湖至上海、无为至常州、庐江至杭州共15台 的客运班线经营权,并对巢湖至南京等12条客运班线共27台车实行公车公营。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其中巢湖至上海、无为至常州、庐江至杭州等客运班线,当年运营,当年收回全部投资。 ”
公车公营首先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以安徽交通集团客运公司巢湖公司为例,公司化经营的车辆数虽然只占总车数的6%,但公车经营利润占公司利润总额的50%。其次,由于实施统一管理,公车公营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 2008年,交通集团汽运公司行车事故同比下降27.2%;事故受伤人数同比下降30.8%;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3%,公车公营车辆没有发生一起行车事故。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客运企业的经营模式陆续转为了挂靠经营,即由单位购车、承包人缴保证金和一定班线费的承包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客运企业的危机,但安全隐患大、经营不规范、服务质量低下,这些问题,如一股巨大的潜流,始终威胁着尚未成熟的客运市场。
公车公营,企业拥有完全的产权与经营权,克服了原有承包形式带来的管理失控的弊端,企业管理得以加强,人员素质得以提高,企业更能增收挖潜,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品牌效应。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这是打造公路“动车”的重要渠道,值得全省客运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