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工程车以科技为“引擎”良性发展
当今工程车行业竞争激烈,强手如林,“东风工程车”在短短几年内脱颖而出,迅速跻身于行业四强。
是什么力量使工程车事业部得到飞速而良性的发展?
“关键是科技创新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是科技推动了企业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宋世鸿如是说。
人才保证:科技创新的坚强基石
“企业的竞争,其实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构筑企业的人才高地,企业才能获取长久发展的动力。”宋世鸿在谈到如何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时提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事业部紧扣“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大力实施“聚才工程”。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招聘、内培外训等形式,引进、培养研发、技术、质量、营销等专业人才,并在他们工作热情最高,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赋予他们重任,使他们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开发部罗春明2002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设计专业。为充分发挥他的设计才能,事业部让他负责劲卡车型的开发。他不负众望,去年全年承担新车型开发及适应性改进车型74款,他本人开发20余款车型,所设计的480、485、490、4100系列车型投入市场后实现销量7000余辆,占整个事业部总销量的30%。
让属龙的下海,让属虎的上山。除了用事业留人,事业部还实施激励政策,在薪酬上向技术人员倾斜,并每年都拿出一笔资金对重大技术设计、改造项目获奖者进行奖励,赋予一定的荣誉,让他们 “名利双收”。罗春明因开发成绩出色,除了受到事业部物质奖励外,去年还被评为东风股份“杰出员工”、“科技明星”。
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在事业部总装车间离合油加注工位,有一个专用的加油装置。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装置是由员工利用废旧胶管自制的。以前因为离合油壶加注口小,位置不合理,造成加注过程中洒漏现象严重,腐蚀仪表板。有了这个“宝贝”,这种现象得到了杜绝,并提高了加注效率。
在科技创新上,事业部以服务生产经营、提升企业效益为中心,打造以技术人员为主体,以群众性技术创新为补充的第二层平台,通过开展“小发明、小改革、小改进、小设计、小建议”等技术创新活动和有目的的选题攻关活动,解决生产的一般性技术难题。
在总装装配线上,以前每翻一台车架,操作工都要钻到吊起的车架下面调整地拖链小车插销的位置,存在安全隐患,加大了劳动强度,增加了作业时间。员工高斌根据不同车型前后桥地拖链小车插销位置的不同,在地拖链上划记号定位,消除了这个瓶颈。此项改善入选东风股份和东风有限优秀群创项目,并作为十大典型在东风有限进行了成果发布。近两年,事业部实施完成群众性创新成果50多项,节支效益80多万元,对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减少安全隐患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品开发:科技创新的归属点
对于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价值链企业来说,科技创新的归属点是研发大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新品的数量和档次是检验科技创新的标尺。事业部充分利用产品研发平台,将新品研发定位在“三高”,即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质量,全力打造新品创新体系。
在成立之初,事业部还是采取“两条腿”走路,主要以东风金刚、东风劲诺两款车型立足市场。2008年,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事业部又自主研发出了“东风劲卡”多功能运输车,一举成为事业部的拳头产品。其中《DFA3060BE02-217系列车型开发》获得东风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DFA3061BJ01-616系列车型开发》获得东风股份、东风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东风工程车产品已达到156个品种,产品覆盖轻、中、中重型系列整车,形成了以自卸车为主,多功能运输车和专用车底盘为辅的“一主两辅”的产品架构,成为事业部发展的“三驾马车”。在完成新车型开发的同时,产生《带有冷却帘布的散热器》、《后桥横向稳定装置》等6项专利,呈现出科技创新、工艺创新到产品创新的全新产品开发思路,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 源源不断问世的新品,为事业部占领市场制高点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后劲。
瞄准工程车行业科技最前沿,开发领先市场的新产品。在科技创新的“引擎”下,事业部正积蓄力量,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
同时,事业部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商品升级、市场细化”的目标,进一步细分市场、改进质量、开发适应性产品,拓宽工程车品种。按照“南北”区域的不同开发出了一系列差异化产品;为满足农村市场需求,开发出了高承载性、低价位的经济型劲卡;为适合年轻群体用户的口味,在保留超载性、爬坡性等性能的基础上,以舒适性为着眼点,推出了包括更换驾驶室、提升上装质量、改善装配质量等在内的全面提升品质的第二代东风轻型工程车;推出了适合越南、伊朗等海外市场的特殊车型。2010年,事业部完成改进车型和全新车型创新设计项目85项,重点开展研发项目9项,其中申报6项国家级技术专利获得受理。